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4月,我国政府宣布推动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旨在发展和完善我国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鼓励人们为养老进行投资性储蓄,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力量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可以说,2022年是我国正式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元年”。作为一种刚刚施行的补充养老保障制度,就个人养老金现有制度设计而言,在税收激励、投资管控和促进公平等方面还存在优化的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相较我国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本文通过梳理西方代表国家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基本规制来介绍其制度设计的成效,从而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英国、美国和日本分别是福利国家型、自保公助型和东亚福利模式的典型代表。在寻求公平与效率平衡的改革主线下,三国都由最开始单独建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到与其他群体养老保险制度相融合,并建立由公共基础养老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养老金构成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尽管在资金筹集模式、筹集主体、缴费比例、待遇关联标准和替代水平等具体制度设计上有所区别,但三国都实现了政府与个人的责任共担,减轻了财政支出压力并满足了差异化的养老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养老金制度的国家之一,原来实行的是免费性质的单一型养老模式,其间经历过多次重大改革。政府将改革的着眼点放在分阶段适时减少国家养老责任,同时又尽可能保证国民利益最大化。这一特点引人注目,探索英国养老金制度发展演变的经验教训,将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面对即将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趋势,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在已经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合一和“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其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内容、体系和机制三个层面的基本问题。内容上,通过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加强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配置,强化“以医助养”;通过“师范化”的人才培养,尽快培育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爱心、以市场化经营为出路的为老服务队伍,形成“钱、医、人”三位一体。体系上,再造“三层次”,建构“三支柱”,形成以国民养老金为第一支柱、职业养老金为第二支柱和个人养老金为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机制上,重点解决养老全国统筹中基金统与制度统的关系,鼓励延迟退休,改渐进型延迟退休为选择型延迟退休,在养老金给付上进一步强化给付与缴费联动,激励缴费积极性,凸显多缴多得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探索建立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老农保、地方农保和特殊群体养老保险使体系陷入“碎片化”困境,将阻碍新农保全国试点和养老保险关系城乡转续.整合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在坚持“统账结合”的基础上,将其他制度整合进新农保中,构建制度模式统一但待遇标准灵活的大一统制度,以及整合优化农村养老保障资源.  相似文献   

6.
面对旧养老金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的人口、经济和政治背景下,瑞典于20世纪90年代实施了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瑞典新公共养老金制度由名义账户计划、基金个人账户计划和保证养老金构成。其中,名义账户计划为主体,基金个人账户计划是补充,保证养老金为基础。三个部分既分别有序运行,又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保障国民养老权益的作用。以名义账户计划为主体的瑞典新公共养老金制度在公平和效率两个维度上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并存,但以积极效应为主。瑞典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给予中国一定启示,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应充分考虑其所处的环境,使养老金制度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发展,并呈互动配合之态。  相似文献   

7.
医养结合中的重点不在医和养的地位比较上,关键应放在“结合”上。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进行社会结构和制度再造,打破原有政策碎片化、管理部门化、医养资源分割、照护功能不连续的局面,从整体上建构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一体化的整合照护体系。在澄清现有关于医养结合概念争论的基础上,从整合的背景和目标、整合的层次和机制以及整合评估三个方面给出了医养结合研究的分析框架。认为应借鉴发达国家整合照护的成熟经验并结合中国医养结合的政策实践,以“整合”为基本立足点,从服务、组织(社区)和政策三个维度建构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整合照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财政补贴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满足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正是由于政府责任缺失导致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失败,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战略思路之一就是要明确政府责任、落实财政补贴机制.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采取"最低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制度模式,并通过整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机制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创造性地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  相似文献   

9.
《山西老年》2014,(4):10-11
《人民日报》的《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一文,一经刊出,立即引发公众热议。文章称:养老“制度统一是改革的方向,但是在养老金待遇上却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并提出“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公务员来说,是否也不公平”的疑问。那么养老金并轨,真是对公务员的不公平吗?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自身逻辑与外部环境影响其发展模式和路径,高等教育与国家的精神关联体现为个体与共同体的精神互动。基于宪法视角,阐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宪法内蕴、实质价值和规范结构,确立高等教育系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阐明高等教育“基本权利——国家义务”的动态调适机制。通过宪法成因剖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难题,从高等教育实质精神的制度融合、高等教育公平需求的制度回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三方面,提出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的实践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对我国养老服务影响深远,须要从弊、利、策三个角度解构。基于PSR模型确定“供需冲击—弊中趋利—危中取机”三时期研究框架,立足于社区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康养旅居”养老三类代表性养老服务,分析新冠疫情带来的“供—需”双侧冲击,进而研究后疫情时期产生的“弊中趋利”钻石模式效应。最后依据PPRR模型对养老服务长期发展提出“预防—准备—反应—恢复”策略,形成危中取机鱼骨图体系。试图在疫情反复条件下继续推进我国养老服务发展,为加速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的跨域治理范畴。作为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创新的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前海、横琴、南沙在治理主体、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三个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形成了强调法定机构治理的“前海模式”,强调政府政策工具的“横琴模式”以及强调社会复合主体治理的“南沙模式”。对三大平台跨域治理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表明,权责定位和利益关系、任务型功能治理、政府注意力差异性,决定了三大平台跨域治理实践的主体、手段和机制各有侧重。因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模式创新,需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跨域合作治理体系,需要创新运用行政、法律和市场综合手段的治理模式,需要建立从政策制定到执行再到评估的系统完备治理机制,还需要深化前海、横琴、南沙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协同联动,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对于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维度对城乡养老保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已实现参保机会上的形式公平,但筹资模式和缴费标准不统一、政府补贴逆向流动及养老金待遇计发不合理阻碍了过程公平的实现;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养老金相差悬殊,缴费回报比不对等,养老保险待遇在实质上是不公平的。建议:适时调整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提高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率与缴费层次的关联度;财政补贴更加注重城乡居民;推进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目标是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 ,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科学的预测并进行合理的精算估计未来十几年我国养老金的收支状况以及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 ,优化现行的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实行“实帐与统筹”的改进模式 ,可实现我国城镇养老基金未来长远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5.
鉴于养老保障体系功能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历史欠帐过多,致使我国以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解决即将来临的人口老龄化,防范养老保障风险,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起以完全积累制个人帐户为主体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体系,并重新对政府的职能、作用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政府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养老保障体系功能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历史欠帐过多 ,致使我国以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即将来临的人口老龄化 ,防范养老保障风险 ,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起以完全积累制个人帐户为主体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体系 ,并重新对政府的职能、作用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7.
“新农保”在制度模式上采用了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基本相同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的保障模式,因而成为构建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桥梁.武汉在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要围绕“新农保”,着重于政策创新和制度完善,使农村养老保险逐步由“碎片化”转向“一体化”,实现规范发展,并促进其与现有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8.
近十余年来,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治理诉求,中国政府建立了面向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障体系。这种制度构成上的多元化特征,在彰显其"广覆盖"的同时,客观上亦造成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分层化。本文运用精算分析方法,揭示体制分立的养老保障制度格局中存在的逆向再分配效应,并采用基尼系数分解的方法来说明这种逆向再分配的程度,指出目前我国分层化的养老金制度对不同人群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对社会公平存在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瑞士的养老金体系由三个支柱构成,其养老金资产管理制度理念先进,在保障养老金安全运行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完善中国养老金制度建设和资金管理的目的出发,探讨瑞士养老金体系及其资产管理经验可资借鉴之处,以平衡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对中国实现一个制度公平、覆盖面广、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收入调节机制体现养老保障的公平性,更是决定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关键要素。城镇职工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依靠在“第一支柱”中采取DB型给付实施收入调节,从风险管理理论来看,这一传统模式并不能有效匹配养老金制度的多重目标,在制度实践中,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制约其效率发挥。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力所能及地建立与纳费型支柱联动的非纳费型养老金“零支柱”,充分发挥其基础性收入再分配调节作用,由此建立起支撑社会保险降费的基础,减少纳费型支柱收入调节产生的效率损失。这一结构性调整并非使社会保障走向福利化,而是对补救型社会保障制度的修补和完善,是政府积极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寻求从根本上改善养老金制度效率的理性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