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轼在黄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比较关心民间疾苦,富有爱国精神的著名文学家。他同王安石都主张革新,但在改革什么,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他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元老重臣因反对新法纷纷离开朝廷,王安石不得不重用一些“新进勇锐之人”,其中也混进了一些野心家、投机派。自熙宁四年(一○七一)起,苏轼离开朝廷,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山东诸城)知州、徐州知州。元丰二年(一○七九),苏轼改知湖州(今浙江吴兴),他在《湖州谢表》中说,神宗“知其(自指)  相似文献   

2.
<正>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通判杭州任满,时弟苏辙在齐州(今济南市)任掌书记,于是请求调往山东,被任命为密州知州。十一月初苏轼抵密州任所,熙宁九年底,期满奉命离任。这两年多的时间,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词的创作,在经过数年的探求摸索之后,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期间共作词二十余首,无论在题材的开拓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有了质的突破。其中尤以悼亡词《江城子》,出猎词《江城子》,中秋词《水调歌头》最为著称。三篇杰作的出现,不同凡响,给北宋词坛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夏承焘先生《瞿髯论词绝句》论道;“猎余豪气勒燕然,月下悼亡忆弟篇。一扫风花出肝肺,密州三曲月经天。”本文试以三词为例,着重论述一下它们在苏轼词创作及整个词史上的地位,希望能引起更多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全国苏轼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8日至13日在湖北黄冈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八十多位苏轼研究者参加了讨论会。会上收到论文九十四篇。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苏词的风格和苏轼“以诗为词”关于苏词的艺术风格,会上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苏词的风格主要还是豪放,他们不同意下述观点:苏轼早期的词还是婉约风格,后来形成豪放风格,其间存在着一个由婉约向豪放的转变过程。他们指出,苏轼在青年时代奋力向上,期于建功立业,对都市生活习染不深,还未掌握词这一艺术形式。他在中年受到打击外任杭州之后,才着手学习填词。苏轼作词的最初两年——熙宁五年和六年的尝试之作(《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和《行香子·过七里濑》),就不是婉约词,而是豪放词。熙宁八年他在密州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已经  相似文献   

4.
苏轼于神宗熙宁七年至九年(1074—1076)知密州。该地特定的文化氛围对苏轼思想与创作的转变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为:以儒为主、兼融各家的学术氛围对苏轼以综合性为特征的思想的形成有“聚合效应”;古朴、淳厚、豪壮的民俗对生活于其中的苏轼的精神升华具潜移默化之功;而格调朴野的“东州乐府”文化则是苏轼文学创作(特别是词的创作)发生转折、飞跃的触媒。  相似文献   

5.
陈友冰 《学术界》2023,(11):133-146
苏轼豪放词风和当时宋与西夏的西北战事,以及苏轼对此战事的态度密切关联。熙宁六年的“熙河大捷”促使苏轼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形成;元丰六年“永乐之败”又促使苏轼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豪放词风由豪放雄壮向清壮深沉、多内心反省转变。  相似文献   

6.
《东坡续集》卷五有《与鲜于子骏书三首》。在这三封书信的第二封中,苏轼讲了一些关于他自己作词的话。文如下: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六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 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苏轼曾经作过一首行猎词,并于数日后写呈鲜于子骏。词学界一般认为,信中所说的这首行猎词,即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人傅按编《东坡纪年录》云:“熙宁八年乙卯,公在密州。……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诗和梅户曹会猎,……又作《江神子》(雪涛按:《江城子》词牌亦作《江神子》)”。可见该词乃熙宁八年(1075)冬作于密州。因此,其数日后写给鲜于子骏的这封信,亦当作于是年。词学界一般均如此说,笔者亦以为然。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上海之名自宋以后才有。唐天宝时(742-756)此地仍为海,叫华亭海,在华亭县东北。《嘉庆上海县志》載:“天宝……置华亭县即今松江府全境其东北为华亭海……即个县境”(1卷20頁)。《同治上海县志》載:“唐……置华亭县……其东北华亭海即今县治”(1卷1頁)。这些可以說明上海在唐天宝时并未成陆。何时成陆?大概要至唐宋間(即十世紀中叶),迟于宋則肯定不可能。因为宋熙宁七年(1075)  相似文献   

8.
宋辽金时期,行政区划基本上是路、州(府)、县三级制。 北宋,甘肃境设三路、二十四州(府、军)、五十一县。(监、尉司)路置转运使,总民兵之事,州的县官称某某知事(简称知州),县的长官称知县。县除首都所治为赤县,首都之旁的县为畿县外,以户口多少和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志把县分为五等: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下。 永兴军路,治所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辖甘肃境的庆阳府、环州、宁州。庆阳府(宋徽宗宣和七年即公元一一一九年改庆州为府),统三县:安化(今庆阳县)、合水(宋神宗熙宁四年即一○七一年置,省华池、乐蟠二县为镇,今合水县)、彭原(原属宁州,宋神宗熙宁三年即公元一○七○年划归庆阳府,今宁县)。环州,(宋太宗淳化五年即公元九九四年改通远军为州),领通远(今环县)一县。宁州,统三县:定安(今宁县)、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真宁(今正宁县)。  相似文献   

9.
苏轼在密州所作词今可考知者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近二十首,是其词的创作的重要发展阶段。他在当时所写的《与鲜于子骏》一信中说: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这是苏轼革新词体的宣言,他自觉地追求在风靡一时的柳词之外“自是一家”,开宗立派,树立新的词  相似文献   

10.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赵煦亲政,起用新党,斥逐元祐党人。苏轼远逐岭表,复谪海南。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在所难免,以其所修《神宗实录》被新党末流章惇、蔡卞诬为不实,于绍圣二年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到元符元年(1098年)以避亲嫌迁戎州(今四川宜宾)止,黄庭坚在黔州贬所凡四年,给我们留下了三十余首诗。  相似文献   

11.
<正> 曾巩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自求补外,出任越州通判,后改知齐州军州事.关于曾巩知齐的时间,王焕镳《曾南丰先生年谱》断为熙宁五年,并且连月份也作了推想——正月.王氏《年谱》是人们现在可看到的最详备的曾巩年谱,曾巩熙宁五年知齐之说,经王氏认定,长期以来,似乎便也成了定论.然而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至少,它把曾巩知齐的时间推迟了半年.《元丰类稿》卷七有曾巩七言小诗一首:"去年六月焦原雨,入得东州第一朝.今日看云旧时节,又来农畔所潇潇."诗前有题:"去年久旱,六月十三日入境得雨.今年复旱,得雨亦得六月十三日也."弄清这首诗的作年,与确定曾巩知齐时间很有关系.该诗已明确告诉我们,这是曾巩到齐州一周年后所作的.王氏《年谱》将该诗认作是"熙宁六年的作品,如依此说,曾巩便应是于"去年"(熙宁五年)"六月十三日入境"到齐州的了.这样便  相似文献   

12.
<正> 黄庭坚以诗名世,号为宋诗代表而与苏轼并称。其词成就虽不如诗,但亦颇受世人推重。晁补之称许黄词“高妙”(吴曾《能改斋漫录》),陈师道谓:“今代词手,唯秦七(观)黄九(庭坚)耳(《后山诗话》),李清照推山谷为北宋知词四家之一,苏轼赞赏其“清新婉丽”(《能改斋漫录》)。后世词家和论者也多有褒扬:或云“精妙可思”(先著《词洁》),或日“清迥独出,骨力不凡”(黄蓼园《蓼园词评》),或称“妙脱蹊径,迥出尘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等。今天,当我们多角度、多层次地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地名,有许多是根据当地的特产名称而命名的。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江西道都督鲍安仁奏改米州为筠州,是因为当地产一种筠篁(又名瑞竹)而得名。米州更名为筠州,其行政区划级别相同,所隶属地区、治所不变。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清江五县地,治所在今高安。 关于筠州的得名由来,《瑞州府志》、《高安县志》均有记载。 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编修的《瑞州府志》“地理志”中载:“筠州,唐郡名,武德七年因产瑞竹,改筠州,号筠阳。”  相似文献   

14.
东坡超然文化与密州儒商文化再显辉煌——《苏轼在密州》编纂出版之贡献●饶学刚由孔凡礼、邱俊鹏、朱靖华、蔡万江任顾问、陈光任编委会主任、李增坡任主编、邹金祥任副主编的地方文献专著《苏轼在密州》已由齐鲁书社于1995年出版发行了。这是“诸城市一系列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与皖籍文人的交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酉山 《江淮论坛》2000,(5):94-101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 ,在北宋后期主盟文坛的领袖人物。自熙宁四年 (10 71)开始 ,直到谢世 ,曾十余次履迹江淮 ,一度出知颍州。先后结识不少皖籍文人 ,对安徽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交游的主要人物略述如下。一、杨 杰杨杰字次公。无为军人 ,自号无为子。少有文名 ,早年与欧阳修有文字交往 (《幽谷吟上欧阳内翰》、《贺欧阳枢密》) ,因被苏轼视为同门。仁宗嘉礻右四年 (10 5 9)进士及第。尝为黄梅令(《游白云山醉题僧壁》 ,楚州教授 (《献诗赋序》)。英宗治平中曾官江西 (《庐山五笑》)。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博士。哲宗元礻右中为礼部员外郎 ,…  相似文献   

16.
“江边不见海棠花,两岸垂杨集暮鸦。路上客寻秦氏邸,桥头谁是祝生家。雨声怕向愁边听,风景还堪醉里夸。驷马尚期他日过,题诗聊且记年华。”这是明人黄衷写的《海棠祠》诗。海棠祠,原为淮海书院,在横州(今广西横县)城西海棠桥附近。这是后人为纪念宋代著名词人秦观而建立的祠堂。秦观(1049—1100),字太虛,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二十九岁时,他谒苏轼于彭城(今江苏徐州),苏轼看到他写的《黄鹤楼赋》极为称赞,“以为有屈(原)宋(玉)才”(见《宋史》本传)。三十九岁中进士。不久,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年又由于苏轼的推荐调回京都(今河南开封),任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册三七卷二○四六页二二九九一王予可小传:“王予可(~1172),字南云,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间。……作品中多避宋讳,遂以诗文名,佯狂玩世。金大定十二年兵乱,乱兵将领知其名,欲挈之北去,未几即病卒。事见《中州集》卷九,《金史》卷一二七有传。”卒年有误,王予可卒于1232年。考《中州集》,王予可小传云:“壬辰北渡,为顺天军将领所得,知其名,窃议欲挈之北归,馆于州之瑞云观。……不数日病卒。”《金史.王予可传》有关其卒年的记载与《中州集》同。据此知,予可死于壬辰年。但在金统治的一百余年里,壬辰岁有二…  相似文献   

18.
一部融汇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的力作——评《苏轼在密州》王文龙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苏轼的名字都象皓月明星一样放射着不灭的光辉。由山东诸城市地方同志发起,国内苏轼研究专家支持,共同精心编撰的《苏轼在密州》一书,正是从苏轼与密州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解放后,北京、天津、上海定为直辖市,直属于中央。直辖又名“直隶”,这个制度创于今陕西宁强。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卷十裁:“宋制,以州领县,而亦有不领于州而直隶京师者。《九域志》:‘利州路有三泉县,皇朝(宋)乾德五年(967),以县直隶京师。至道二年(996),建为大安军;三年(997),废军为县,而县之直隶京师如故也。’直隶两字,始见于此。……三泉,今(清)宁羌州也。”  相似文献   

20.
<正> 曾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因散文创作上的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五十三岁的曾巩由越州通判改知齐州(今济南),至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六月转知襄州为止,曾巩在齐州任职整整两年。两年中,曾巩在治理地方、兴利除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齐州百姓的爱戴。曾巩是在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自求补外,到地方任职的。在他任职地方期间,北宋社会发生了曾引起巨大反响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