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思维方式是人们运用概念、范畴等思维工具来反映认识对象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想像、直觉等,也包括思维的程序)和思维内容(问题、对象)的统一。作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对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普遍方式及事物联系的普遍方式的反映,思维方式具有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价值观念指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价值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观念表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之间是互相影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0,(6)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可以有不同的理论诉求,通过对民族共同的政治观念、概念、范畴等的剖析,揭示其背后隐匿的具有民族特征的政治思维,寻求并重构民族共同的政治思维方式,无疑也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或者蕴藏于一套甚为流行的广为人知的观念中,或者体现为政治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公共概念。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只有运用观念史的方法,对传统时代流行的政治观念或公共概念进行意义解析,梳理内部逻辑联系,进行整体性的政治思维还原,才能达到其揭示传统政治思维共性的理论目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语义元语言论的认知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植  朱红强 《学术研究》2004,3(8):143-147
自然语义元语言论认为概念依赖于语言 ,意义是可以直接用语义启动来释义和分析的建构性现象 ,体现人类的共同认知特征 ,句法体现和编码某种语言的意义和思维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种语言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4.
五、主义:劳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人类思想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进步势力,但“社会”一词,却很难准确地表示其应有的含义(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考证,请见拙著《劳动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不论汉字还是西语,这个词都是表示集体、群体、联系、联合等义。当我们说“社会”时,可以指社会形态,或超出个体的总体联系。社会从人类形成就已出现。“主义”则是指一个总体性意识的主要思想、观念。当我们说,“社会主义”时,其词义表示就是总体联系的观念,那么,它似乎可以指所有关于社会的观念。为此,我在“社会主义”前面加上“…  相似文献   

5.
<正> (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很早就开始了有文字的历史记载。浩翰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大量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道德风貌的更替、演变。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古代思想家,都自然地形成一种历史变迁或发展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但也有共同的基本内容,即认为历史是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有某种内在秩序的,它是某种人以外的力量决定的。这些思想表现或内涵在古代思想家描述历史现象时所经常使用的三个概念或范畴“变”、“数’、“势”中,这些观念也就是中国古代历史变迁思想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6.
1 笔者曾依据列宁的有关论述,提出用“感性唯心主义”、“理性唯心主义”概念来表述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态。为了确立这一主张,笔者再述管见,以期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和批评。 众所周知,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将世界归结为、统一于某种精神原因。应该说,唯心主义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唯灵论、观念论、唯精神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唯心主义只有一种形态,其不同表现形式只能是承认“创世说”的方式不同而已。然而,精神本体是时代的产物,它与社会进而与唯心主义哲学家的价值取向、与时代思维方式之特点均有种种联系并深受其影响,从而使得“精神”偏重于某一部分或方面,使唯心主义精神本体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在横向经济联合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一群一群的企业,通过广泛开展多方面的协作和多种形式的联营,自发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了经济活动中一个个互相服务、互相协调、共同发展的群体。这种以横向经济关系为纽带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群体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应该怎样不断地深化发展?这些问题很有探讨的必要。“企业群体”是借用生物学上的概念,对企业在横向经济联系中所形成的新的组织结构的一种直观表象。它的基本含义是:以某一个大中型企业或以某一个生  相似文献   

8.
社会群体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机结合体,通过凝聚力把个人行为转变为群体行为,通过相互作用把个体思维整合为群体思维。可见,群体思维是由个体思维组合而成、转化而来的一种综合的整体思维。如果搞得好的话,群体思维能力将大于其组成成员的个体思维能力之和,即群体思...  相似文献   

9.
悖论是在人们思维中、在理论中出现的一种似乎正反言说皆有理的现象 ,它困扰人们的思维 ,有时甚至会造成某种理论坍塌的危险。在逻辑史上 ,悖论有二义 :一指与常识相违的命题或推论 ,可称为认知悖论 ,因为其涉及到对一般事物本性的认识 ;二指由肯定一命题或肯定一命题真可推出命题的否定或命题假 ,而由否定一命题或断定其假可推出肯定一命题或推出其真。有逻辑学家又将后者分为语义悖论和语型悖论。语义悖论指涉及真假、可定义性等概念的悖论 ;语型悖论又称集合论悖论 ,指不需要借助语义概念而形成的悖论。关于悖论的根源 ,有的认为是由日常…  相似文献   

10.
形象语言是以具体形象作比喻,来描绘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或抽象的哲理,为人的思维提供一个有形、有色、有声的“映象”(image)。最常见的形象语言是成语、谚语、俗语或习语。一种语言的形象语言往往是它最为生动、最有特色的部分,由于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象英语和汉语这样源远流长,表观力丰富的语言往往又具有共同的表现方式,主要都是利用形象来取得生动的效果。正是因为英、汉语的表现方式有共同之处,英汉两民族对于某些共同的经历就会不谋而合地使用某种共同的形象词语,而且在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主要是使用的形象、色彩和含义、联想)上大体相当。如从手工打铁的体会想到要“Strike whilc the iron hot”(趁热打铁),生活中“耳朵”总是和听联系在一起,而言谈失密也是常事,人们就警告说“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但是这种英汉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前的社会矛盾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利益群体问题的研究日益引人注目。近两年来,不少论者就此作了探讨。今年五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第五次社会主义辩证法学术讨论会,也以社会利益群体问题为中心议题之一,进行了讨论。现将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社会利益群体问题的内涵关于“社会利益群体”概念的表述,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1、由三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具有某行共同特点、共同观点、共同兴趣、共同要求、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活动方式、共同态度和共同些为准则而相互作用的联合体。2、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关系和心理、观念上的沟通,在某种利益基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中群体成员所独有的生活方式或“生存式样”。它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各种制度以及技术特征等等。在此,我们主要谈谈企业价值观、各项制度以及技术特征对职工的心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专业化生产与协作是社会分工的一种形式,是合理地组织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是指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在工业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或产品的零部件、甚至个别工艺的部门和企业;工业生产的协作,则是指各工业部门或工业企业为了共同生产某种产品在工业部门、工业企业内部或在工业部门、工业企业之间所发生的生产上的联系。马克思说:“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资本论》第一卷362页)在工业生产中,专业化与协作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专业化把整个工业划分为各个独立的部门和企业,把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各种不同部分或阶段;而协作又把不同的部门和企业、不同的部分和阶段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所特有的意识形态及其相应的物质活动的总和。企业文化不是主观臆造、随意规定的,而是一种客观存在。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既定社会形态下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在企业这个小社会中,由于共同的劳动和交往,必然会使企业职工形成某些共同的职业习惯、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企业文化正是这些职工在长期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的精神、风格、心理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真理,通常认为是认识论范畴。这是对的。哲学史上,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是在认识论范围内论述真理,都把真理看作是某种认识(或观念、或思想)——一种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深刻性的认识;看作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但是,真理还是一个伦理学、政治学范畴。在后一种场合,它的内涵与“正义”相近,指的是人们的某种行为或从事的某种活动、某种事业是正义的、崇高的、因  相似文献   

16.
所谓十七年文学的一体化,是指文学在时代政治规范的制导下,创作主体在审美选择和艺术表现过程中受意识形态的权威观念崇拜的影响,基本上失却了对多种文化信息和审美方式实行自由选择和广泛吸取的能动性,表现出创作个体向权威话语的群体思维模式规范统一的社会化特征,使文学的审美日益趋同,在整体上体现着文学思想、文学观念高度统一下的计划性操作运行的发展特点。当然,到十年浩劫期间,便形成了完全依附于政治观念的自我封闭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思维学的几个重要范畴及其三大规律张育铭关于社会思维学的几个重要范畴社会思维学是研究在特定的社会背景条件下,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及其规律以及群体思维活动及其规律的思维科学。所谓社会思维,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条件制约下,群体...  相似文献   

18.
所谓思维共振,就是人们认识之间互相感应、撞击,不断激发出灵感和智慧的过程,这一过程又是通过个体思维共振和群体思维共振来实现的。个体思维共振是指认识主体思维的反映、选择、创造过程,也可说是主体思维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把客体信息纳入主体认识图式之中谓之同化,认识图式的更新,改变旧图式建立新图式谓之顺应。同化能从看似不同的事物中发现相似性,顺应则能从看似相同的事物中发现相异性,两者都发现了某种  相似文献   

19.
面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片面夸大教师“主导性”或学生“主体性”的瓶颈,建议通过在课堂上建构生态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促进学习者个体在语言、人格上的完善,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绩效,实现群体全面和谐良性发展。其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有:转变教育和学习观念,体现生态文化观的适应性内涵;确立共同的愿景,体现生态文化观的整体性内涵;赋权学习者,发挥助学者主观能动性,体现生态文化观的互动共生性内涵。  相似文献   

20.
“建构”(construction)一词源出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发生论识论原理》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认识的个体在与外部客体进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自我平衡调节机制”逐步建立起思维结构和认识对象的概念以达到对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客体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引用“建构”一词同皮亚杰的原来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有其确切含义.所谓科学认识的建构是指科学认识主体(科学劳动者)在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有目的地观察或运用各种科学认识工具和手段对科学认识客体进行作用,对所获得的有关对象诸信息要素或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加工和处理,或构造新质信息并使之概念化、形式化和系统化的思维操作.建构是科学认识的动态机制,是科学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性地反映认识对象本质规律的过程.因此建构正是根本性在科学认识中的体现,是科学认识发生、发展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