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学术期刊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传播的主要媒介,深化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学术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和目的。我国学术期刊要以需求为导向,并遵从办刊规律与宗旨,从学术期刊组成结构、编辑人员专业组成等宏观方面,期刊栏目、论文类型等内容方面以及出版形式和出版模式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应在构建三大体系的指导下,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本文以某桑树种植企业为例,从产业、产品生产和产品经营三个方面介绍企业改革实践经验,并指出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里根经济学之间是什么关系?从经济背景、改革依据、改革举措、改革目标四个方面进行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改革举措方面,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参考借鉴了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但是大大超越了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在经济背景、改革依据和改革目标方面,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有实质性差别。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许多创新,有许多中国特色。更重要的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中国式供给革命,是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既属于经济领域,也属于文化领域。因此,在秉持国家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要求,开展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新时代加强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呼唤准确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使命、新理念、新前景。针对其面临的供给侧困境、结构性矛盾、体制性掣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文化产业要素供给、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完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导向,创新要素供给是动力引擎,优化结构布局是有效抓手,完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以覆盖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中原城市群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中原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整体产业结构软化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过度依赖于一般性生产要素,排放结构中工业三废排放比重偏高,经济增长依赖于传统的三驾马车,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基于此,提出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与传统产业的相互渗透,提高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软化度,完善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金融中心的商业银行,其信贷风险防控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为切入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现状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加强信贷风险防控进行了创新思考.本文得出商业银行需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及信贷结构优化和调整,提高信贷配置效率,才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信贷服务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河南省农业的供给侧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性视角,分析河南省农业在供给上存在的问题:农业发展的劳动力缺失,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制成品质量偏低,品牌塑造能力弱;农产品库存量大,销售套路单一。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建议:首先是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引导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其次是改变农产品的质量,加大投资力度,改变和提升现有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农产品形成优质化、高度国际化、市场化的结构;最后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通过价格补贴提升其在全国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摘要:随着中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世界奢侈品的追求也越来越多,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奢侈品的集散地。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我国生产环节出现了供给与需求不相符的现象,即生产的相对落后与需求的提升不相适应 。这种状况严重地打击着中国本土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以及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供给侧问题的研究成为了关系到中国未来市场经济的走向。通过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析,为今后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可行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有效供给;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主要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此,必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多层次产业大融合,让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所带来的红利;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着力改善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培育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腾出宝贵的空间;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别。  相似文献   

14.
推进交通行业低碳化发展,是交通运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是解决我国交通行业诸多问题的系统性、战略性考量,为此要坚持“综合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理念,从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公共交通服务、公路货运、智能交通、交通治理能力建设等低碳交通发展的关键领域,采取实现交通运输体系低碳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发展对策,促进我国交通行业转型升级、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我国房价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2005年7月至2016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的月度数据,从投资效应、财富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3个维度构建ARDL模型,以研究我国房价波动对经济增长、国民消费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短期来看,房价会通过财富效应侵蚀当期消费;经市场充分消化后,长期来看,房价会带来消费回升;房价波动与社会总投资规模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鉴于此,从强实抑虚、规范房地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承担着保障农业有效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任。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民个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服务公司、政府等多个利益主体利益博弈过程,所以可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该问题。该理论核心是通过合理协调、管理或影响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来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要分析包括自己在内的改革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地位、利益追求和行为逻辑,提高农业部门的利润率,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强农民的增收能力。总之,要用增进各方利益的方法引导各利益主体响应政府号召,把政府决策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7.
《结构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结构力学》教学出发,针对目前大学课程开设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寻求教学改革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突破口。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出教学改革的理由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由之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条件逐渐发生转折性变化,突出表现为资本产出率、人口增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三降”,不断削弱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倒逼改革重构经济增长动力。围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包括金融、财税、价格、国企、土地、社保、科教、投资等关键领域改革。在区分改革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当前应优先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其后是短期虽有紧缩效应但有利于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改革措施,最后推进涉及面广、复杂敏感的改革,充分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粮食收购和销售两个阶段所面临的消费结构变化、结构性制度结构约束、过度生产以及市场竞争特性的考察分析,发现在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之外,市场机制却悄然地发挥着调节作用.同时,通过建构的监管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维持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监管成本极其高昂且无效率,并由此认为,一方面,当一个社会的市场化程度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整个经济体制所形成的市场化制度结构会约束非市场化部门的非市场化行为;另一方面,当维持非市场化行为的成本极其高昂时,非市场化部门会主动选择市场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