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让张载的道德教育思想龚抗云张载是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道德教育思想在张载整个理学思想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他对道德教育的作用、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其中包括许多合理的、积极的思想因素,反映了人类社会进行道德教育的一...  相似文献   

2.
张载辩证法思想述评张玉荣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经过先秦、魏晋,到宋明时期达到了顶峰。其中北宋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的辩证法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精深。特别是他的“动非自外”的内因论,“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和“变著”“化渐”说,在我国古代辩证法发展史上达到了相当...  相似文献   

3.
张载是具有唯物论宇宙观的理学家,他的唯物论宇宙观与其整个理学体系存在着不相侔合的矛盾。“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这种矛盾的基因。本文通过对张载“天人合一”思想及其与整个理论体系的联系的分析,试图揭示张载理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4.
耿静波 《理论界》2013,(1):109-111
宋明理学与佛教关系,以张载思想最具代表性。《西铭》之"民胞物与"则是张载理学思想乃至整个宋明理学之核心价值观念与理想境界。从佛教视角对"民胞物与"的提出依据、实现途径、理论基础等方面作系统考察、研究,有利于从实质、本源层面把握张载理学思想,剖析其与佛教思想之渊源、融摄关系;以及弥补学界对张载理学思想中佛教因素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正>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论其渊源受北宋唯物主义者张载的影响最大。他临死前预撰的墓志铭,其中有“希张横渠(张载)之正学而力不能企”一句,表示他对张载哲学的服膺。他之所以极力推崇张载哲学,绝非偶然,而是有深远的历史原因的。根据列宁在批判继承黑格尔思想时揭示的哲学史的辩证发展规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圆圈的观点,综观宋明哲学发展的情况,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圆圈”。首先,从客观唯心主义发展的线索看,周敦颐的“太极图”,是宋代客观唯心主义的开始。以后张载  相似文献   

6.
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认识论是他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认识论的核心是关于两种知识的学说,一是“见闻之知”,一是“德性所知”。张载的认识论上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把以前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许多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启发了后来的哲学家深入探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提出了新的创见,在历史上产生了较深的影响;而他的认识论局限性的一面,则被唯心主义哲学家所利用。可见分析研究张载的认识论,从而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研究中国哲学的认识论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张载认识论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影响,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所创立的"关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张载的"变化气质"学说指引着人们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其"民胞物与"思想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完善的教育思想也为现代教育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但是,理解张载的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充分考虑到其现实的实践意义,也就是从当下出发去寻找其能够实现的生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载"性"论四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载的“性”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命题中:一是“合虚与气,有性之名”,这可以理解为张载给“性”下的定义;二是“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这是张载“性”论的主要特点;三是“性即天道”,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张载“性”论中的体现;四是“性率天地”,这是张载人性学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载(公元一○二○——一○七七年),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生活于北宋中期,当时大官僚大地主凭借特权,加剧土地兼并;西夏、辽金又不断入侵,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达到了尖锐化的程度。内忧外患,人民生活的极端困苦,这对于张载的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他少年时代,听到西夏常常侵扰西北边境,曾使他“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宋史·张载传》)。  相似文献   

10.
曹建 《殷都学刊》2001,(2):106-109
艺术风格与艺术思想研究是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途径.赵之谦书法美学思想形成于他的哲学思想,外化为其独具风格的创作.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主体为拙朴浑厚、古茂清新;儒道互补,佛理深渗.  相似文献   

11.
张载在太虚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伦理思想,他较之于与其同时的二程伦理思想具有不同的特征,即思想源流的多元交汇性、思想倾向的求实性、思想内质的矛盾性(平等性与宗法性之对立统一)。在这诸种特征的作用下产生了对其后学蓝田吕氏、关学命运的深远影响,充分表现了张载伦理思想的异化特质。  相似文献   

12.
张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正蒙》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他提出“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气化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明确地把“太虚”即虚空和物质性的元气结合起来,指出元气是虚空的本然状态,“知太虚即气,则无无。”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虚空的非物质性。他的“一物两体”的朴素辩证法认为太虚之气始终处于浮沉、升降、絪緼、相荡之中,“一故神,两故化”,这就有力地批判了玄学“有生于无”、佛教“虚能生气”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张载作为一个思想家,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的研究。为了论证他的唯物主义元气本体论,他曾深入地研究过天文学,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宇宙结构思想,而《正蒙·参两》篇是他在这方面思想的结晶,也是研究张载的天文学思想的依据。然而,长期以来,对《正蒙·参两》篇望而生畏。近代学者,阐释甚少,力作不闻于世。本文想通过《正蒙·参两》篇,对张载的宇宙结构等天文学思想作初步探索,错误之处,请专家学友指正。  相似文献   

13.
张载的自然观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气本体论性质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是,张载自命儒者,他将唯物主义自然观最终纳入儒学以等级观念为特色的唯心主义政治伦理学说之中,这就形成了张载哲学体系内部不可解脱的矛盾。笔者认为,儒学从孟轲、荀子开始,以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分成两个对立的哲学派别——“正宗”和“别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美学思想,是巴蜀美学史上的奇葩,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奇葩。随着对它整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相信,人们会认识到它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奇葩。 苏轼,不仅是宋代与以周敦颐为首的“洛学”、以张载为首的“关学”相鼎峙的“蜀学”的领袖,而且是我国几百年之内在文艺(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有全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倾心美学并积极投身美育实践,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浸润着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他不是传统的因袭者,但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肯定的一面,传统思想文化对他起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同整个的蔡元培精神、他的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是分不开的。其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白玉蟾的文学艺术的成就及其美学思想是道教文艺和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高峰 ,也是宋代美学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是复杂而多样的 ,就像道教思想道教文化本身那样。他以“真快活”为核心的审美趣味说 ,“无心于山 ,无山于心”的终极的自然审美论 ,及其强调“忘笔知书”以契道为目标的艺术美学观 ,都体现其美学思想的宗教化特点 ,也能反观其文学艺术成就的思想基础、时代和民族文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一个奠基者,也是理学中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打头人物。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承上启下,标志着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北宋之后,虽然关学式微,程朱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但在其后历时七百年间相继出现的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王廷相、王夫之、戴震等,对张载哲学,总的来说,采取了肯定的态度,都直接继承并且发展了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这是  相似文献   

18.
<正> 曾国藩的理学思想本诸程朱理学,因此,以往论者认为,曾国藩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完全是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的.这几乎已成定论.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大有可商榷之处.曾国藩的理学思想确实本诸程朱,但却非此一源.如张载、王夫之的理论就对他的理学思想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他在同治四年(1865年)刊刻王夫之的《船山遗书》前后,由于他接受了张载、王夫之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并加以消化、吸收和阐发,从而使他的理学思想具有了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倾向.这一倾向,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 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有其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为指导,观察和解决美学问题;另一方面他批判地继承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遗产,充分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因此,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具有俄国作风和俄国气派的,显示了它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超越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越意识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作为建构儒家信仰体系的重要成果,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体现了鲜明的超越意识.具体而言,他强调从天人关系、人物关系和人世关系三个维度,通过"天人合一"、"民吾同胞"和"均死生"等方式来完成对于自我有限性、名利和生死的超越建构.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为"无心"和"有信"两个层面的内容.其思想对现实的超越与超越现实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