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地区实行了长达 14年之久的残暴的殖民统治。同时 ,对我东北人民实行疯狂的奴化教育 ,妄图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以造成其文化的落后 ,最终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驯服的工具。我们应时刻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以激励中国人民实现富国的斗志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占山东期间的奴化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长久占领我国之目的 ,不但实行军事上的侵略 ,政治上的压迫 ,而且在教育上实行侵略和奴化。日本侵占山东期间竭力推行日语教学 ,网罗人才赴日留学培养亲日走卒 ,采取种种手段控制师生思想和行动 ,利用其特务机构建立的“新民会”把持社会教育。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证明 ,日伪在沦陷区推行的是奴化教育 ,奴化教育给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带来了巨大屈辱和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3.
汪伪统治时期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奴化教育 ,统治者在青少年中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 ,不但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而且具有鲜明的奴化教育的目的性 ,同时又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强制性 ,是日伪统治者对沦陷区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在“9.18”事变以前建设灌输亲日思想的教育机构及“怀柔”朝鲜族知识分子和“有志绅士”;在“9.18”事变以后采取废除朝鲜族私立学校及修改教育内容等强硬措施,从而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殖民地奴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略者在其14年的殖民统治中,虽然完成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再疆域化,但文化的再疆域化并非那么容易。由于日本族群地理形态的影响及其对单一身份的认同观念,使日本军国主义向外扩张、侵略他族时,也企图用其暴力文化观念和单一身份认同,以及制定一系列的强权文化机制改变其统治下的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系统,这就必然会在殖民/被殖民、统治/被统治之间产生极大的偏差与对抗。在侵略者对东北沦陷区文化再疆域化过程中,中华民族多元共生的文化传统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为东北沦陷区的广大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强权文化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使侵略者的文化殖民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邓正兵  方秋梅 《社会科学》2005,(12):120-123
2005年8月3-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政协、江汉大学联合在江汉大学举行了“救亡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90余篇。这是国内第一次以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气氛热烈,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会议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日本侵略者文化侵华和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大搞文化侵华和殖民教育、奴化教育。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是抗战史中的研究薄弱环节。可喜的是,梳理日…  相似文献   

7.
1931—1945年14年间,东北三省(包括东蒙地区)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之地。日本侵略者利用其扶植的伪满政府通过其控制的文化机构与报刊,对东北沦陷区实施了文化再疆域的殖民手段。在这样的再疆域时空中,文学形态呈现出两种维度:一是通过隐忍、委婉的方式表达抗争的精神;二是在殖民者操控中以“服务战争”、宣扬“东亚共荣”与“中日亲善”为目的的献纳之作。通过对《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以及沦陷区的文化形态、诗人气质与旧体诗创作的考察,旨在说明东北沦陷区的爱国知识分子们在被压迫与被殖民的境遇中,并没有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脉失去生命的气息,在殖民与反殖民、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中,日本侵略者意欲对东北沦陷区的文化再疆域企图并没有取得其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通过扶植的伪满政权,大肆地对东北地区实行文化殖民,利用政权的力量充分美化和掩盖殖民事实,宣传殖民奴化思想,妄想使东北人民成为拥护伪满政权的顺民.日伪政府所进行的文化殖民行动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宣传、文艺.在教育方面大肆灌输军国和民族分裂思想,改变东北学制,普及日语;在宣传方面充分管控新闻舆论、出版机构、广播内容;在文艺方面改造中国传统戏剧,以殖民电影美化黑暗统治,以殖民文学塑造顺民典范.无论是教育、宣传、文艺哪一种文化殖民手段,其目的都在于扭曲历史,美化侵略,奴化东北人民,对东北人民进行错误价值观的灌输,使其成为彻底的"良民".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三省 ,把东北变成了它独占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残酷统治和经济掠夺 ,对华北移民的限制政策以及日人向东北的移民狂潮 ,使近代以来华北人民的“闯关东”活动被迫中断。此后 ,这一活动被纳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轨道 ,不能自由发展 ,其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华北劳力的强制掠夺。  相似文献   

10.
1931年,军国主义的日本为摆脱经济困境,实现其称霸亚洲及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四个月的时间里,东北的大好河山便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随即,日本把东北作为北上反苏、西侵蒙古、南下华北的大陆军事基地。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推行了一系列反动措施。政治上,建立傀儡政权,掩盖殖民统治的实质;经济上,实行垄断和掠夺,使东北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  相似文献   

11.
二战前,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实施了大规模移民战略,尤其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陆续向东北派遣30余万日本移民。日本为了掩饰其战略意图和侵略行径,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团"改称"开拓团",企图掩盖日本移民侵略的本质。从日本向中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及其移民政策的变化过程来看,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上升为"国策"地位的国家战略行为,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日本"开拓团"本质上就是"殖民扩张团"。  相似文献   

12.
满铁附属地与近代东北城市空间及社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铁附属地的成立体现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的全面罪恶入侵 ,但在客观上 ,也促进了东北近代城市化进程 ,使东北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刘战  孟月明  张儒婷 《理论界》2009,(12):109-111
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在东北境内强制推行“新学制”,将奴化教育作为他们同化中国人的根本手段。“新学制”缩短了学生的修业年限,大幅度地减少了基础理论知识课的教学,使得东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素质水平大为降低,对于此后东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盛京时报》广告所见日本对东北的奴化与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京时报》是近现代东北地区一份有影响的大型中文报纸。它是由日本人中岛有雄于1906年在奉天(沈阳)创办的。在该报存续的38年中(1906~1944),不仅反映殖民统治者的意志,而且亦成为日本殖民当局在中国东北不折不扣的代言人。因此《盛京时报》所保存下来的资料对于研究日本在东北殖民时期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斌  王旭 《理论界》2004,23(6):335-336
勤劳奉公制度(又称勤劳奉仕制度),是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东北人民无偿出卖劳动力的一种所谓的义务出工制度,这是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东北人力资源,强制东北人民出劳工的罪恶制度。  相似文献   

16.
起于 2 0世纪上半叶的日本向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活动 ,实质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部分。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这一活动 ,改变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构成 ,使东北殖民地化、日本人化 ,从而达到永久占领东北的罪恶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东北抗日战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全中国而首先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率先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在长达14年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中下游以南、乌苏里江以西的广大三江平原地区,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以弱胜强,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英勇不屈,歼灭了大  相似文献   

18.
近代大连的旅游业,是俄日殖民统治和殖民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殖民者推行殖民文化的一种特殊手段和载体。他们在大连发展旅游业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大力宣传殖民侵略的历史"功绩",为侵略者"战绩"歌功颂德,大力宣传和张扬其殖民文化。近代大连旅游业的发展,使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程度进一步加深,其旅游活动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加紧制定经济掠夺政策,于1932年6月成立了伪 满中央银行,在关东军的控制下,大肆掠夺,加深了东北沦为殖民地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东北各抗日阶级、各种爱国武装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建立起了东北抗日统一战线.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大体经过二个阶段,即建立人民革命军阶段和抗日联军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