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田玮 《职业》2009,(27)
平面设计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中都有着共同的规律.应该说,招贴广告的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对平面设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尤其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平面设计艺术正面临着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而地名的产生也是语言的一部分,是语言的一种符号,遂昌的地名承载和记录着诸多丰富的信息,之中所蕴涵着的种种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遂昌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而地名的产生也是语言的一部分,是语言的一种符号,遂昌的地名承载和记录着诸多丰富的信息,之中所蕴涵着的种种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遂昌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操这种语言的人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作为阿拉伯各民族的共同语一一阿拉伯语,是闪语族中词汇量最丰富、句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多元文化的产生与碰撞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16年以来,"丧文化"现象在网络空间骤然兴起,它以"丧"表情、"丧"语言等带有"丧"特征的符号来表现青年人颓废、悲观的负面情绪,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在特定时空节点出现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网络"丧文化"现象的产生与流行,必然与当下青年群体的生活现状与复杂心态密切相关。在信息社会的土壤中产生的"丧文化"不仅仅在内群体迅速发酵,还扩散到了整个社会环境当中。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社会,各种文化之间交融与碰撞的现象越来越多。各种文化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相互渗透,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中国的民族歌曲与传统美声也并不例外。民族歌曲摒弃了传统唱法中的弱点,吸收了美声唱法里发声的精髓。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演唱方式,并被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王浩 《职业》2011,(9):32-33
由于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的相互交往与交融成为必然,于是对翻译人员就有了很大的需求。从人类历史发展和整个世界动态的角度看,翻译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资源的整合、经济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数世纪的发展,翻译必将或者已经成为一门现代职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我国"90后"青少年生活中出现了火星文字这样一种特殊语言符号,且在青少年中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笔者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了这一文化新现象,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变迁、社会区分和社会整合,并对如何看待、规范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开发区与镇级行政机构的合并,带来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如何促进新模式下的文化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区镇合并的背景和文化基本情况,分析区镇合并后的文化碰撞和文化交融,重点对促进文化发展做了论述。以期通过本文,对新模式下的文化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成舫 《职业》2008,(36):69-71
<正>一、英语词汇随着社会而发展语言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其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的词汇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最明显。因而,社会的一些变化也真实地反映在语言词汇的变化中,特别是大量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记录符号,反映着使用语言的民族文化风貌.在语言系统内,词汇对社会、文化的反应最为敏感、最为广泛,而句法结构所体现的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认知习惯等)却不像词汇形式那样外在、直观.本文拟将汉语与阿语的句法结构以文化的视点来进行分析、对比,试图找出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某些差  相似文献   

12.
国际汉语教学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跨地区跨语言的文化差异以及语法、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和发音等是汉语教师教学的一大障碍,会出现语言和非语言方面不同程度的交流问题,不仅是中西方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相互碰撞,更是不同地区、地域和国家之间人民的文化交际,也是一种文化融合、融入,互相认识、共同进步和发展的桥梁媒介。因此国际汉语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完备的语言交流能力、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还需要熟悉相应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流行元素、时尚元素、经典语言、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语言习惯、生活习惯。本文将针对国际汉语跨文化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以及交际方式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用以传播知识和相互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晶.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从多方面丰富和完善了语言系统.对于大学生而言,单纯地掌握语言技巧不足以让他们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缺乏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则会让学生在交流时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语言背后文化的教授与渗透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于洪涛 《职业》2014,(17):178-178
现今社会,网络流行语已经从网上逐步走向网下,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呈现出与我们的生活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现象。网络流行语反映了当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各种情绪和观点,可以说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社会的文化、大众心理需求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网络流行语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这种文化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体育文学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体育文学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命来源,是体育文学的升华,在体育文学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发生了多层次、多方面的相互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又相互融合,促进了我国体育文学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发展过程进行概述,对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进行了分析阐述,旨在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进化发展历程就是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相互激荡,不同的价值观相互碰撞,部分高校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下而产生思想问题,客观分析问题大学生的文化和价值性制约因素,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症下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借词作为多语言相互接触的现象和结果,在语言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两种语言和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时,一种语言必然会从另一种语言引进外来文化因素以及词汇。由于引进过程中语言和文化需求的不同,我们通过对引进和输出汉语文化借词统计、归类、分析和对比,对汉语文化借词在引进和输出的词语差异上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三、双语词典词目和释文分别用两种语言的词典便是双语词典,这是就其表面形式而言的.双语词典的本质特征是对译,即两套符号的对应.早期的双语词典,都或多或少带有把原文词典逐项释义移译过来的倾向,如《阿语词典》和《汉语阿语词典》.两种语言的符号差别牵涉到生态环境、物质文明、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等等方面,常常使译者左右为难,只好采取音译或解释等办法应付.即便两种语言有对应符号,但这两个符号绝对等值机会极少,常常是在语法范畴、词义色彩或词义范围等方面不对等.所以,在编双语词典时,不仅要求“同”,找出对应符号,而且要努力揭示同中之“异”,使查阅者真正掌握词义.1.双语词典的释义双语词典的译文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日汉语中惯用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而隐喻是惯用语发挥作用的关键手段,也是当代语言研究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抽取了日汉语中含"马"的部分惯用句,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其中的隐喻机制,发现"马"的隐喻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共通性来源于古代文化的相互交融,差异性则是受到不同民族历史、思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数字七的跨文化解析 数字的产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字系统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记录了人类进步的历程,使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量化和均衡.它是理性的语言,是反映世俗生活和种种神秘观念的感性符号.数字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事物不只可用其声音和语义符号进行表述,还可借助与之相联的数字符号来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