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6月7日晚11点,巴中某公司程某下班骑助力车回家途中,在经过新时代小区心馨茶楼处与停靠在公路右侧边的货车相撞,造成交通事故,致使程某受伤。程某的伤势经医院诊断为右桡骨骨折,右上侧切牙缺失。  相似文献   

2.
<正>「案情简介■程某是一木业有限公司职工,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2012年10月28日6时40分左右,程某遭遇交通事故死亡,本人不承担事故责任。程某亲属认为程某的情形属于工伤,于是在2012年12月向当地社保行政部门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了两份证据,一份为该木业公司出具的证明,内容为"程某是我单位职工,自2008年8月份至今在我单位工作,月收入3200元";另一份为交警部门在事发当天对程某父亲的调查笔录,笔录显示,程父与程某住在  相似文献   

3.
郑朝辉 《劳动者》2004,(11):6-9
一个故事 一家服装加工厂给一个顾客开了一个六套西服的付款收据,顾客拿到了这六张收据,但他只用交一套西服的价钱。顾客很惊奇也很高兴,因为他以一套西服的价钱获得了六套西服。但是服装加工厂却先不把西服交给顾客,公司许诺,该顾客必须把其中的五个收据卖给另外五个人,他才能获得他的六套西服。这样,顾客把他的五张收据卖给了另外五个人,并获得了他的六套西服。这另外五个人和上述顾客一样,  相似文献   

4.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区一家叫石邸的餐厅里,一位顾客想吃顿简单的午餐。餐厅就餐的人很多,服务员都非常忙。一位端了一托盘脏碟子的服务员注意到这位刚落座的顾客,便主动上前招呼他。顾客  相似文献   

5.
魏明英 《劳动者》2004,(11):50-50
前些日子,一位从日本研修回国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事:某日他乘公共汽车回住所,上车刚站稳,旁边座位上的一个年轻女孩就起身给他让座。他大惑不解,不明白一位年轻的小姐为什么要给他这个不老不残的男人让座。日本女孩指指他手中的袋子,说这个购物袋是他们公司的,他是他们公司的顾客,她应该为他服务。听完这件事,我颇为感慨。日本,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相似文献   

6.
刘辉 《劳动者》2004,(7):30-30
据一位赴美访问学者介绍,美国人做生意时为顾客着想的态度着实令人惊讶。他在蒙大拿州一个小城波兹曼(Bozman)的一家文具店看中了一架打印机,当他正准备付钱买下来带回中国时,那位售货的小伙计得知他是从中国来的以后,就马上对他说:“我建议你不要买,因为这些都是中国生产的,你回国后买肯定比这里便宜。”为了使他相信,伙计还特地把那架打印机翻了个身,让他看出产地牌号。他确实感到很惊讶,售货的小伙计为什么那么为他考虑?做成这样一笔生意,对他和公司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7.
就在近来"快递哥"的消息不断跃蹬新闻排行榜时,新闻主角窦立国和志愿者已为全国各地贫困县的孩子们捐图书近20万册,并修建了50多所乡村图书馆,引起大家惊呼. 出生在吉林省一个贫困家庭的窦立国,在初中毕业后就来到了北京.刚到北京,他就去火车站附近的人才市场,找到一份饭店保安的工作. 窦立国在饭店工作不久后发现,由于老板信奉"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有的顾客对保安不讲理时,并不能冒犯顾客.于是,怎样才能让顾客"听话"就让窦立国动起了心思.  相似文献   

8.
李师傅是辽宁省辽中县某企业的下岗职工。1993年6月,他开始来到公园门口路边理发,近些年来,他一家就是靠理发的收入生活过来的。他们不仅生活还比较宽裕,最近还是靠理发的收入,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们的房子问题。一个下岗职工,能够靠自己的手艺,使生活过到这种程度,是凭他的手艺、服务态度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李师傅理发的确有几个特点,也可叫做"经"。一是优质快速。李师傅是到公园路边理发的第一个人。最初,为了招揽顾客,他推行的是"承诺"制。他在牌子上写道:"底茬清,中茬齐,上茬圆,速度快,顾客不满意,自己不收钱"。为了让人信服,开始是用给儿子理  相似文献   

9.
高亚瑞 《劳动世界》2016,(33):45-46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有效的促进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并以此带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2015年中国网络经济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218.7亿元,年增长率为47.3%,未来几年,我国网络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已经成为企业争夺的无形资源,因此对顾客感知价值分析,有助于网络商家找到提高顾客忠诚度的途径.本文就顾客感知价值与忠诚度关系建立模型,实证结果证明:顾客在网站感知的功能性、体验性、象征性价值对顾客忠诚度有着明显的正向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家合资企业的资深设计师,开朗豪爽阳光上进,别看儿子都快三岁了,还依然童心未泯,喜欢玩具,尤其是遥控玩具。
  他从小就爱捣鼓玩具,经常把玩具拆了装,装了拆,父母说破嘴皮愣是改不了他这个“坏毛病”。有一次,父亲给他买了一个带跑道的火车,他一回到家就坐在地板上,愣是把火车拆得七零八落,好在父亲懂得七八岁的孩子也逆反,就忍着没发火,躲在书房里静观其变,他就想看看这孩子究竟能倒腾出个啥模样。没想到几个小时后,他竟然把火车装好了,父亲一激动,带着他就去了附近商场,让他在玩具区随便挑选。  相似文献   

11.
6月23日,在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竹林巷的"星空里"咖啡馆,刚学会制作手冲咖啡的丹丹正第一次尝试为顾客制作手冲咖啡.在吧台上准备好手冲器具后,丹丹又一次拿出制作流程册认真复习,随后右手拿起细嘴手冲壶,左手扶住右手手腕,缓缓向咖啡滤杯中注水.制作完成后,丹丹把咖啡端给顾客.看见顾客喝了咖啡脸上露出的笑容后,她长舒了一口气,一脸微笑地看着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的店长、就业辅导员霞姐.  相似文献   

12.
年轻企业家冯俊2013年6月被选举为欢喜乡新林村村主任,如今上任一年多以来,他放弃管理自家收入可观的企业,每天以村为家,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只为带领群众闯出一条新的致富路,也只为带动村民创业就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他带领村民修补村内所有路段;他带领村民修缮村文化广场;他为村民向乡领导争取到高清LED屏幕设置在文化广场;他带领村民完成了全村的绿化工程;并在全村实行空前的惠民政策。在这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在冯俊带领下,新林村整体村容和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带领村民致富始终是他心中最放不下的事,当其他人在不停地为眼前事忙碌着时,他想到了未来,他多次向乡领导请教农村发展知识,工作之余翻阅书籍和影音资料,新林村的海报在他上班第一天就被他贴在了自己的书柜里,他始终坚信,创新、肯干必定能将穷壤变富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3月22日,他和全村人的梦想实现了。  相似文献   

13.
日前,笔者见南昌新洪客隆商场一角正进行商品的“无私奉送”,每位顾客只需登记一个名字,便可得一份“福寿膏”,于是,也禁不住入店“随大流”。“奉送”柜台人头攒动,“风景这边独好”。笔者接受完“奉送”之后,见旁边副食、杂品柜台和餐厅经营胜人一筹,亦心甘情愿光顾并掏钱购物。  相似文献   

14.
王立剑   《劳动者》2005,(11):20-22
小钟是“SOHO族”中的一名设计师,他有点自嘲地解释着他所理解的SOHO:“我们一直处于失业中或者待业中,可以说是一种游民状态。”在生活中,他周围的一些人也时常不解的对他说:“你呀,没工作,一天到晚在网上鬼混,简直就是无业游民。”可是,记者同时也了解到他周围还有另一些人这样评价:“他呀,每月在家里待着也能挣几千甚至上万元,简直就是自由自在的金领嘛!”  相似文献   

15.
幽默笑话     
李雷 《劳动世界》2016,(16):79-79
吃点儿剩的就行
  一次同学聚会去晚了,进饭馆后赶紧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有点急事儿来得太晚了,你们都吃完了吧?我吃点儿剩的就行。”说完低头就吃饭,吃了一会儿,一个同学说:“没事儿,我们也刚到,这不刚坐下嘛,上桌顾客吃的还没收拾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内餐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餐饮企业的高利润时代已逐渐成为过去。面对这种形势,餐饮企业在进行资金的再投入和地盘扩张的同时,也要苦练内功,加强对企业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堵住餐饮企业的各种跑冒滴漏,降低成本,达到低投入、高回报的目的。餐饮成本是指在一个生产和销售周期内在采购、保管、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所耗费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总和。首先,控制成本可以提高餐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换句话说,就是在地理区位优势、餐厅档次、餐饮种类与质量都在同一水平的情况下,要让顾客花同等数量的钱买到更多的服务,这样就能争取到顾客数量上的优势,从而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其次,商家都致力于利润的最大化,而企业管理者是否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支出是其管理水平高低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7.
谭木匠这个品牌也许大家都见过,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知道,把小木梳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人物竟是一个残疾人——谭传华。他通过小小的木梳,成就了一个企业的财富神话。对自己创业家史的坦然,对磨难的深刻体会,对顾客加盟商的诚实服务,让谭木匠成为了木梳中的第一品牌,在全国拥有了几百家连锁店。  相似文献   

18.
果汁店有什么稀奇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但卢丹却为了这样一个小店梦,辞去知名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职位,和爱妻一起,在上海开了一家十八平方米的果篓小铺.不过是水果榨成汁,他却玩出了百变花样.把果汁瓶子做成创意文字瓶,让顾客有了收藏癖;创办甜聊会,一月一期,让有故事的客人们聚在一起;在店内办八平方米展,让不同的人来展示他们的"果实";创办《果篓小刊》和果篓电台,讲述自然和果篓里外的故事.他的小店因此被称为上海最文艺的果汁店.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人们都习惯在早餐或下午茶的面点上抹上果酱,所以果酱是家家户户的必备食品。有一个14岁的英国男孩,他只知道外婆做的果酱好吃极了,到底是怎么做的他不清楚。一天下午,他看见外婆准备做果酱,于是在一边用心地观察外婆的一举一动。整整一个下午,他终于学会了外婆的“秘方”。后来家里每逢做果酱他都主动请缨。一段时间后,男孩觉得自制果酱的口味应该改进。于是他去超市选购了更多的水果,他要做出与众不同的果酱!男孩很聪明,做出的果酱五颜六色,口味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20.
“五一”前夕,居住在内江市东兴区西林街道的一位老人,给记来函反映:他曾是一个多次为国家荣立战功的功臣,到现在已是一个年老体弱的老人,既没有工作,又没有经济来源,整日为养老问题四处奔走。他希望通过本刊反映他的呼声。维护他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