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文学公共领域”的问题成为近两年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学批评家的活动对“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批评活动可以成为团结公共的中介,合理地进行对话交往的批评可以内在地形塑公众参与社会文化议题的讨论方式.在当今我国学界倡导建构“文学公共领域”的文化语境下,文学批评家应具备认同意识、对话意识和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2.
莱昂内尔·特里林(1905-1975)是二战后美国少数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文化批评家之一.他始终把文学看成文化历史的一部分,认为文学谈论的是个人与文化之间处于危机的道德问题.他的批判性自由人文主义思想与个人、社团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他对狭隘的犹太人意识的超越,对自由主义、现代主义不遗余力的批判,都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他独特的批评立场和人文视域.  相似文献   

3.
雷蒙(M.Raymond)出生于1897年,多年担任日内瓦大学教授,直至退休。他可以被视为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和首席代表。他的批评理论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更好地满足了文学批评应当是关于意识的意识这一要求。他认为批评开始于“一种自我约束”。批评家必须“沉浸于一种  相似文献   

4.
让-皮埃尔·里夏尔是法国当代一位充满活力的文学批评家,其批评的理论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强调对文本的"直观"和"体验",着重探讨个别现象,而不是普遍的范畴.他还继承了加斯东·巴什拉的主题批评,从文本的表层"现象"(主题)分析入手,努力寻找文本深层的主题网络.读者(批评家)在文本这个客体中与作者相遇,在感觉和意识世界中进行两个主体间的互动和交流,由此把握作者的意识或想象世界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家的行为准则凌晨光文学批评家的行为准则,是其批评意识的一种对象化结果。人的任何一种有意识行为,都以对行为本身的性质、任务、特征、目的的清楚了解为基础,批评行为也是如此。批评家是批评行为的自觉执行者,内化于批评主体意识中的特定的素质和修养,决定...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家王彬彬成名比较早,研究现当代文学,或者研究鲁迅、五四知识分子,他都很出色,也都有相关论著行世.但他作为批评家,最引人注目、最深得人心的似乎还是关于时代和社会问题的批评,这一点恰好与他文学研究中的"心理人格论"方法相统一,一些拥有广泛影响的作家作品,经他一观照,就有了暴露真相的感觉.其实创作心理、创作意图等并不是新式方法,那么,王彬彬为什么能做得如此有新意呢?这是不是和他"不做职业批评家"的心态有关?也是不是与他常常客串杂文创作有关?这些既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王彬彬作为个案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文学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的批评轨迹以新批评为起点,中间虽历经现象学—意识批评、解构主义—修辞批评与言语行为—伦理批评几个阶段,但对语言的关怀与文学“特异性”的探求在他的批评实践和理论建构中呈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互相依存的特点。新批评的理论精神在米勒文学批评的诸多阶段形成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为他的批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成为米勒批评理论与阅读实践中恒定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俄罗斯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他的论文论诗中写道:"没有关于对象的历史,就不会有关于对象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关于对象的理论,甚至于也不会想到它的历史,因为不会有关于对象、关于它的意义和界限的概念."关于文学中正面形象的问题是一个必须明确理解的问题.俄罗斯文学史以及其他国家文学史对于这一点提供了丰  相似文献   

9.
赛义德,已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世界闻名的文学、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有着复杂而矛盾的特殊身份,其批评议题广泛,其中批评家的“现世性”强调批评家工作的定位以及批评家的作用,其特殊身份对该议题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在分析其身份的基础上解读其批评家的“现世性”这一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观念中,文学批评不过是一种创作的附庸,一种处于从屈地位的“二等艺术”(默克·克里格尔语)。自然,从事批评的批评家的形象也不佳,狄德罗先生就曾赠给我们的批评家一个相当精彩但也相当刻薄的比喻:“旅行家说,有一种野莽人对过路人喷射毒箭,这就是我们的批评家的形象。”(《西方文论选》374页)海明威则称批评家为“在文学身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丰乳肥臀》论争的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何国瑞、易竹贤、陈国恩先生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发表的关于《丰乳肥臀》的论争文章所涉及的三个问题 :一、2 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这代学人是否一贯正确 ?要不要反思 ?文学观念要不要发展、变化 ?二、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三、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阶级性及有关问题 (包括批评家和学者的态度、思想、方法等 ) ,本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德米特里·弗拉基米罗维奇·扎通斯基是苏联著名文艺学家、批评家、乌克兰科学院通讯院士、语文学博士、国际文学评论家协会会员,著有《二十世纪。关于西方文学形式的札记》(1961)、《弗兰兹·卡夫卡和现代主义问题》(1963)、《探索生活的意义。西方现代文学一瞥》(1966)、《长篇小说艺术和二个世纪》(1973)、《艺术的镜子》(1975)、《在我们的时代。一部关于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的著作》(1979)。本文是他在《外国文学》杂志社举行的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文学》为题的座谈会上的发言。原载苏联《外国文学》杂志198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女性诗歌批评家们按自己的性别立场对清代女性写作展开评论,通过强化女性的文学成就改变女性缺失的社会价值,在代表父权社会的象征界中寻求女性自我的身份与认同,表现出较为自觉的诗学意识和女性意识.但是,清代的女性诗歌批评家们一方面在努力表达着属于女性自己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却还是没能逃脱女性边缘化的命运,主流意识形态的操纵使她们的主体性话语表达陷入矛盾困境.  相似文献   

14.
正很荣幸有机会和在座各位分享关于大学文学教育的思考。这是我十分兴趣的一个话题,也是我的工作领域。今天的会议有两个议题,第一个是文学教育与学院派批评之间的关系。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文学批评的工作。回想起来,现在与当时有一个极大的不同:现在的批评家几乎都拥有学院的背景,那时只有一部分批评家栖身于学院。而且,那时来自学院的批评家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受过系统的、完整的高等教育。现在的学院派批评占据了非常大的份额,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学院派批评往往是郑重其事地布置一个强大的理论阵容对付当代的文学作品。这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批评的阐释功能主要包括对文学文本内容的阐释和叙事形式的阐释两个方面。关于生态批评内容的阐释,批评家虽然要以生态意识重新观照中外文学经典,但更要关注的是立足中国现实写作的"生态文学";关于生态批评叙事阐释,应该认识到小说叙事形式本身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是"有意味的形式",应坚决反对生态文学创作和生态批评的运用的"语言工具论"色彩,要更注重对小说叙事形式的打磨,以促进中国生态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身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先驱者的劳伦斯其实很早就有成为一名画家的梦想.但由于世道艰难和四处颠簸,他的画家梦直到40岁才得以实现,随即在英国画坛一举成名.鉴于此,本文依据英国现代派诗人和批评家沃尔特·佩特在《文艺复兴》中借用德国批评家发明的Anders-streben(出位之思)术语剖析劳伦斯文学与绘画在出位和互文上的关系,以拓宽劳氏文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位具有丰富革命阅历和文学创作实践的文学批评家,茅盾具备一般批评家难以得到的独特素质;洞察社会生活底蕴的革命胆识和探寻文学作品奥秘的艺术悟性,因而其文学批评观就见出独树一帜的品格。从其独有的生活与艺术素质出发,我以为茅盾的整体文学批评意识是纳入“历史——美学”的批评法则范畴之内的,这是这位批评家文学批评观的精髓之所在,也是他为新文学批评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之所在。探究茅盾建构自成体系的“历史——美学”批评原则,可以追溯到其文学活动的源头。茅盾从事文学批评,一开始就视野开阔,志向不凡。“五四”初期的国内文坛,用茅盾的话说“简直寂寞到极点了”,“不特无真正的批评家,连被批评的材料都没有呢!”但茅盾看到,“西洋文艺之兴.盖与文学上之批评主义相辅而进,批评主义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身的发展以及险恶的政治现实、活跃的时代思潮等因素促使这一时期文学批评异常繁荣。多部文学论著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肇始于先秦的文学批评已进入自觉的时代,其自觉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音”的呼吁,二是批评家的自觉,三是批评方法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化批评家的诺思洛普·弗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思洛普·弗莱历来被当作一位文学理论家或神话一原型批评家来研究,而本文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论证弗莱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是一位重要的文化批评家。他弘扬了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他的文化意识和将文学置于文化之中的观点是根深蒂固的;他首先将文学作品置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然后将这二者置于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考察;他将文学本身看成是处于文化之中的一个整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弗莱对当今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将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明代台阁派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文坛,台阁派是一支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成员多是官居台阁的官僚文人。关于明代台阁派文人的创作,古今批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通过认真分析台阁派形成的原因,它的形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学发展和明代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他们应对时代挑战策略在文学创作上的反映。总之,台阁派的诗文创作是他们生命意识的曲折反映,对于我们认识当时文人所处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