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离不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实际有机结合的结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表述。它深刻地揭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利益所在。因此,“两个离不开”是正确处理今天民族关系的思想武器,是对各族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维护和发展“两个离不开”的思想,必须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两种表 相似文献
2.
3.
4.
论“两个离不开”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离不开”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科学而又简明的概括,同时也是对历史上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关系科学而又简明的概括。从内涵上讲,“两个离不开”主要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有些人对此不甚理解,提出了异议。比如,有的同志认为,我国有56个兄弟民族,只讲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不能全面概括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如,还有人甚至说“两个离不开”这个判断,是大民族主义思想的反映。对这类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一些探讨,对明辨是非,坚持和发展“两个离不开”思想及其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两个离不开”,是对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历史关系主流和现实关系的科学概括和升华,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在民族理论上取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成果之一。对这个科学论断,理论界在政治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已有许多令人信服的论述。但从经 相似文献
6.
“两个离不开”的思想,从党中央明确提出至今已有7年了。现在,它在新疆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据笔者近两年来同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厂矿职工的广泛接触中发现,人们也还有些疑问,希望理论工作者释疑解惑。本文拟就几个有有代表性的问题,谈点个人的浅见,同大家探讨。 (一) “两个离不开”横的内涵是清楚的,即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而它纵的内涵是什么呢?是专指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关系呢?还是同时也指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呢?对此,目前理论界的看法尚 相似文献
7.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为促进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新疆的开发建设中,新疆的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不仅存在着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而且新疆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很密切。长期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把新疆的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肉关系。古代新疆经济文化发展的史实,就是对“两个离不开”关系最有力的证明。(一)从古代新疆农业…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一年七月,党中央在讨论新疆、内蒙工作时,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的两个离不开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无疑是以建国以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的我国新型民族关系为基础的。它一方面深刻地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史 相似文献
9.
(一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最基本的任务 ,就是要认真学习和努力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真正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发表后 ,社科战线在学习宣传这一重要思想方面已经作了很多工作 ,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对哲学社会科学在落实好“三个代表”要求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这里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是理论创新问题。去年 6月 ,江泽民总书记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从1992年至今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1992年中央2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省经委,上级学会、协会的领导,协会组成单位有关厅、局、院、公司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会面向经济建设,坚持为政府、为企业两个服务,为发展我省交通运输事业,振兴四川经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好评。1992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上,我会被评为“优秀协会”,我会咨询部被评为“优秀集体”,两位工作人员被评为“优秀工作者。”省科协第二届“金牛奖”,我会咨询部和一位工作人员各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高度凝练地用“六个必须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的六个方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两个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坚持“两手抓”,实现两个文明互相促进高齐云曾德雄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怎样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认为只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的水平便会随之提高。有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不必适应而要高于物质文明建... 相似文献
13.
14.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并不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它也不会在历史上永远存在下去,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自行消亡。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规律向前发展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之中,不是这一个社会的民族,就是另一个社会的民族,不属于任何社会的民族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存在着民族,就必然会存在民族问题。概括地说来,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光辉著作《矛盾论》中,反复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他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 相似文献
16.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我党百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历程的高度凝练。坚持“两个结合”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挑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把舵定向,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谋篇布局,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精准发力,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凝聚力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廖仕湖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78-79
一、办学卓有成效 暨南大学从1985年开始在海外和港澳地区举办成人教育,办学层次主要是高中起点的专科和专科起点的本科.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是50多个民族共同创建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曾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毛泽东选集》合订本499页)。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同甘苦、共患难,为开发广阔的国土,建设祖国,反对国内外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共同洒下了血汗,贡献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的事业和长期共同的劳动、生活、斗争,把各族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培育了亲密团结的优良传统。数千年的历史和现实都有力地证明,统一和团结是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党和国家一贯主张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裉本利益。赵紫阳 相似文献
19.
解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民族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和共同繁荣;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文化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一年比一年牢固,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切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一个大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建立以来,多次强调民族工作。最近,李鹏同志在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坚持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