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剧演员在脸上涂上某种颜色的油彩,以象征饰演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脸谱是京剧艺术的一大特点,在脸谱之下,演员用精湛的技艺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行当之间的脸谱更是皂白分明、各有千秋。舞台上,不论是插科打诨的丑角黄柏雪、儒雅端重的老生张建峰,还是雍容华贵的老旦翟墨,他们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脸谱。  相似文献   

2.
正京剧演员在脸上涂上某种颜色的油彩,以象征饰演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脸谱是京剧艺术的一大特点,在脸谱之下,演员用精湛的技艺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行当之间的脸谱更是皂白分明、各有千秋。舞台上,不论是插科打诨的丑角黄柏雪、儒雅端重的老生张建峰,还是雍容华贵的老旦翟墨,他们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脸谱。一张张迥异  相似文献   

3.
潘雪江  陈峰 《金陵瞭望》2009,(27):30-31
走进位于小火瓦巷京剧脸谱艺术大师颜少奎的住所,除了随处可见的脸谱作品之外,也许可以用简陋两字来形容,很难与蛮声海内外的京剧脸谱艺术大师的居处所联系!也就在这里,颜少奎先生把京剧脸谱艺术推向了世界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脸谱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脸谱和面具一样,都是用以改变人的形貌的化装手段和文化符号。所不同者,面具系用铜、木、皮、泥等材料制作,属雕塑性化装,而脸谱系用颜料直接在脸上勾绘,属绘画性化装;故有的研究者又把脸谱称为“软性面具”。脸谱可分为戏剧脸谱和社火脸谱两大类,而戏剧脸谱又可根据不同的剧种,分为京剧脸谱、川剧脸谱、滇剧脸谱、祁剧脸谱、汉剧脸谱、闽剧脸谱、豫剧脸谱、粤剧脸谱、秦腔脸谱等等。社火脸谱与戏剧脸谱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下面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5.
马书林用水墨写意京剧人物,追寻的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中国传统艺术,大多不是再现性的,不仅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而且还要疏离真实。就京剧艺术而言,唱腔和脸谱都提示了演员与观众和剧中角色之间的距离,这种审美距离才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灵魂。这和西方戏剧不同,幻觉主义的真实不仅要求演员和角色之间连一根针也不能插入,而且要求观众也要入戏,忘了自己身在剧场,完全融入剧情的生活现场。  相似文献   

6.
2016年4月25日,我们敬仰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京剧梅派艺术的嫡系传承者和当今梅派艺术掌门人、中国戏剧艺术的代表人物,梅葆玖先生与世长辞。给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更给所有爱戴他的广大观众、同行及社会各界带来巨大悲痛,引无数人泪洒天地人间,无不为痛失梅葆玖先生这位德高望重的京剧大师扼腕叹惜。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一个内涵丰富、历史久远的概念,也是一个充满歧义而又为多种学科所广泛引用的术语。人格一词,最初来自拉丁文“面具”(Persona)一词。面具是演员在戏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特殊面罩,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我国京剧的脸谱也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特征。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实…………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京剧和中国水墨堪称两大国粹。一个是且歌且舞的梨园妙境,一个是斑斓淋漓的笔墨神韵。"当二者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答案:戏曲人物画。著名戏曲人物画家李文培先生系我国京剧舞美设计界的元老,一生从事京剧舞台美术设计工作,与京剧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所创作的京剧人物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李文培先生是将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京剧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论是否喜爱京剧,对于京剧演出中美轮美奂的人物服装都会赞不绝口。京剧的服装服饰纷繁复杂又华丽多变,这些服装服饰中透露出的古典美,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不懂戏的人们往往不清楚京剧中何时用到服装设计这一概念。京剧里有传统戏、新编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来探讨中国戏曲脸谱。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因此戏曲脸谱可被看做是表达人类情感的符号。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戏曲脸谱这一艺术符号:脸谱的起源,脸谱分类的合理性,以及情感与形式如何在戏曲脸谱中得到统一。脸谱将人类的情感抽象并转换成基本图案和色彩等客观形式;一方是主观的、动态的情感与另一方艺术的客观、静态形式取得了统一,使得戏曲脸谱这一形式看起来就是情感本身。  相似文献   

11.
马龙 《北京纪事》2013,(3):43-45
<正>在中国京剧的众多大家当中,有创新派,也有守成派。作为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无疑是他们当中最具创新精神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京剧的改革创新,对京剧的剧本、音乐、念白、表演、服装及舞美等方面贡献良多。由于他不同凡响的艺术呈现,推动了京剧的前行与发展。可以说,马连良走出了一小步,京剧迈出了一大步。在马连良成名时期,通常上演的京剧剧目有两大类型,即京朝派的折子戏和海派的连台本戏。折子戏是一出本戏的经典内容,在演艺的过程中,逐渐剔除了繁冗,保留了  相似文献   

12.
该书由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编,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回回民族当代文学艺术人物的书。它的问世对于研究回族当代文学大有裨益。 本书收集了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名当代回族文艺人物,其中有许多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如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大师马连良、相声大师马三  相似文献   

13.
社火脸谱是社火艺术的精华.它将天地万物巧妙地安插于一张脸上,将一出戏、一个传说和一个故事呈现于一张脸上,是民间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的体现.社火马勺脸谱就是把社火脸谱画在马勺等器物上,用来镇宅避邪、求吉纳祥的一种民间艺术品. 社火马勺脸谱在布局、色彩、线条、纹饰等要素上继承了社火脸谱的基本特点.同时,根据马勺的形状和特点又有创新和发展.马勺背象人脸又有变形,特别是那个看似多余的勺把不但增加了装饰性,又开辟了新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4.
京剧"样板戏"相对传统的京剧板式来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在唱腔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空前的变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板式之外新创了许多新板式,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板腔体系和唱腔本身;在声腔体系中创新了乐句句式和套腔布局,空前地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功能;在唱腔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特性音调,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人物个性;在行腔技巧上一反传统戏"曲高和寡"的技巧化倾向,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通俗化和亲和力,为京剧唱腔的创新提供了无可争辨的宝贵价值和不可多得的"样板".  相似文献   

15.
蛋壳画艺术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它是由各种禽鸟的蛋壳作为载体,纯手工在上面施艺作画。传统的蛋壳画多以国画手法在蛋壳上描绘民俗,以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为主,一般以脸谱最为突出,因为它结构简单,便于勾勒绘画。画好的蛋壳画,配上精致底座,受到许多民间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相似文献   

16.
京剧"样板戏"相对传统的京剧板式来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在唱腔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空前的变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板式之外新创了许多新板式,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板腔体系和唱腔本身;在声腔体系中创新了乐句句式和套腔布局,空前地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功能;在唱腔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特性音调,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人物个性;在行腔技巧上一反传统戏"曲高和寡"的技巧化倾向,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通俗化和亲和力,为京剧唱腔的创新提供了无可争辩的宝贵价值和不可多得的"样板"。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先生,研究总结张先生对马派艺术的贡献,深入探讨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未来,积极推进张学津先生及马派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促进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戏曲人才培养质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于2017年12月15日举办了“纪念张学津先生暨京剧马派艺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北省艺术研究所、中国戏曲学院、张君秋艺术研究会、马连良艺术研究会、北戏等京剧表演、教育及研究机构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京剧与舞蹈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作为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有很多的共同与不同,本文旨在通过一个侧面来欣赏京剧的表]艺术,来展现京剧的审美特征。以舞蹈的审美方式用形、神、乐、劲、律五方面来谈谈京剧中"舞蹈"(做、打)的审美艺术。  相似文献   

19.
京剧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发展。以《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京剧,开启了京剧发展创新的一个新里程。同时,也比较好地解决了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普通大众喜闻乐见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老龄办工作人员来到安阜街道古塔小区,看望一位赋予面团生命的80岁老人李烈光,人们都尊敬地称呼他为"面塑老人"。来到李烈光家,老人满脸喜悦,他欣喜地展示着他的面塑宝贝:穆桂英、仙鹤、关公、千手观音、京剧脸谱……李烈光老人还先后到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展示过面塑技艺,他还获得不少荣誉:1995年,面塑作品"三国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