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嘉庆次子,庙号宣宗,年号道光,1820—1850年在位。在位的三十年中遇到了棘手的鸦片问题,爆发了英国入侵的鸦片战争,并经他批准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独立的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对道光在鸦片战争的功过是非,不少中国近代史著述中均有评述,但一些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想就道光在鸦片战争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不成熟意见,希望同志们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2.
《内部的鸦片战争》(TheInnerOpiumWar,1992)、《沈葆桢与中国19世纪的现代化》(ShenPao-chenandChina’sModernizationintheNineteenthCentury1994)、《清末新政革命与日本》(China,1898-1912:TheXinzhengRevolutionandJapan,1993)是90年代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三本近著,三本书体现了美国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上的一些新趋向。(内部的鸦片战争)的作者詹姆斯.M.波拉契克(James.M.Polachek)是国际市场分析专家,他于1977至1984年进行这项研究,而著作则于1992年才由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出版。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近代文学史,学术界一般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八十年文学发展的历史。近年来,有些同志鉴于中国近代史起迄年代说的变化,也主张将近代、现代文学史合起来,统称之为中国近代文学史,即把中国近代文学史的下限定为1949年。我以为并不十分妥当。史学界有部分同志主张把中国近代史的时限定为1840——1949年,主要是认为历史分期应以经济形态和社会性质为标志。而中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经济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下限问题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一直把 184 0年至 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与 1919年至 194 9年的“中国现代史”分为两个学科。这种划分 ,只是为了某种政治效果 ,在学术上没有多少道理 ,专家们很早就提议把这堵墙拆了 ,并已达成共识。 1997年 ,在《近代史研究》杂志出满 10 0期的时候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的作者、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胡绳先生重提“拆墙”的建议 ,他说 :“把 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 ,视为一个整体 ,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 ,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 ,有头有尾…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的的失败揭开了中国历史惨痛的一页,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道光皇帝作为鸦片战争中清朝一方的最高领导者、组织者,他的一系列失误,对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妄自尊大,无知轻敌;二、用人不当,决策失误;三、忽战忽和,指挥失当;四、顽固守旧,坐失良机.  相似文献   

6.
<正> 道光、咸丰(公元1821一1861年)两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时封建社会的丧钟已经敲响,鸦片战争的缕缕硝烟揭开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序幕。中国传统史学的堤坝开始被冲破,近代史学的因子随着社会的极度振荡孕育成长了。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状况,对了解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历程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常把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和魏源根据林则徐的材料编写的《海国图志》说成是我国近世最早介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情况的专门著作。如范文澜同志的《中国近代史》认为:在鸦片战争以前,林则徐就“积累材料,编成《四洲志》草稿,叙述各国历史、疆域、政治等情况。(他的友人魏源根据《四洲志》编《海国图志》,道光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国内外史学界所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应该从1644年(顺治元年)清兵入关那一年算起,一直到1911年(宣统三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凡十二帝,历时二百六十八年,这段历史叫做清朝史或清史。不错,过去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看,把从1840年(道光二十年)到1919年(民国八年)这七八十年的历史划为中国近代史。即使不把从1912年成立民国后的八年计算在内,中国近代史的头七十来年也还包括在清史范围之内。力了科研和教学的方便,把近代史部分特别突出出来,  相似文献   

9.
琦善是满洲正黄旗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诬陷抗英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负责处理满清和英国在华的尖锐矛盾。 琦善到广州后投降嘴脸就充分暴露出来了。他革除林则徐等人职  相似文献   

10.
一八三八年,黄爵滋向道光皇帝奏上著名的《请严塞漏厄以培国本折》。这个奏折的主要内容,是主张以死刑惩治鸦片吸食者,达到杜绝白银外流的目的。皇帝把它交给各将军、督抚讨论,参加讨论的二十九个大员,对这个建议抱着不同的态度。史学界一般认为,这次大规模的讨论,是严禁派与弛禁派的争论,赞成黄爵滋的主张的人,就是严禁派,以后在鸦片战争中就是主战派;而反对者就是弛禁派(或者叫维持现状派),以后则成为反侵略战争中的投降派。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上限异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史上限异说刘光永史学界以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限的主要理由是:此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把大清封建帝国拉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组成部分和附庸、中国社会从此由独立自主的封建主义时代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首次抵抗资本主义殖民者入侵的战争。抗战为什么失败?以往的研究并不很透彻,有些结论或过于简单,或不符史实。笔者不揣浅陋,试列举两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指教。一、“忽战忽和”问题不少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在总结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时,几乎都强调指出:造成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道光皇帝“和战方针不定”、“忽战忽和”。笔者认为,这种结论不符合史实。只要我们仔细翻阅一下《清实录·宣宗实录》,从道光帝的一系列谕旨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战争的指导并没有摇摆不定,而“忽战忽和”。诚然,在  相似文献   

13.
道光咸丰年间的文化震动与现代化延误周积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一段民族灾难史的首页。然而,当我们超越这场战争来看待这场战争,不能不承认,它不仅是民族辱屈和灾难的开端,而且意味着从西方发端的现代化进程向一个“农业的...  相似文献   

14.
<正> 香港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鸦片战争之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香港从华南滨海一隅的渔村小岛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现代国际大都市,这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本身,就很值得深入探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香港史研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并未引起内地史学界的足够重视.这种状况与学科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实际上,不论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领域上,目前都亟待深入研究.本文拟就香港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关的若干问题略抒拙见,以就教于史学界前辈.`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1840年——1842年(道光二十——二十二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国资本主义强盗以它开拓殖民地和保护国所惯用的炮舰政策——“英国的仁慈,强迫中国进行正式的鸦片贸易,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万里长城,以武力打开了天朝同尘世往来的大门,”使得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与中外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与中外文化焦静宜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屈辱,同时也把中国推到面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前沿。毋庸讳言,当时的中国人,上起道光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被这一历史大变动震惊了。正是在大多数人还处于困惑的情况下,民族英雄林则徐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有力地回...  相似文献   

17.
1840年,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道光皇帝被迫允签了《南京条约》,可是清朝统治者长期形成的“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等闭关观念并未随之放弃。道光之子咸丰登极不久就宣布,“中外大臣非派令兼办夷务,本无外交之义”,显示出他严守旧制的态度。然而咸丰皇帝死后不久,清政府就一反惯例,实行了“借师助剿”。“借师助剿”表明清统治集团传统闭关观念和统治政策的重大改变。清统治者是如何从“华夷之辨”转为“借师助剿”的?无疑是与咸丰时期统治集团中分化出来的妥协派有关。由于在妥协派如何形成的问题上,史学界尚未见完整的研究成果问世,故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个变化的过程,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通中一个普通事件。民国成立后,认为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前后,认为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20世纪30年代的时势,使得朝野双方在历史研究要有现实关怀的努力下,共同促成了鸦片战争由一般性事件到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转变。与一般史著将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不同的是,代表国家和政府意志的历史教科书采用了"清初(明清之际)"开端。"清初"开端是希图将中国纳入世界历史之中,通过世界历史来寻求自己的历史定位;"鸦片战争"开端所关心的不仅是参与世界历史,而且要努力体现中国历史的独特之处。无论是以"鸦片战争"还是以"清初"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在向西方寻求近代的努力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如何在世界历史中安置中国历史的这一难局:一方面是参照西方历史进行的中国史分期方式,已预示着将中国历史纳入普遍历史之中;一方面是中国鸦片战争以来落后和挨打的现实,又难以回避。今天关于中国史研究的诸多论争,实则是这一问题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史学界争论颇多目前仍在探索的问题。以现代化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不仅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题,能够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而且史学界也早有此论  相似文献   

20.
一、概说在有着丰厚史学传统的古代中国,有关外国史地的记载在历史著作中屡见不鲜。而且其地理范围遍及亚非欧。但是,中国真正放眼世界,进而把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活动纳入史学研究体系,则缘于近代中国对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强势文明的应战。尽管先觉者林则徐、魏源、梁廷■、徐继畲等在鸦片战争前后编著了《四洲志》(1839年编写但未能出版)、《海国图志》(1842年)、《海国四说》(1846年)和《瀛寰志略》(1848年)等一系列介绍世界史地和现状的图书,然而当以德国史学大师兰克为代表的西方史学界在撰写多卷本的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