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驰名商标是一个事实概念,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应由主张者提供"商标享有的市场声誉",而市场声誉与相关公众的知晓程度并无关联,将其作为主要认定标准将背离其初衷。然而,市场声誉可辅助认定"搭便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可作为驰名商标认定的辅助标准。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跨类保护所依据的理论有混淆理论和淡化理论,二者以保护商标的不同功能为基础,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区间。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没有区分二者的不同有关。混淆保护以混淆可能性来要求商标驰名度,所以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驰名要求,依据混淆理论所获得的驰名商标权利不具有绝对排他的属性。淡化保护对商标驰名度有较高较确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只有在全国范围内为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才能享受淡化保护,淡化保护下的驰名商标具有绝对权的性质。只有区分两种保护的不同并明确其适用条件才能理顺我国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防御商标的作用是保护驰名商标功能的发挥,因此,商标所有人在防御商标注册时核准的、与驰名商标不同类别的商品或服务范围内享有使用权和禁止权.防御商标具有附属性,驰名商标的动态变化对防御商标的禁止权有明显影响.我国商标法对防御商标未予规定,获准注册的防御商标可以“闲置”或者投入实际使用,未使用防御性商标的禁止权应以核准注册时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为限;投入使用的防御商标在核准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上形成真正的权利,不宜再认定为防御商标.  相似文献   

4.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加工或者经销的商品上采用的、能够区别商品来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它是文字、图形、颜色或把上述各种因素结合而构成的。按商标信誉和知名度的高低不同,可以将商标分为普通商标和驰名商标。驰名商标是指在消费者心目中享有崇高的信誉、知名度很高的商标。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明确驰名商标的特征,完善我国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机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是在中国为相关公众知晓,并具有较高声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驰名商标与企业名称权、计算机域名权的权利冲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权利冲突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商标淡化理论的起源、发展及相关立法的考察,界定商标淡化的法律内涵,勾略商标淡化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阐述了商标淡化理论的法理基础。指出商标淡化是指非权利人在非类似、非竞争的商品、服务或其他领域上不当使用驰名商标或与驰名商标相近似的商标,从而削弱或降低了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及内在价值,影响该驰名商标在公众中的形象,阻碍了该驰名商标在新兴商业领域中使用的行为。商标淡化理论是建立在商标表彰性功能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商标所有人商誉是现代商标法的两大价值目标,商标权是"商誉财产权"。驰名商标的概念实际上对商标"知名度"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商标在被控侵权的商品或服务领域为相关公众所知,该商标在该领域就是"驰名商标"。商标驰名与否不以是否注册作为确立其保护范围的依据,而是以其商誉所覆盖的领域确定其保护范围。与TRIPS协议一样,我国商标法实际上依然系采用"混淆理论"而非"淡化理论"保护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的发展是通过多种方式扩大驰名商标的影响力,实施品牌延续,走集约经营之路,形成规模经济。企业驰名商标的发展战略,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商标专指商品或服务打入国际市场,使国际上众多客户熟知该商标,从而提高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竞争力营销战略。为此驰名商标企业应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从进入模式、营销策略、品牌国际化、侵权行为的防范、树立形象及开拓创新等方面着手实施驰名商标战略。  相似文献   

9.
驰名商标是经过长期使用,具有良好信誉,广为公众知晓的商标。目前,国际公约和不同国家的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并不相同,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从“禁止联想”的角度加大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而在我国,虽然新《商标法》已经加大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但仍然没有脱离“混淆”的禁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驰名商标表彰企业信誉,彰显消费者品味的商业价值日益突出。我国有必要完善驰名商标反联想的相关理论和立法,以推动我国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商标权的客体为相关公众所认知的商标与商标所标识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可以认定商标俗称的抢注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同时,商标俗称可以被认定为近似商标的一种形式,从而适用《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此外,在商标俗称的问题上,不能适用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1.
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是商标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护驰名商标的前提是对驰名商标的准确认定。驰名商标是存在于特定时空范畴的法律概念,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其加以解读,有利于获得对驰名商标的质的规定性的理性把握,更准确地认定具备哪些条件的商标才是驰名商标,进而维护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并有利于消除一般公众对驰名商标的误解,还原驰名商标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驰名商标,又称“周知商标”,一般消费者则俗称之为“名牌”。其含义是指那些特定的生产经营者在其商品上使用的用于区别相同类似商品来源的专有标志,在该商品行销区域内已为广大交易者、消费者所熟知和依赖,并经权威机构认定,信誉较高的、有一定知名度、竞争力强的商标。 商标是企业商家的知识产权,是一种思维劳动成果。它与企业的动产、不动产一样,是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商标淡化制度的基础上,指出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该商标的行为。该制度已为美国、德国、法国立法以及《巴黎公约》等国际公约所采用,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的形势,建议我国商标法采用该种制度,在立法中明确商标淡化的概念并对商标淡化制度作出系统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认定驰名商标是保护驰名商标的前提和基础。主张认定商标驰名与否的地域标准宜限于我国境内,该商标必须为相关大众所认知;同时商品必须为知名商品,该商标又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本文提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应突破普通商标保护的范围,保护范围亦扩及非类似的商品上。对未注册驰名商标应通过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途径进行保护。对被仿冒或假冒驰名商标发生《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竞合时,主张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驰名商标进行更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商标淡化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淡化指商标的显著性特征以及商标的内在价值因他人无正当理由的使用而遭到削弱或降低的现象,有弱化、恶化、退化三种表现形式。虽然存在着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与现代的商标淡化理论的争议,但前者对于不会引起混淆的擅用商标不当获利的“搭便车”现象显然无能为力,无法取代后者。从驰名商标到著名商标,再到声誉商标;从非竞争性的商品与服务到竞争性的商品与服务;从淡化与混淆的分离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美、法、欧共体、WTO都有自己独特的实践。切合我国国情,商标反淡化对象应确定为驰名商标;范围只考虑非竞争性的商品与服务;增加商标被淡化为通用名称的救济措施;规定商标的合理使用权。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驰名商标域外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发展迅猛。一些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利用自己的商标信誉在国外开拓了市场。但由于我国许多厂商对出口商品商标保护意识不强,我国的许多知名品牌时常遭到"抢注"。我国的企业为防止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应当实施及时在国外进行商标确权、办理商标国际注册等策略,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域外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驰名商标的概念及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 ,并对驰名商标的经济意义进行了论述 ,阐明创立一大批驰名商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 ,商标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而驰名商标当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产物。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而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商品品牌 (商标 )的竞争。竞争离不开信誉卓著且为广大消费者所知晓的名牌商标 ,而拥有大量驰名商标的国家的经济实力雄厚 ,国民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国家强盛。因此了解驰名商标及其意义 ,有利于我国驰名商标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对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条件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对照一些相关的国际公约,参照一些国家的商标立法,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笔者认为,法律应明确“相关公众”的范围,规定未注册商标也可成为驰名商标,并赋予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驰名商标代表了良好的信誉和对消费者的特殊吸引力。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搭便车”行为是对驰名商标的淡化,具有很多危害性。通过建立防御商标制度,禁止以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域名注册,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的名称的一部分使用,加强行政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可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20.
驰名商标作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元素,是企业通过长期的资源投入而形成的重要的无形资产。驰名商标所代表的商品具有优良的品质,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声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其关键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研究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