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燕 《理论界》2008,(12):220-221
根据压力感知源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都市人的选择压力分为物理性选择压力和社会性选择压力。所谓物理性选择压力是指由人们在选择生活消费和为了获得生活消费而进行选择时中所面临的压力,其中包括物质消费选择压力、闲暇选择压力、居住选择压力和职业选择压力等。除去物理性选择压力外,都市人还不得不面临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所造成的社会性选择压力,其中包括文化选择压力、角色选择压力和人际选择压力等。  相似文献   

2.
新闻就是选择的学问。一条新闻的“质地”优劣,分量大小,因选择而迥异。这个道理可谓媒体的“金科玉律”。在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就是选择,新闻学就是选择学。懂得选择和不懂选择,是否精于选择,其结果大不一样。媒体从业者就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实现对新闻的报道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主旨在于说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投资者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文章在梗概分析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的基础上,指出金融市场中的主体选择行为是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的杂然并存;继之,文章分别对个体和集群的选择行为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人们对信息和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认知变化,个体选择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选择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金融市场中的集群行为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会经常表现为非理性选择;最后,文章概要地分析了个体选择行为由理性向非理性的转变情形。  相似文献   

4.
选择观是存在主义人学的核心内容。萨特与克尔凯戈尔的存在主义人学具有诸多相通之处,二者在选择观上都高度强调选择对人的存在的重要性,把人的存在视为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从而也是一个持续的选择过程;二者在选择观上的差异在于,萨特将人的存在等同于选择,否定人生选择的神学前提,并强调选择的无限可能性,克尔凯戈尔则将宗教的存在方式视为人生的真正根基和至高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感性选择和理性选择是经济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两种选择行为方式。感性选择在中国社会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久远的历史根源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理性选择行为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但是 ,理性选择必须通过感性选择才能发挥实际作用 ,应当探索两者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机制 ,实现理性选择的感性化和感性选择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6.
达尔文进化论立足于个体选择理论,这使它难以解释社会性昆虫等的利他行为;为此,达尔文后来提及群体选择思想.群体选择理论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正式提出,却仍然面临利他行为与适者生存的矛盾.为此,亲缘选择理论和基因选择理论应运而生.这两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把个体选择与群体选择结合起来,但又各自面临新的困境.索伯-威尔逊模型区分了"群内选择"和"群间选择",前者以个体选择为主.后者以群体选择为主,并给出利他主义得以进化的条件.本文在索伯一威尔逊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利他主义对利已主义的随附性关系,亦即群体选择对个体选择的随附性关系;同时指出,这只是适合于人类这种具有独立意志的物种,因而是一种次级关系.而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物种来说,更为基本的关系是:个体选择随附于群体选择.  相似文献   

7.
竞争与选择具有内在必然联系,没有离开选择的竞争,有竞争就有选择;也没有离开竞争的选择,有选择就有竞争.创新人才成长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不可能成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成长也离不开选择,没有合理的选择不可能产生创新人才.为此,需要深入研究创新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竞争与选择的内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选择机制,就是使个体人格培养与社会结构需求之间建立合理、公正的联系。但我国目前高教选择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突出表现为选择计划刚性、选择一次性、选择内容一统性。这种选择机制实质上成了中小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亦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述了高等教育选择机制的优化及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经典选择理论中无论是接受偏好关系的传递性,还是准传递性,都会导致偏好关系的循环,致使连最基本的选择都无法做出,或出现选择理论与选择实践相反矛盾的情景.分布式偏好是基于传统偏好关系传递性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偏好关系,给出了分布式偏好的定义、相关定理以及选择条件,对于经典理论中因偏好关系传递性问题引起选择困难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解释了个人在选择中出现偏好反转现象依旧能够做出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道德选择的系统研究不够,仅局限于实践层面的单一模式。应从价值论或形而上层面,对道德选择进行整体研究,关注道德选择中的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即道德选择的"求真"问题,主体面对道德冲突进行道德选择时需掌握的基本原则即道德选择的"趋善"问题以及道德选择的价值标准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颂杰 《河北学刊》2003,23(4):80-87
文章对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作了概述 ,涉及本原论、本体论、神论、知识论、唯理论和经验论、批判哲学、主体性哲学、实体主义、理性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现当代哲学转向等一系列重要概念、思想和问题 ,凸显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等转折性人物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以美国城市化的历程为例,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同时,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状况,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快速发展阶段。借鉴国外这个时期的特征,结合我国的具体城市化发展情况,提出大力发展中心城市边缘地区新城的建设,并且总结了新城建设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建忠 《兰州学刊》2009,(2):210-213,226
早在12世纪晚期,注释法学者们(the Glossators)就遭遇了法律冲突的尴尬局面。为求得法律正义的实现和法律争议的公正解决,注释法学者提出了如何选择法律的难题。通过对《查士丁尼法典》首篇的歪曲解释,注释法学者批评了适用法院地法的单一模式,开启了人们对法律冲突和法律选择问题的思考,为冲突法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双才  齐寅峰 《河北学刊》2001,21(4):114-117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负债筹资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有限责任的负债筹资条件下,会激励股东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债务的代理成本。木文将分析因负债筹资所引发的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探讨缓解和消除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