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香 《云梦学刊》2013,(3):143-144
否定在儿童语言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经常涉及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否定概念出现的顺序。研究汉语儿童否定词汇的获得的时间和顺序,是研究词汇语义获得和句法获得的基础,对进一步揭示汉语语言获得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价值性、拟价值性、价值性辩证否定刘福森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的自我否定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1]与无机界的否定不同,生命有机体、实践和社会历史过程的否定,不仅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在迄今为止的塞缪尔.贝克特戏剧研究史上,关于其戏剧艺术的否定美学特征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贝克特作品单纯描写晦暗,是消极的艺术;另一种则认为贝克特的否定是一种积极的、艺术的对抗,是否定之否定。鉴于贝克特戏剧作品的复杂性与歧义性,否定之于贝克特与其说是一种美学自觉,不如说是其抵达诗化艺术效果的美学手段。否定主义特质使剧作家超越了有限的生存现实,获得精神与艺术上的智性升华,因此,否定是贝克特对现实与艺术认识论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4.
论“实践辩证理性”范式中的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质是“实践辩证理性”,基于这一思维方式来研究哲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非在经验意义上、在任意维度上确立起来的,而是在“实践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中,获得哲学辩证论的学理分工与定位的。作者认为,否定之否定原理与“实践辩证理性”的整体观密切相关,正是宏观的哲学视野使得哲学辩证论有必要从事物发展相对完整的全过程中去理解和把握其总体趋势与基本道路。文章在明确了否定之否定原理的研究对象之后,还对否定之否定的动力、内容、形式与特点等理论问题作出了一以贯之的阐释。文章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基本阶段与“自然阶段”、基本形态与非基本形态等作出了明确的划界,从而,在否定之否定问题上,把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在“实践辩证理性”的哲学范式中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 曾有一段时期,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应当把辩证法基本规律概括为对立统一、质量互变、肯定否定规律,并认为毛泽东不同意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提法.对于上述见解,我早就表示过异议.最近我重读了《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和毛泽东的其他著作后,使我更清晰地了解:毛泽东不仅同意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提法,而且还论述了它的主要内容、客观根据及其意义.今天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不仅会获得深刻的理论启示,而且会给实际工作带来极大的效益.本文拟就毛泽东有关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述加以系统的考察,并就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1~3岁儿童长期跟踪观察所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3岁前儿童已具备对否定范畴的认知能力,但还只能习得其中比较典型的结构类型。根据否定词误用的特点把语料中含否定误用句型分成三大类:分工误用、句法误用和语义误用,并探究否定误用产生的原因,提出帮助儿童习得语言和习得第二外语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7.
自我意识发展到理性阶段,行动的理性通过直向运动造就伦理世界和反向运动造就道德世界来说明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在行动的理性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快乐和必然性、心的规律和自大狂、德行和世界进程,体现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来说明个体如何获得德行和什么是善。自我意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扬弃个体性而达到与普遍性的统一,道德正是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它是普遍性的现实性表征。  相似文献   

8.
论列宁资本主义观的主导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资本主义观体现出两种倾向,即对资本主义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倾向并非均衡地存在于列宁的思想体系中,而是否定的倾向从一开始就占优势,并在后来获得了绝对主导的地位.这导致了列宁的基本目标诉求不是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尽快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克尔凯戈尔看来,思想家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以思想来介入生活的主观思想家和选择思想对生活的超然的客观思想家。作为一名对存在思想感兴趣的个体生命,克尔凯戈尔选择了在他的思想里面生活,即成为一名“主观思想家”。同时,在这场他为自己所设定的生活与思想之间“非此即彼”的选择中,克尔凯戈尔最终却否定了生活。然而,他实际上并非要否定生活本身,而是要借助于否定来重新获得他认为接近于完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1.谈事物发展的动力,首先必须承认事物是发展的,而不是仅仅承认事物一般的运动和变化。若否认发展,也就不存在探索事物发展的动力的问题了。2.事物的发展即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过程。马克思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作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恩格斯也说:“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为什么说事物的自身否定即是事物的发展呢?这是因为第一,“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事物经过自身否定,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质变,否定了旧事物的过时的、腐朽的、衰亡的东西,而代之以“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第二,事物的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批判地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新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国家理念在《云南》杂志中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勤 《学术探索》2003,(10):28-31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华民族为适应时代变迁,试图调整自身内部机制所作的一种努力。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先进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求历程后,才逐步产生了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实行现代化以救亡图存的思路。本文试以《云南》杂志为例,分析、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李斯所作的刻石文流传下来的共7篇,采用的是每句四字的形式,继承的是四言诗的形式。在7篇刻石文中,有6篇是三句为一章,是古老诗体的复活,同时又是楚文学影响的结果。7篇刻石文,各篇或36句,或72句,每篇作品的句数相对固定,体现出森严的法度,带有法家特色。各篇刻石文都有自己的风格,针对性较强。在运用比喻的地方,继承的是先秦文学所奠定的原形。  相似文献   

15.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计划经济以性善的“道德人”为前提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性恶的“经济人”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的人。我们认为 :这种“现实的人”生活的最佳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人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其基本原因是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推行股权分散化运动 ,改变私有制的实现形式 ;大力推进新科技革命 ,发挥“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的重要作用 ;利用世界市场 ,转嫁危机与灾难  相似文献   

18.
李明 《河北学刊》2007,27(5):43-45
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对庄子的哲学经典《齐物论》进行现代解读,可以透见庄子的评价论之基本理论特征。就其内在理论结构而言,从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对象、参照系统到评价情境都贯彻着相对主义,致使评价结果和整个评价活动也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和虚无性。对此,不仅应结合一般价值理论和评价论的特性,对其理论失足作出分析,而是要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合理性因素给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态问题所带来的理论资源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笔者从教学条件,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教学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