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傲慢与偏见》对反讽的成功运用使其超越通俗小说,跻身世界名著之列。文章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傲慢与偏见》中主题表达上的反讽、情节与语言组织上的反讽、人物塑造上的反讽,阐述性反讽、指令性反讽和承诺性反讽进行了具体分析,证明了普通语言学理论分析小说文本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的命运反讽可以分为柳暗花明型命运反讽、一见钟情型命运反讽和好意误解型命运反讽。这些命运反讽都妙趣横生,具有逆期待性和隐含性。内洛尔笔下的梦幻充满荒诞,荒诞映衬着梦幻,并使梦幻与现实水乳交融。小说中使用了多转性象征、启示性象征和寄予性象征,讽刺社会阴暗面,赞颂人间真情,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内洛尔在对命运反讽、荒诞梦幻和象征手法的创新和探索中导入魔幻现实主义元素,促进了美国黑人小说艺术特色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反讽者鲁迅     
张芸 《东方论坛》2006,3(6):49-56
反讽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和人生态度。作为人生态度的反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其一、高度的主体自觉性和主体意识;其二、无限的绝对的否定性。鲁迅的创作过程是审慎的过程,创作主体意识时刻在场,因而其作品呈现出高度的创作者的主体性;鲁迅身处的现实在他眼中已经完全丧失了有效性、实体性,现实对他而言已成为一个荒谬怪诞的世界,鲁迅以他所身处的现实来反抗这个现实本身,因而他对现实的否定是彻底而绝对的,这正是反讽的人生态度;鲁迅在作品中大量地使用了各种反讽手法,所以无论从精神本质还是从创作实践来看,鲁迅都是一个反讽者。  相似文献   

4.
《侏儒小查赫斯》是德国作家霍夫曼的融趣味性与叙事性为一体的怪诞风格小说.小说运用怪诞文学的特征和手法,把小查赫斯的丑陋写到极致的同时又将完美描写得无以复加,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讽刺和幽默是其怪诞审美功能的表现.小说在怪诞风格下,仍有诸多写实主义元素.叙述背景以当时社会为参照,叙述情节以现实背景为依托,叙述基调建立在写实主义之上,揭露查赫斯丑恶本质亦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丑陋,符合逻辑和当下社会现状.表现手法上现实与虚构相分离,与当下社会环境相关;写实与怪诞相促进,用怪诞的手法来震撼读者的内心,以引起反思.怪诞和写实的两种文学表现手法最终殊途同归,共为表现小说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5.
作为存在主义鼻祖的克尔凯郭尔在分析苏格拉底反讽观的基础上,对反讽作了哲学形式的、生存论的理解。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反讽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意义上的反讽是对人生存境遇的回应,是反抗人悖谬性存在的一种力量,是人的主体性的表达和体现,是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怪诞手法在美国文学中极为常见。处于不同时代的三位作家爱伦.坡、麦尔维尔和安德森均娴熟地使用了怪诞描写,且各具特色。爱伦.坡着力塑造一个怪诞与恐怖交织的畸形世界,麦尔维尔用怪诞手法来凸现人类理性的有限和人性的复杂,安德森笔下的怪诞人物则是集"扭曲"与"甜美"为一身、在工业化进程中无所适从的梦想者。这三位作家通过怪诞描写,深入地剖析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探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给两个世纪以来的众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上百年来经久不衰,影响深远。作品中反讽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对于人物的反讽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奥斯丁在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三个层面上把反讽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傲慢与偏见》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8.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而为中国传统小说所缺乏。直到明清长篇小说的创作,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全反讽的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借助反讽手法悉心雕凿的艺术精品,它对于反讽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以反讽表现主题;二、以反讽刻画人物;三、以反讽组织情节和语言.反讽使该小说成为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现实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10.
在《天真时代》中,华顿夫人用精细的笔触刻画出"老纽约"社会的人情世态,表现出镀金时代上层社会优雅精致的社交生活以及他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严格性。但是她又不动声色地用反讽和对比手法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剥掉了他们身上的伪装,露出了"老纽约人"极力掩藏的虚伪、势利和冷酷。  相似文献   

11.
青年马克思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早期认同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公民观。随着其唯物史观的逐渐形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民观进行了深刻批判,乃至彻底决裂,最终立足于全人类的解放,完成对资本主义公民观的历史超越。马克思公民观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对于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鲁迅的思想探索既体现在他的倡导上,也体现在他对时代思潮的反思批评上。鲁迅早期文言论文对清末时代思潮的批评主要体现在反复古、掊物质和排众数、破恶声三个方面。从中可以归纳出青年鲁迅思考的特点:看问题的全面性、辩证性,深刻性和超越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奥登移民美国一事曾激起英国文坛的非议,当年的批评者认为他没有担当好诗人的公共责任。但艺术并非是社会状况的简单呼应,奥登对个人艺术自由的坚持,源于他对“艺术无用性”的认识,源于他以“真实”为标准的艺术价值观,他认为写作本身便具有社会政治性。因此,其写作的私人化倾向,不是对诗人责任的抛弃,而是体现公共责任的迂回方式,因为对他本人而言,写作的私人化更有效地达到了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4.
贝克是风险社会理论的奠基人,他开创了从风险社会视角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深刻变迁的新思路,开启了风险社会研究的当代转向.贝克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风险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并积极探寻风险社会的出路.当前阶段,中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时代,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借鉴贝克的风险社会观.  相似文献   

15.
颜元以习行之学为理论基础与实现途径,形成"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实学教育思想体系,开经世济民之新,担负振衰起弊的历史重任。颜元以培养"通儒"与"专才"相结合的"实才实德之士"为教育目的;主教漳南书院,将"三事"、"六府"、"三物"的"事物之学"注入了时代精神,渗透了西学要素;以"主动"、"习行"为主要教学方法,批判虚妄不实之偏和空疏无用之风,将经世致用思潮推向了新的高度,体现划时代的历史价值,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具体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实践主体有权利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方式,选择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选择即意味着多样性,意味着具体的实践活动不可能是完全合理的,而是有待批判、有待修正的。要规范人们的实践活动、实践权利,最好的办法是充分保证人们对实践进行批判的权利。但无论是实践的权利还是实践批判的权利,都需要合理规范,谨慎行使。  相似文献   

17.
船山在对历代诗文和诗文作者的品评中,高标自许,少所认可,"诗圣"杜甫、"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均在讥嘲之列。船山对诗史的苛评,缘于他标举的"英雄美学",而此种"英雄美学"的标举,又与他重建社会文化秩序的自我承担和角色要求相关,这是诠释船山美学与诗学的根本轻路,也是观照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的哲学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开端.其学以今文经学为圭臬,借考证经史的形式发挥<春秋>公羊学微言大义,批判黑暗现实,慷慨论天下事,阐发更法改制的经世思想.自珍一生虽不得志于仕途,却因其文学天才和充满忧患批判意识的哲学思想而成为晚清思想界开一代风气的人物.尊我任侠的主体精神与乘道归虚的幻灭感构成龚自珍思想性格的内在矛盾及难以抹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并分析了海德格尔的历史观,在此基础上指出,伽达默尔的观点是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本体论历史观出发的,但是,他没有完全因循海德格尔的观点,至少在三个方面,他发展了海德格尔的思想。首先,他把重心从此在筹划的未来性转到历史性上;其次,他把此在生存论筹划的单向作用变成了历史传统和解释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他提出了“效果历史”原则,并应用到历史观研究中去。总之,他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精神科学和现代历史哲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波普把历史决定论作为一种方法进行批判,他用以批判的武器是假说法;他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以事实、价值的分野和科学分类为基础;理论科学关注普遍规律,历史科学关注独特事件的解释。他认为历史决定论错误地使用了物理学的概括法,历史只是价值领域,历史没有规律,历史科学的方法是零点法。然而他的批判形而上学性明显,不能驳倒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