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阳 《城市》2016,(6):56-60
海绵城市建设是目前生态城市发展的重点.笔者结合天津的特点,针对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湿地、河流的保护改造、可渗透路面以及下沉式绿地的推广对天津海绵城市建设非常重要,并提出了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以推动天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海绵城市建设是推动低影响开发的举措之一.在天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对天津全运村道路绿化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针对天津城市地域特色,探索海绵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策,以期促进天津海绵城市建设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彦涛  王彦洋 《城市》2016,(4):54-59
针对天津城市内涝和缺水并存的城市水问题,结合国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分析天津文化中心已建成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运行效果,并以新八大里地区规划为例,就规划区内的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等,展开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探讨。  相似文献   

4.
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中,有19个在2016年汛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面临着经济、 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现有水平亟待提高的局面.笔者总结了国内外雨水利用技术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了天津城建大学目前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当今的海绵城市建设举措,从低影响层面提出了一些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方案和处理方法,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低影响入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是居住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其建设标准是规划审批和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现行《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属于天津市工程建设行业标准.于2000年开始实施.对当时居住区配套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城市经济与建设的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亟需对现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及定额标准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提出的城市建设重点为设立海绵城市,而其具体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充分依据水利设施、整体性城市规划方案、周围环境保护、环境艺术设计等进行综合性考虑。本文从海绵城市的基本理论出发,进一步阐述设置海绵城市的缘由及其重要性。最终作者提出在设立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采取艺术设计的手法,其中涵盖了设置自然风景保护带,进一步健全市内重要区域绿化相关设施,充分保护湿地性区域共计三个层次,让环境设计在海绵城市设立中发挥出应有的美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海天  盛逵  王海鸣 《城市》2008,(3):55-57
经国务院批准,在《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将天津市的城市性质调整为: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经济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方向。海河横贯天津,作为城市宝贵的资源,河道的恢复、改造、开发,都将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建设希望解决的是城市在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问题。在现阶段,单纯为了满足一系列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指标,而把海绵设施建设考虑在项目规划设计后期的"+海绵"情况比较突出,由此产生了很多弊端。笔者因此提出"海绵+"理念,希望在综合解决城市雨洪与水资源问题的同时,主动强化其附加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提出了"海绵+"在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应用策略,在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同时,实现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进化与真正和谐的人水关系。  相似文献   

9.
雨水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设施,良好的湿地植被是其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北京地区雨旱季分明,降水集中,对雨水湿地建设和植被恢复提出较高要求。以中关村公园为例,通过对雨水湿地各个功能组成部分的植物选择、种植方式、景观营造、养护管理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以尊重植被恢复规律为前提,以满足雨水湿地功能、营造生境为目标,运用弹性的、低维护的群落设计,探索适合北京地区雨水湿地植被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1990,(4)
《天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研究》课题是市科委和市建委联合下达的重点研究课题,它在已完成的国家科委下达的《天津市的改造与发展》课题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经济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如何协调发展等具体策略,为我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波  刘米囡  衡光琳 《城市》2007,(2):59-61
一、天津市建设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大、中城市及城际间都存在着交通需求和道路交通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及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突出问题,国内许多城市相继出现了一些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2.
李全喜 《城市》2008,(3):3-7
2007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对市政基础设施提出新的需求.奥运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对城市环境提出新的标准.广大群众热切期盼城市面貌发生更大变化,为此,城市建设工作必须把握好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以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目前主要以雨水径流控制量为建设目标。水量平衡作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理论依据,对海绵城市建设水量控制更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的水量平衡过程,并选取典型案例,提出多个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要求的设计方案,通过水量平衡数值模拟,对不同方案水量平衡基本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证实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不同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水量平衡过程差异明显。本论文提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海绵城市设计决策方法,并明确指出海绵城市设计应因地制宜的设定更细致的水量控制目标,根据水量平衡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规划设计,使海绵城市建设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频发及生活用水污染等问题突出,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必要,而且日益紧迫.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海绵城市,并颁布了相应的政策及技术规范.天津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后,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天津首批海绵城市示范区之一,迅速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将海绵城市的各项指标作为规划审批的必备条件.笔者通过介绍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同开发阶段项目审批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总结海绵城市建设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魏星 《城市》2006,(6):76-78
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脉,也可以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随着经济的发展,私人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国内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机动化时代的到来.天津市近年来同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先后完成道路卡口疏通、实施配套道路以及旧路改造.我们在看到这些辉煌成果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设计部门往往较多考虑地下管线、路基、路面、排水、景观等方面,在修建如此多的道路时,因种种原因,缺少交通设计环节,没有充分考虑通行安全和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以致道路建成后往往无法发挥出其全部的功能,造成了一部分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城市》1992,(4)
一、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的实质和作用综合开发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综合进行建设的前期开发工作,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筑。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方式适应范围很广。城市新建区住宅建设、卫星城市建设、老城区成片改造、新建工业区、农业基地、风景旅游基地和港湾等的建设,以及农村、集镇的商品房建设,均可实行综合开发一体化经营。综合  相似文献   

17.
白宇 《城市》2017,(11):40-47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其供给及空间分配事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是衡量城市宜居度的重要指标,是政府保障民生的重点工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 是指导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国家标准,经2002年和2016年修订后使用至今,但在新时期规划建设中已呈现不适应性.笔者通过梳理、 比较近四年新修编的部分省市居住区公共设施配置标准,分析总结在公共服务设施分级、 项目设置、 配建规模、 布局及配建要求等方面的新动态和值得借鉴的内容与经验,供各地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研究、 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光照 《公关世界》2016,(13):24-29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暴雨内涝问题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城市雨水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最佳管理实践(BMPs)和低冲击度开发理念(LID)、水敏城市设计(WSUD)和可持续雨洪管理策略(SUDS)等国际主流城市雨洪管理策略,发掘其在街区小地块中雨水调蓄利用方面的控制内容。本文以详细规划为切入点,基于合肥市水文资料,提出地块开发的"零径流"控制标准及地块蓄水容积的设计要求,希望在日后的城市建设中能将雨水的管理控制加以考虑,减少人为的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我国把"构建生态廊道,保护恢复湿地,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生态、智慧城镇建设理念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武汉市作为国内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智慧海绵生态体系,控制城市"热岛",解决内涝困扰,化解雨灾洪涝。研究从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管理入手,就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地域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活用"LID",提出"PPP+",探求武汉海绵城市设计与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