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西部开发、劳动力流动与少数民族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推动西部大发展 ,我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各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地区劳动力流动更为频繁。处在这一背景下的西部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本文分析了西部劳动力的结构、就业特点 ,希望能通过具体的教育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的竞争能力 ,为保持西部地区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品牌是增强乡村生命力的文化根源,也是打造现代乡村旅游品牌产业链的全新方向.但从农村旅游融合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农耕文化资源旅游开发面临主体复杂、转化路径单一、市场培育力度不足等因素,乡村旅游品牌化进程受到极大制约.为此,本文以河南新集村乡村品牌为范式,分析乡村旅游品牌化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5.
人文生态旅游开发与西部乡村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传统文化习俗构成的人文生态 ,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勿庸讳言 ,以人文生态为主题的西部乡村旅游开发 ,将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所谓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或群体在社会中地位与位置的高低不同;而社会流动,则是指社会成员或群体在社会中地位与位置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与地理空间结构中所处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汉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盛世,它与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然而在这个时代却鸣奏出了女性地位渐渐低落谷底的哀歌序曲.本文基于古诗十九首女性形象,具体分析了汉代女性社会地位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回族提供了多种社会流动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并以此逐步赢得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广大回族的支持与参加。与此同时,借助这种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回族也逐步改善了社会地位,进而实现了自身的社会流动。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实现政权与回族之间良性互动与互惠也仍然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无疑是实现这种互动与互惠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经济繁荣以及文教昌盛导致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在婚姻关系中,无论是社会上层妇女还是社会下层妇女,因为法律给予了妇女一定的婚嫁自由,所以社会上存在很多妇女再嫁的现象。虽然从总体上讲,整个唐代社会的妇女仍然处于男尊女卑的礼法约束下,其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观,但是从皇室态度的变化对比分析,唐代前后期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变化,唐前期较唐后期女性社会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9,(2)
研究发现,流动穆斯林在城市中拥有外群体的朋友数量越多,社区参与度越高,社会融入度越高。社会信任度越高,社会融入度越高。具体而言,普遍的社会信任对流动穆斯林社会融入度有提升作用,而特殊信任对社会融入影响则不显著。社会信任对于群际交往和社会融入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即社会信任度的提升,有助于提升群际交往对社会融入的影响。社会信任度和社会关系的形成相互作用,一方面信任来源于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反过来信任也会影响交往行为的选择。因而要为两个群体创造有利的客观环境和互动平台,促进二者之间更加深入实际的交往。并且扩大信任对象范围,改变固有信任机制,提升普遍信任水平,从而促进流动穆斯林群体社会融入程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甘青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和形式是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资料分析了社会流动的文化后果,指出,甘青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对于文化的多元发展,对于形成社会成员更为开放的生活方式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因流动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流出地文化的长远发展是值得冷静思考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乡土中国》探析中国乡村社会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的代表作《乡土中国》主要从传统中国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处世方法等各个方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中国人形象,并对我国乡村的一些特征从社会学角度作了深刻而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代是青海女性社会地位发生变迁的时期,本文从女性形体观的转变、女性教育等方面,论述了近代青海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周泓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2-9
探讨女性人类学的成长历程、方法内容与争论的课题及成果.涉及女性及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关系,女性主义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的勾连,女性人类学研究方法与主要论题.主要包括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及分析模式,女性人类学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界定,后现代女性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下,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员加入到了城市“流动人口”的行列中.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自然、资源、经济、制度、社会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不仅意味着人口的城乡流动和空间转移,也意味着城市民族交往的扩展和深化,对现代城市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花腰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傣女性以其勤劳、善良和美丽著称,她们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地扮演着与其地位和身份相应的角色。对于花腰傣女性而言,生活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家庭,家几乎成了她们生命的全部。因此,她们在家中的一切行为和所拥有的权利最能直观、深刻地反映出她们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地位。而家庭的构成是自婚姻开始,因此,探讨花腰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当从婚姻行为开始。(一)婚姻状况1.通婚范围花腰傣人有这样一句谚语:“黄牛是黄牛,水牛是水牛”,虽然都是“牛”,但不可相配。因此,新平的“傣雅”、“傣洒”、“傣卡”虽然都属花腰傣,却绝对禁止互相通婚。至于花腰…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制度探析:乡村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概念出发 ,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在乡村社会存在的社会基础和运行机制 ,并讨论了乡村社会非正式制度的变迁路径和目标 ,认为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 ,才能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乡村社会的相容 ,乡村社会走向现代化才能获得积极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影响社会矛盾、关乎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论文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及其特殊性,阐述其对新时期和谐城市管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强调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提出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政府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血缘关系使滇越边民频交簌往在中越两国边境,影响着国家疆域的巩固和边疆民族社会秩序的稳定。国家安边守土的治国思路,使边民得到惠施的同时,也为边商创造了跨境从商的机会。边商的边境从商行为又为两地边民务工创设下良好环境,进而泛化滇越边民的跨国越境行为,滇越边境的正常社会秩序面临更大挑战。维稳滇越边境关键在于国家、地方和边民三者之间构织起一个有序的会通和并接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