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宪政维度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它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宪政可以从三个层面,即宪政理念、基于宪政理念而设计并运行的政治制度以及宪政运动来理解。政治文明和宪政紧密相联。当代人类社会追求的政治文明应当是宪政下的政治文明;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宪政、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的关键是党的领导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强  陈澜 《江淮论坛》2003,2(6):16-19
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政治目标。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至关重要。文章从中国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政治发展的历史传统性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性三方面分析建设中国政治文明的特殊性,从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三方面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先进的政治理念指导和支配下,制定出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和贯彻实现政治制度的社会政治管理以及人们政治行为的总和.政治文明包括政治制度文明、政治管理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文明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完成好的重大任务.我们应该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行动上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民主的政治催生使近现代宪政得以发生。宪政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标志,宪政与政治文明交相辉映:价值层面,宪政思想是政治理念文明的鲜活表象;规范层面,宪政体制是政治制度文明的显赫精义;实践层面,宪政功能是政治行为文明的牢靠藩篱。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宪政的实现,宪政的实现之日即是政治文明的彰显之时。在宪政与政治文明成为政治学、法学研究热点和社会关注焦点的现实条件下,思辨地考察当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宪政维度,无疑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政治的核心是权力,因而,当下进行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支撑点也理应建构在权力文明建设这个基础上。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权力文明建设不仅关乎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地位,而且也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加强权力文明建设可以从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6.
韦玖灵 《学术论坛》2004,4(6):61-67
通过分析民主政治、法治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阐述政治文明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民主政治和法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身就包含着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要通过行政法治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概念,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本质。因此,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制度文明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方略作了着重分析,提出依据政治制度合理性、适应性与合乎基本人性等建设理念,采取历史传承、借鉴、创新等多种路径,有助于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方略的建构,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想形态。  相似文献   

8.
杨雪冬 《社会科学》2007,18(9):25-37
政治文明与宪政建设密切相关。文明化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政治的内在属性;现代宪政建设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和制度性保障。现代宪政建设不仅是制订宪法,更是实践宪法。各国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际上也是宪法实践程度的差别。因此,宪政文明建设除了要考虑到现代政治文明的普遍性原则外,还要照顾到各国的国情。就中国来说,宪政文明建设包括国家宪政化、政党宪政化以及社会宪政化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
责任政府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人民建立政府,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服务人民。建设责任政府是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体现。建设责任政府,就是在理念上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制度上推行政务公开,在行为上依法行政,这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念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是相吻合的。建设责任政府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杨兴林 《阴山学刊》2004,17(1):99-102
在政治文明中,制度文明具有根本性,它的实质就在于规范政治权威的政治行为的合理性,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制度文明的作用表现为规范政治权威的产生,主导政治权威的配置,制约政治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科学认识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冲突、政治整合与政治秩序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秩序、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互动体系,他们之间构成一个“冲突—整合—有序—再冲突”的螺旋发展过程,其中政治冲突是问题,政治整合是手段,政治秩序则是前提和目的。厘清三者关系,对维系与发展现有的政治秩序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政治信仰是政治哲学生成的精神基础,是其指向的最高境界,是其学科体系的核心范畴,是制约其全程的灵魂.如果政治信仰不明晰、不自觉,任何政治哲学体系恐怕难以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同样如此.政治哲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品质并不是所谓政治的现实性与哲学的理想性的原始移植或机械相加,而是全新生成的.任何政治哲学对它所处的时代来说,都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其哲学、政治学相比的特质而言,它从来都是用它的"理想性"批判、感召、构建其现实性.所以,现在所谓构建或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要的还是首先科学地研究马克思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3.
论民国时期政治发展中的政治妥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妥协是当时政治发展环境的产物。妥协合作可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有时却是最可行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政治决不只是一门“斗争哲学”,也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妥协不能等同于投降,也不能简单地视为是软弱或投降的表现。民国时期的妥协合作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政治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民国时期影响颇大的三次政治妥协分别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与立宪派及北洋军阀之间,国民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和抗战时期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  相似文献   

14.
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政党政治取代君主政治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界碑意义;政党政治是作为民主政治的范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民主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政治文明系统的中枢;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15.
暴力、知识与财富历来是政家必争的中心场域,三者整合成总体统治优势.知识统治与暴力统治、经济统治始终相互交织,知识流散导致权力流散,知识极权推动政治极权.故而,既不存在无知识基础的纯粹暴力、纯粹经济,也不存在独处于政治真空的纯粹知识.就政治的知识逻辑来看,统治秩序与知识秩序同构、政治神秘化与知识抽象化同构.就知识的政治逻辑而论,政治主题规定了知识主题、政治征用决定了知识兴衰.故惟有参照知识逻辑与政治逻辑,才能把握当代政治文明的脉搏.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社会形态的政治发展都会受到特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变迁的实践造就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多元格局,这种现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内容和进程产生着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政治现代性是围绕现代性的两大根基(主体性与理性)的展开而获得的政治旨趣,是理性在政治领域得以实现的结果.通过对政治现代性的主体性维度、现代制度维度以及现代价值三个维度的分析得出,回归人的主体性、构建科学的现代制度,倡导多元现代价值理念,使人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严淑华  刘志军 《河北学刊》2003,23(3):195-197
政治文明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要求。政治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又包含着自身的几个子系统。对政治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前提 ,也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针对性 ,提高其实效性。本文将政治系统划分为政治意识系统、政治设施系统和政治行为系统。通过对各子系统的要素结构及其形成和作用的机制、系统间的关系及整体性质的分析 ,逐步探索政治系统运行规律 ,从而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国民政治心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着人类社会政治生活进步的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民的政治心态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双重性。现阶段,对国民的政治心态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的政治参与愿望和政治利益需求的有效措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可靠的政治制度保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非制度性参与.通过强化有序的政治制度建设来容纳、消化无序的政治参与现象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可行之路.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各阶层利益,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