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在新世纪里,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所在。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竭的动力。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意识,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青年人涉世不深,没有革命和建设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缺乏老一代那样对社会主义祖国深沉、坚定、执着的情感,一遇到改革开放中的矛盾、问题,便产生这样那样的疑虑、困惑,甚至爱国信念动摇。为此,教育青年学生在当今如何爱国,如何使抽象的爱国意识具体化、目标化,并持之以恒地落实到行动中,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应努力做好的工作。教育青年学生在当今爱国,就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认知途径、践行现状,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校2018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表现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灿烂文明的伟大贡献;表现为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大学生是当代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调查组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祖国有深沉的爱,绝大多数大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突出的特点,他们对祖国的爱基于改革受益的强烈感受,同时由于较高的文化素质又颇具理性,在民族、祖国发展的关键时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彰扬。  相似文献   

6.
黄清华 《职业时空》2008,4(6):176-177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切实把大学生培养好,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愿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高校学生班集体,简称班集体,是学校有机体的“细胞”。实践证明,加强班集体建设,尤其是一年级的班风、学风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因此,应采取措施加强对班集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王盛枝 《职业时空》2008,4(1):24-24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2006,(4):1-1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发扬长征精神 再为军旗添光辉钟德灿,蔡彦彪湖南省军区有离休老干部1000余人.其中60%安置在长沙。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雄心.状志不减当年,依然在各尽所能,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贡献力量。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们访问了几位“老红军”、“老八路”。他...  相似文献   

12.
〔一〕自新中国诞生以来,“无私奉献”一直是整个社会乃至青年工作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吃苦耐劳、无私利他的民族传统美德,与不畏牺牲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有机地融为一体,构建成了以无私奉献精神为轴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并发扬光大了一批批无私奉献的榜样,籍以号召激励民众和青年一代为祖国强盛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达而奉献聪明才智。在社会主义艰难起步、曲折发展中,正是这些奉献  相似文献   

13.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的思想及信仰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为了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必须努力确保他们在走向社会时树立起正确的信念,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孙良泉 《职业时空》2008,4(2):42-43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崇高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会上强调,要引领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烈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  相似文献   

16.
榜样教育具有正面肯定和积极鼓励的作用。在中国数千年华夏文明的进程中,从远古圣贤豪杰到现代志士仁人,典范楷模不胜枚举。亿万炎黄子孙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历史长河中,激浊扬清,在向真善美的完美人格追寻中,生生不息。今天,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活力、蓬勃发展,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党、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关心祖国的现代化现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信念,真正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尤其需要重视和研究榜样教育。  相似文献   

17.
《职业》1995,(3)
以发展祖国的地质事业为己任──记著名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一、三条出路,祖国为先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名李仲揆,系湖北黄冈人。他以身贫苦,学习却十分勤奋。14岁时只身去省城武昌报考新学堂,初到大城市,过于紧张的李四光误在报名表姓名栏内填上了年...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一个生理已经成熟,心理正在成熟的群体。当前他们的价值观中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用社会主义精神价值和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他们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他们的理想,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铸就他们的精神支柱,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雪宜 《老人天地》2010,(6):57-57
一句“祖国好”道出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心声,一句“祖国好”道尽了多少华夏儿女的祝愿,朴实而亲切。为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繁荣当代文艺创作.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北京市写作学会和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和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1.思想道德素质客观地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总体情况是是积极向上的。首先,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同学树立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在这次北约对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的野蛮轰炸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们迅速地自发组织起来,用各种形式声讨和抗议的行为是最好的证明。其次,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在处理集体和个体、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比较自觉地把集体放在第一位。再次,他们追求进步、独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