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林 《学术探索》2011,(2):74-88
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本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实践发展,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必须推进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2.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郭榛树副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问题研究>(批准号为04KSC004)目前已经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  相似文献   

3.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关系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全局,三者关系的有机统一需要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是确定三者关系的价值取向,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创新党民关系和党法关系。客观分析影响三者关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助于我们选择推进其制度建设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回顾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和成败得失,面对复杂多交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建设任务,我们党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是怎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而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必须科学制定和切实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正确推荐和大胆使用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必须加强政党立法,强化党的执政功能;必须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必须从严治党,保持党的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国家的依法治理,即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奉行法治政治理念并依据良法治理国家。依法治国的实施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下,推进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体系建设,让公共权力在法律制度的笼子里运行,以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公民权。  相似文献   

7.
国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民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主要方面。依法治国保证和巩固着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促进着法律制度的健全 ,体现和保障着民主制度 ,因此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必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五大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从兴国安邦的战略高度,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把“依法治国”作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不仅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也叫市民社会(在个别地区还被称为民间社会),公民社会理论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很有影响力的一种社会思潮,被广泛地运用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1992年,邓正来、景跃进发表《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一文,首开国内对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先河。当时中国的市民社会论者主要是想借助西方市民社会理论来研究和解释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尤其是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随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一些学者也开始从公民社会的视角来探讨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公民社会与党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改革开放实践推动下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它在理论上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构建新型政府与社会关系、培育新型的社会组织上下工夫,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调整社会结构和创新社会制度四个方面着力推进,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水平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需要,这便要在加强制度上下工夫,包括加强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民主制度、监督制度的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文化素质、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全面提升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水平,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革命胜利前夜制定的执政策略和建国后的执政实践上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胜利后,继而又开辟了中共特色执政道路,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新中国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后来"东欧剧变"对中国的骨牌效应,影响了后人对这条道路的正确继承,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提高政府理财能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财政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财政不仅是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财政的改革与发展,直接涉及执政党长期执政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财政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财政不仅是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财政的改革与发展,直接涉及执政党长期执政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故此,约请专家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政绩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联,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等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的国家治理模式需要彻底完成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建成法治国家。这是我国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顺应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变化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伟大变革。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领域的革命,首先要锁定重点领域,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打造法治政府,以此撬动法治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革命。同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民主和法治实现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定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之初,江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他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对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与发展,是在科学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与发展,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治理上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开展法治实践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开展法治实践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的法制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依法治国的初步展开与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强调法制并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发展;党的十五大后从法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党对法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展开.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法治实践的历史,可以得出四方面重要启示:走法治道路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党领导人民走法治道路的必然选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载体.这四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逐层递进的关系,是以党的性质、宗旨为主体要素,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理念,结合中国国情特点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是我们必须一体贯彻、坚定不移、始终坚持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来讲,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是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迎接时代挑战的问题,也即是政治现代化建设问题。从政治现代化视角解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正确把握执政能力建设方向的需要,也是以此为载体推进政治现代化的需要。因此,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放在政治现代化的视野加以分析,其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