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拙稿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企业家代表人物张謇(1853—1926)、涩泽荣一(1840—1931)二人的思想和经历的比较研究,确认二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探明后发展起来的近代东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企业家活动的部分情况。众所周知,在太平天国军队攻占南京的1853年,张謇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农民家庭。于国民党北伐前夕的1926年去世,终年74岁。他所生活的清末到民国初年时期,正是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后10年,先进的中国人接受了社会主义。但同一个时间里,资本主义在中国应有的行程却并没有走完。接受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演化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应有的行程又是由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所限定的。两者各自据有自己的理由,显示了一种历史作成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的社会主义讨论中被简约化了,但它却不可回避地制约着“五四”后30年的革命史,并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回答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社会主义讨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市场流通依赖于商流和物流这两大体系,近代中国市场物流体系仍以交通运输业为主体.美国经济史学家费维恺曾经指出:"束缚中国本国商业发展的市场结构主要不是沉重的官方勒索,而是近代以前的交通运输的各种限制."所幸的是,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在近代经历了较大的变革,至抗战前已形成以水运(轮船为主)、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空运等四大体系为主的近代方式,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南船北马"方式.近代中国铁路、公路(汽车)两大陆运方式中,铁路出现较早,运输费用较低,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笔者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铁路运输对于中国北方市场的影响比对南方市场更大.  相似文献   

4.
毛丹 《浙江学刊》2002,(1):15-17
思想史学的研究范式 ,作为思想史阐释和分析的理论工具 ,规定了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分析方法。在学术史上 ,学术范式的更新 ,往往给学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而 ,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亦首先有待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近年来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界在范式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可贵的探索 ,海外学者当中出现了关于严复与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比较思想史研究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 ;还有以社会与思想互动模式诠释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长程思想史研究 ,以及运用计量史学方法所作的观念史研究 ;还有运用跨文化翻译理论分析中国现代“革命”观念之起源和演变的语义学思想史研究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国内学者中 ,则有运用知识社会学阐释近代儒学之地域化特征的探索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等等。以上学术探索 ,均为新近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创新之作。本期主题研讨栏目特推出一组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问题的笔谈 ,以期引起学界对思想史研究范式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与当代变革研究:范式转换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史学的研究范式 ,作为思想史阐释和分析的理论工具 ,规定了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分析方法。在学术史上 ,学术范式的更新 ,往往给学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而 ,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亦首先有待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近年来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界在范式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可贵的探索 ,海外学者当中出现了关于严复与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比较思想史研究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 ;还有以社会与思想互动模式诠释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长程思想史研究 ,以及运用计量史学方法所作的观念史研究 ;还有运用跨文化翻译理论分析中国现代“革命”观念之起源和演变的语义学思想史研究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国内学者中 ,则有运用知识社会学阐释近代儒学之地域化特征的探索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等等。以上学术探索 ,均为新近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创新之作。本期主题研讨栏目特推出一组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问题的笔谈 ,以期引起学界对思想史研究范式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思想史学的研究范式 ,作为思想史阐释和分析的理论工具 ,规定了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分析方法。在学术史上 ,学术范式的更新 ,往往给学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而 ,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亦首先有待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近年来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界在范式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可贵的探索 ,海外学者当中出现了关于严复与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比较思想史研究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 ;还有以社会与思想互动模式诠释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长程思想史研究 ,以及运用计量史学方法所作的观念史研究 ;还有运用跨文化翻译理论分析中国现代“革命”观念之起源和演变的语义学思想史研究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国内学者中 ,则有运用知识社会学阐释近代儒学之地域化特征的探索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等等。以上学术探索 ,均为新近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创新之作。本期主题研讨栏目特推出一组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问题的笔谈 ,以期引起学界对思想史研究范式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思想史学的研究范式 ,作为思想史阐释和分析的理论工具 ,规定了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分析方法。在学术史上 ,学术范式的更新 ,往往给学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而 ,思想史学科的发展 ,亦首先有待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近年来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界在范式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可贵的探索 ,海外学者当中出现了关于严复与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比较思想史研究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 ;还有以社会与思想互动模式诠释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长程思想史研究 ,以及运用计量史学方法所作的观念史研究 ;还有运用跨文化翻译理论分析中国现代“革命”观念之起源和演变的语义学思想史研究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国内学者中 ,则有运用知识社会学阐释近代儒学之地域化特征的探索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等等。以上学术探索 ,均为新近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创新之作。本期主题研讨栏目特推出一组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范式问题的笔谈 ,以期引起学界对思想史研究范式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日俄战争是本世纪初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近代社会亦有重大影响。然而国内史学著作中对日俄战争的爆发日期却记载不一。如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定为1904年1月;《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浙江高师《中国通史讲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和吉林师大《中国近代史事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为1904年2月6日,《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相似文献   

9.
黄克剑,1946年生。现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国际中国哲学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在本刊发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1983年第4期)、《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在近代中国的萌生与拓展》(1987年第1期)等论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的“古今、中西”之争是“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中心问题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反映,它制约着哲学的演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通过“古今、中西”的相互作用,中国近代哲学论争主要在四个方面展开,即历史观(以及一般发展观)问题,认识论上的知行问题,逻辑和方法论问题,关于人的自由和如何培养理想人格问题。在这四个问题上,中国近代哲学都有新的成就。本文认为,恩格斯和列宁所揭示的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规律也适用于中国,但中国又有很大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实践(包括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标志着中西哲学在中国土地上开始合流,统一的世界哲学史开始了。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中国政治出路讨论评述高青山董伟无论从世界史,还是从中国史来看,30年代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对中国来说,其意义就特别大。”①敏锐的中国知识界感受到了这一点,但是,这种感受是极其痛苦的,因为中国正面临着近代以来最大的危机。“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12.
史文 《求是学刊》2002,29(1):102-109
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为西方列强所肢解瓜分、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 ,为了回应救亡图存、变法谋求之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 ,中国国家观也因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王朝观向近代国家观的转变 ,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对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理论的思考与探索 ,以及国家主权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平贫民救济会的救助活动(1928-1937)在近代北京社会救助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其完善的组织机构及制度化建设、官民合作强大力量感召下民众的积极捐助以及占北京半数以上人口得以受助等成效,不仅推动了北京近代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与转型,而且为当今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对中日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要从文化形态学入手,首先判断中日基本文化形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文化特质和文化心态,并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从基本文化形态来说,中国前近代文化为"先进自主文化",近代文化为"自主文化";日本前近代文化为"后进学习文化",近代文化为"学习文化"。从文化特质来说,中国前近代和近代文化是官本位主义文化,尚"虚";日本前近代和近代文化是实用主义文化,尚"实"。从文化心态来说,中国前近代以"大国文化心态"为主,到近代从"大国文化心态"向"弱国文化心态"过渡;日本前近代以"小国文化心态"为主,到近代逐渐过渡到"大国文化心态",乃至"大国沙文主义文化心态"。中日文化差异是中日近代化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为例,结合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在东方的传播和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论述了文学在不同国度与民族发展与传播中时空统一性的理论问题。其要点是:(1)论述了鲁迅在中国近代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他对中外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主张;(2)对文学研究思维方法由古代到近代演化的宏观考察和鲁迅以日本文学为桥梁横向移植西方文学有益经验的一些观点;(3)探讨了文学流播中时空统一性的“外在”形态与“内在”层次的区别。只有科学地揭示和阐发其“内在”依据,文学“外在”关系中的时空统一性才能建立在完全真实、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近代海权战略形成于明治维新之际,发展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时,发达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海权战略萌芽于鸦片战争之后,觉醒于甲午战争之后,成熟于辛亥革命之际。中日两国近代海权理论发展的非对称性,决定了两国在海防战略、海军发展战略、制海权战略等方面的分野,并直接导致了中国在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两次海战中的受挫。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要想成为海洋强国必须对近代海权战略做全面反思。本文通过中日近代海权战略的比较,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未来海权战略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学习西方,传播“西学”。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西学东渐”史。离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输入、影响、破产,离开“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的斗争,就说不清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斗争。几十年来,国内有关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哲学史的论著,无不要谈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般事实,阐述这一总结论。但是,总的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只是对这个总题目中的一个方面谈些个人的浅见,目的是想使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在近代…  相似文献   

18.
北京近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所说的北京近代建筑,基本上是指北京在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1840~1949年)所建造的建筑。近代北京处于政治风云急剧变幻之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碰撞、融合,使北京的近代建筑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式。……  相似文献   

19.
再论中日近代启蒙思想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和日本近代史上,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启蒙思想。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亦称戊戌启蒙思想)与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亦称明治启蒙思想)在思想形成、基本内容、历史作用方面,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截然的不同。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丁韪良在宁波十年宗教活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韪良(W.A.P.Martin)是近代来华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中一位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曾以所谓布道“先驱者”,中国近代教育的“奠基人”,清政府的国际法“顾问”和多产的“汉学家”而著称于世。西方学者至今还认为他是十九世纪最后三十余年间仅次于赫德(R·Hart)的在北京的影响最大的外国人。他从1850年到中国,至1916年在北京去世,长达六十余年,几乎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在中国从事各种活动。本文主要评述丁韪良来华最初十年在宁波的宗教活动,这对于研究近代早期西方传教士和基督教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