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振兴经济和国家现代化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根本措施和必然选择。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和首要的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加速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国际性潮流。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各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一模一样的。恰恰相反,各国的科…  相似文献   

2.
韩文根 《社会科学家》2001,16(3):116-118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教育,21世纪的人才正处在世界性的紧缺状态,国与国之间的人才竞争将十分激烈。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开发人才资源战略的主要任务在高校。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不仅能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还可以加快培养大批的现代化建设的急需人才。要实现教育超前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只有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敏锐地觉察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种情况“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1]并把科教兴国作为跨世纪的一届政府的最大任务来抓。实际上,科教兴国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一、“科教兴国”的基础是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早在1977年就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2]同年,在同教育部主要负…  相似文献   

4.
一、科教兴国的基本内涵科教兴国,就是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来发展我们的经济,振兴我们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具体内容来说,理论学术界在研究中提出以下观点:1.科教兴国的基本内涵极其丰富,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遵循邓小平的教导,注意发展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科教兴国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将使我国生产力有一个新的解放和更大的发展。以教育优先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跨越式发展商不开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人才;科普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科学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以当代各国加快发展科技为背景、以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和教育的基础地位为依据,把中国引上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轨道。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了解、把握和顺应世界教育的主流,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教育要面向未来要求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7.
广东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江海燕20世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明了一个基本的历史结论: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在“科教兴国”成为我们党和政府重要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广东经济发展进程中,教育现代化的课题,无论在...  相似文献   

8.
构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初探●朱力玲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首先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只有尽快实现企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才能实现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目标,完成科教兴国...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几个问题郭振英今后15年是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全面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为此,必须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  相似文献   

10.
科教兴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发展教育和科技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来看待,并做出了一系列科学论述。本文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靠科技和教育的有关论述,对其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做一粗浅探讨。一、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早就对科技和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做过重要论述,特别是第三次复出以后,他更加迫切地意识到发展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1977年8月召开的科技和教育工…  相似文献   

11.
国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制空权、制海权已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国防安全的关键。中国发展高科技武器是被逼出来的。海湾战争、特别是科索沃问题深刻教育了中国人民,为了防御霸权主义的肆虐,必须加快尖端科技和高新武器的研究和发展。我们要在“科教兴国”的同时,重视“科技强军”,实现“科技卫国”。在国防现代化中科技是第一战斗力,没有高科技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手段、没有高科技武装起来的高素质的军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就没有现代化的国防。  相似文献   

12.
张莹 《天府新论》2004,(Z1):217-218
知识经济必然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人类判断事物的标准,也就改变人们的价值观,自然也要改变人们的教育价值观.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需要我们重新确立教育的价值追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作为科教兴国的生力军,肩负着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根据未来科技社会的需要,开发人力资源,发展创新教育,造就创新人才,为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子系统。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具有发展的动态性 ,教育现代化除具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外 ,其本身又是整个 (特别是科技和生产 )现代化的基础。教育在给予社会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 ,又要不断吸收最新的科学和生产成果 ,从而使教育自身发展与整个社会相协调。教育本身不是“永动机” ,而是象蜜蜂酿蜜一样 ,要消耗蜜源甚至成品的一部分。办教育必须有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 )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观念 ;(二 )教育现代化的管理 ;(三 )教育现代化的设施。(一 )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育现代化应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发展,使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并使教育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宋娜 《理论界》2007,(1):104-105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与之相适应。传统教育的弊端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的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积极转变思维方式,构建中国教育现代化。理应成为21世纪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6.
民族教育要实现真正的公平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社会环境.首先应该有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即创造一个真正全民重视民族教育的社会环境;其次是法制政策环境,即要尽快制定<少数民族教育保障促进法>;再次是要有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即给民办教育以"国民待遇",尽量减少对少数民族民办教育的苛求;最后,把民族教育公平发展纳入我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民族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才能发挥其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可见,党中央已经将科教兴国战略当作了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而要使科教兴国战略真正付诸实施,提高全民、特别是大学生的科技意识便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的发展和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为现代化不仅仅是物的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本文强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这一时代特点,服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一基本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功能、内容三个方面,对大众化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尤国珍 《理论界》2008,(7):177-178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审时度势,继往开来,定位准确的目标.这个目标确定: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目标是在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的基础上,也就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阶段提出的,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阶段发展目标,这个目标符合邓小平同志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符合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抓住了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