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波特兰州立大学WS3 3 0班开设的课程“美国的有色人种妇女”是女性学系提供的正规课程。我为这个班级学生设计的学习目标是 :希望她们对有色人种妇女的历史、著述和经历有更多的了解 ;希望班级中有色人种的女性学生能更清楚地意识到围绕在她们周围的障碍 ,以便她们与其他学生联合起来 ,获得针对性的知识 ,以应对并反抗所有形式的压迫 ;希望班级中所有的学生获得与其他有色人种联盟团结起来的战略与技巧 ,以便有意识地和积极地挑战并反对她们在生活中和社会上所遭到的种族歧视和其他形式的压迫。但是 ,每当我讲授有关有色妇女群体的特殊经…  相似文献   

2.
女性研究在美国学术界获得制度化 3 0年之后 ,在高等教育中已经有了稳固的地位。女性研究是在美国历史、美国高等教育历史和女性主义历史的特定时期发展起来的 ,要理清学术女性主义运动的起源 ,可以利用F .豪、B .M .所罗门等人所描绘的图表。根据她们的描述 ,女性研究可以被看作是美国妇女为争取获得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而斗争的第三阶段。内战之前就曾有妇女提出要求 ,其中有些被获准进入高等教育机构 ,但是她们学习的只是与其性别相应的特殊课程 ;1 9世纪后半期 ,又有一些妇女直接提出要求参与到为男性提供的课程中去 ;在 2 0世纪 60年…  相似文献   

3.
女性之美在李白诗歌中得到全面清晰的展现 ,李白不仅关注她们的形体之美 ,更对她们的精神之美尤其是对违背父权文化的“另类”之美给予礼赞。本文并试图分析李白妇女诗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总而言之,得使她感到自己是一个女性,是一个真正的女性。” 苏姗说得很对。我同许多妇女交谈过,她们都说有同感。一代妇女所需要的并不是原始的性生活,而是“同男性一起互相欣赏各自异同的体验。”这话究竟是指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技巧、仪表和体态才能引起女性的兴趣呢?或者换句话说,妇女期望人从男人那里得到些什么呢?经过调查,我发现妇女对男人的要求可以归结为下列三种气质:  相似文献   

5.
身为女性,在多年社会学的研习生涯中,我一直很关注女性研究的领域。来到香港后,在逐渐熟悉与了解所身处的社会时,我亦始终很留意这个社会的女性意识与女性状况问题。说起来,在香港这几年,我认识与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多半是女性。在这些朋友中,既有长于我辈的中老年职业妇女或家庭妇女,亦有年轻我许多,称我为老师的刚进大学的青春少女。当然更多的是与我年龄相差无几,在不同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女研究生。通过与她们的交往,使我直接、间接地了解不少香港妇女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亦知道了一些她们的苦恼、快乐与追求。生活…  相似文献   

6.
宋桂珍 《学术交流》2006,(2):168-170
《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深刻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他的妇女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批判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同时,也以“怒其不争”的态度,针砭了女性的麻木和愚昧,希望她们能自醒自爱,走向彻底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早期移民的垦殖拓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是美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移民开发蛮荒之地因此也成为许多美国作家的创作题材。以薇拉·凯瑟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女性作家用带有浓郁自叙色彩的作品真实再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同时,她们还以优美、细腻的笔触,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动刻画,鲜明地表达了女性的独立意识,歌颂了美国劳动妇女战胜困难的惊人力量,充分肯定了妇女在美国开发建设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她们的创作发展并丰富了年轻的美国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专题论丛式的文章 ,四位知名的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应刊物之约 ,就性别研究目前的趋势发表了她们的看法。卡米拉·帕利亚指出 ,目前妇女运动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因此存在许多误解 ,甚至在英国和美国女性主义者之间也是如此 ,尽管她们曾在争取选举权的历史运动中互相影响和支持。在我看来 ,妇女运动在未来有两个重要的行动领域 :第一 ,应该保证第三世界妇女的基本公民权和受教育机会 ;第二 ,更好地设计教育和培训计划 ,使西方妇女通过这些教育为她们走上企业的和政治的领导岗位做好准备。而以目前美国所组织的女性研…  相似文献   

9.
高天成 《唐都学刊》2001,17(4):87-88
“五四”以后,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具有强烈个性意识的女性作家,她们对中国妇女几千年来遭受的精神压迫和特别歧视给予猛烈的抨击。但是,她们在婚恋小说中大多沉醉于纯粹的精神恋爱,只有少数作品涉及了性苦闷等内容,这与男性作家的性意识、性压迫、性心理、性变态等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传统道德规范、婚姻、生育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等各个角度可以看到形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我在一篇论述“劳动力流动”的文章和《关键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女性工作选择的三重类型学,根据我对众多妇女就业史的调查,对她们的择业情况进行了分类。调查表明,大约20%的女性是家庭中心型。在她们的一生中,子女和家庭是其优先考虑的方面;她们宁...  相似文献   

11.
本书定价$ US2 5,主要内容如下 :世界各个地区都出现了老龄化的现象 ,并且这种现象具有性别差异 :妇女的寿命更长 ,她们得到的资源更少 ,并且她们还担负着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原因大同小异 :女性从她们的“工作”中得到的报酬很少甚至是没有 ,她们由于曾为照顾家庭而中断工作 ,其结果是更低的养老金 ,而同时社会和文化规则又分配给妇女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职责 ,而不考虑妇女为此要付出的成本。在许多地方 ,妇女更是社区关怀的提供者 ,而她们自己的需要却未得到满足。今天 ,国家财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削减 ,变化的家庭形式和家庭对更多的供…  相似文献   

12.
张凯默 《学术交流》2015,(4):199-202
现代女作家在回顾和叙写大学教育经历时,不仅展示了校园生活点滴,还表达了自我定位的思考和主体精神的成长。以女师大和燕京大学女作家的自叙传书写为例,考察两所大学的校园文化,发现女作家们的书写和自我意识都有所区别。女师大的校园运动、政治纷争不断,使女作家主体精神的成长显得激烈、反叛。燕京大学女校为西方教会女子大学,校园氛围保守和睦,以冰心、凌叔华为代表,她们主体精神的成长显得温和折中,颇具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3.
宋毅 《学术交流》2007,(10):161-164
20世纪90年代,一批女性作家以女性主义的姿态和女性境况的实录颠覆着男权社会,尝试着女性话语及其精神谱系的建构。她们以一种独语而非对话的方式展开陈述,探索女性隐秘的私人空间和复杂的情感世界,挖掘遮蔽在"人"的解放旗帜下的"女人"的自我发现。女性小说将女性经验的表达及时间体验的表述置于人的主体之中,从生命存在的本体意义上进行关照和反思,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4.
1965年的移民法有可能使得美国华人男女比例长期以来严重失调的情况得到改变。1950年华裔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162∶100。二十年以后,这个比例减小到107∶100。这种男女比例上的调整加上美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大影响了成千上万华裔妇女的命运。整个70年代,有创记录的华裔女青年进入美国各地的高等院校,有一半以上的华裔妇女外出工作,教育和就业需要她们在社会和心理上有一个新的形象。华裔妇女逐渐地摆脱了民族传统强加给她们的各种习惯,得到越来越大的个人满足。她们确确实实已全然不同于三、四十年前简德·王和麦克辛·金斯顿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他撰写这本著作的目的,是向社会、文化界和科技界介绍妇女解放运动思想及其与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激烈交锋”的特点,并推动有关方面的讨论。“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妇女解放运动对社会学的影响,是现代社会运动与社会科学辩证关系这一广泛而又复杂问题的一部分”。这里我们探讨社会学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关系。在确定社会学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关系和强调社会学与妇女解放运动激烈交锋的过程中,作者合乎逻辑地陷入了二者择一的境地:妇女问题研究是意识形态的积极活动抑或纯理论的精神活动?与其说妇女问题研究活动的兴起是受了男女平等运动的影响即妇女们意识到了社会上的男女不平等和她们有改变这种不平等的要求,不如说是适应了“参与理论”的需要。同  相似文献   

16.
市川房枝是近现代日本政治史上颇具代表性的妇女解放运动家和女性政治家。1924年12月,市川参与成立的"获得同盟"被视为战前日本妇女选举运动的摇篮,她作为妇女选举运动旗手始终坚持引领着为女性获得参政权的斗争。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正处于高峰期的妇女选举运动急转直下,市川在提出反战主张的同时,将市民活动纳入妇女选举运动领域。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妇女选举运动转向为战时体制服务、支持侵略战争,市川也成为战争帮凶。经过战后民主化改革,日本女性获得了平等的参政权,但政治风气却趋于保守。回顾历史,可以说战前、战时妇女选举运动累积的经验,形成了近现代日本政治的暗流。市川在领导妇女选举运动的过程中,一边推动女性参与政治,一边与自民党主导的利益诱导型金权政治相抗衡。其倡导的"政治即是生活"政治理念与实践,也成为导致战后日本两次政权更迭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7.
《社会》1995,(10)
凯瑟琳·麦金农,这位47岁的女性现任密执安大学法律系教授。70年代,她发表文章指出:“性在女权论中的地位如同劳动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样。这正是人们拥有的最宝贵的两种东西。但是,这也是人们最经常侵犯的两种东西。”基于这一分析,她首次提出“性骚扰”概念。她认为,两性关系现存的“正常”模式是,男人视妇女为“现成可用的东西”,因而他们可以随意“攫取”妇女的资源。职业妇女发现,由于性别的缘故,男人往往占据了更优越的位置,她们常常不得不“出卖人格”以向男人换取工作机会。如果妇女对这种“正常”模式提出抗议,她们…  相似文献   

18.
韩国女性教育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古代传统的韩国女性教育  根据有关女性问题的历史文献记载 ,传统的韩国女性教育主要是在父权制的统治下 ,将妇女排除在社会决策之外 ,将她们局限在家庭中 ,对她们进行为家庭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从古代到朝鲜时期 ,韩国女性教育的内容被局限在掌握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家务劳动技术和维持父权制家庭所必需的品德。这种教育机制 ,提高了韩国女性的不为社会看重的家务能力 ,却未能提高她们追求理论知识的能力。这种教育还使女性本身感到自己是低能的 ,心甘情愿地接受从属与依赖男性的地位 ,丧失了作为独立的个人所具有的发展机会。同时 ,在三…  相似文献   

19.
高红霞 《社科纵横》2002,17(6):63-63
美国早期的数位女喜剧作家 ,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塑造了一批争取自由平等、追求自主婚姻、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勇于承担各种责任的全新的美国妇女形象。这些形象是“合众国之母”的雏形 ,她们不仅为美国妇女的日常生活树立了典范 ,而且是美国文艺思想的源泉 ,她们身上体现出了女性主义思想在美国的早期萌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对女性的定义和要求是什么 ?它们是一成不变的吗 ?通过分析从五·四运动到94年对吃青春饭的讨论 ,运用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观点 ,作者认为 ,当代中国的阴盛阳衰 ,与社会对女性定义、要求的变化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看 ,一些女性在生活观上 ,诸如事业心、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等方面 ,与男性相接近。因此 ,研究妇女问题时 ,既要看到共性的一面 ,也要看到其间差别。同时 ,还应把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作为考虑的出发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