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诸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真是难死人”的感叹。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以至于出现了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一些小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仿:机械模仿,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作文,作为高考中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历来受到考生们的高度重视。但由于作文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许多考生认为,作文是平时能力的积累和训练,是无法像其他知识点那样进行系统有效复习的。于是。有些考生在语文复习过程中对作文产生了这样一种学习状态: 心理上对作文特别重视,可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又无从下手,一段时间后成效不大,对作文产生了厌倦情绪。其实,作文是可以复习的,只要以积极的心态,运用正确的复习方法,作文复习同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结构的雷同化,二是语言的花俏化,三是厚古而薄今,四是材料的雷同化,五是惧怕创新。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改变现状,回归本性,学生的作文才会有生气。改变现状的方法:端正教师指导写作的态度: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多写身边的人和事;鼓励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倡质朴自然之文风:少些束缚限制.多让学生自由作文。有“我”存在的作文。才是真性情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小学作文教学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指向性:学生漠视13常生活和课外活动,缺乏习作热情;教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质,收到低耗高效的效果,我探索并尝试“明确目标、愉快作文”的方法.将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的经验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克服盲目性、随意性,明确目标,使教学有序有法;克服学生作文厌倦情绪和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作文。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作文的生命之源,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冲动。有了对生活的热爱,才有真实的情感;有了对生命的渴求,才有创造。  相似文献   

6.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延伸、扩展和补充。“传统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现在我们提倡写作指导粗一点,时间少一点;习作讲评则要细一点,时间要充分。”(《课标解读》)因此.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作文评改放在重要的位置.打破传统作文评价主体单一、评改过程封闭的旧模式。构建了“美文欣赏——范文引路——拙文导改——自改互评——改后师评”的小学作文多元互动评改课堂教学模式,以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评价过程开放发展,评价功能激励性.评价语言多样化等原则.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习作修改之中发现修改带来的变化,体验修改带来的成功,享受修改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材料的积累和大胆的联想是学生作文的双翼。如果说,材料枯竭,学生作文是无源之水.难以汩汩滔滔;是无本之木,难以葱茏如盖;如果不使用联想.学生作文会思路阻塞,难以挥洒自如;会行文不畅,难显胸中沟壑。联想可将生活中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连缀成完整的事件,可以弥补事实材料的不足。丰富文章的内容;可以大胆虚构,创造生动新颖的形象:可以让你“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百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从而让你写作的天空更高远。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作文水平,不仅要多积累还要多训练。我们的作文课堂就是学生训练写作的阵地。可是事实证明,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守住这块阵地。因为他们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经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作文难写,因为肚里没货;②作文题老套,不感兴趣;③作文课死板,没有活力。仔细想想,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写。  相似文献   

9.
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闷和烦恼;面对简单的材料作文,学生往往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面对话题作文,许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平时功底较好的学生,也时时有江郎才尽之感。思维枯死。往往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致命点,因此,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学生作文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在这个关键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如何去进行审题。这也正是学生思绪飘扬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许多小学生一提作文就感到没什么可写,不想写,出现了厌恶作文和作文质量低下的现象。老师为了扭转这一现象.于是大讲特讲写作方法.增加写作的数量。什么日记、周记、兴趣作文、大作文、小作文、自由作文等等。以为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会呈现一派好气象.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越来越厌恶作文,有的像挤牙膏,即使写出来的作文也总离不开捉迷藏、推车子、送盲人、拾钱包这类“假、大、空”现象。学生的作文越是如此.教师的心也越急.再次加大砝码.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1.
怎样评改作文为好?确难“一言以蔽之”。尤其是1999年高考作文新命题形式的诞生.宣告了“给材料作文”时代的终结和“话题作文”时代的到来。中学生作文或以欣赏自然、敞开胸怀、情感冲突、玩味人生、嘲讽时政为情节;或以返璞归真.追思圣贤、仰慕崇高为主题。作文中也出现了多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调侃戏谑、心灵独白、嬉笑怒骂、文白夹杂、半土不洋、字母替代、符号穿插等等。现代的中学生不愿意在封闭的象牙宝塔中循规蹈矩,不愿意“犹抱琵琶半遮面”隐约其辞,也不愿意唯师长之命是从.用自己的笔墨去演绎他人的思想观点。在过去的五年中,摒弃了千篇一律、面目可憎的新八股,角度多变,个性各异,题材多样,体裁多种的作文让人应接不暇,但应当怎样批改和讲评呢?确实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2.
教语文难,教学生作文更难。大部分学生的心理上明显害怕作文.把作文当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坎。造成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老师指导不得法,或只给文题,不作指导。学生不知怎么写;其次,学生的阅读面窄,社会实践少,生活豳子小。难以拓宽作文的思路;再次,初中、小学阶段的作文题一般仅停留在学校和家庭圈子里.有些题目内容相似,有些题目多年不变且每年写一次,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来;最后,在处理作文数量上老师很少变通.有些学校大作文、小作文、日记、课堂练笔、片断描写名目繁多,天天都有作文,忽视了作文创作过程长的特点,以致学生由繁生厌,由厌生惧,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作文教学处于尴尬状态,学生厌倦作文,写了多年,提起笔来仍需千钧之力:心力交瘁;教师指导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少、慢、差、费的状况并无多大改观。如此.需要我们冷观当前作文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的对策。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建构思路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教师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目前我们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并没有对作文评改予以应有的重视,仍采用传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评改。只练不改不评,达不到训练目的:抽查评改。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全批全改,对教师是一种负担,且主要工作由教师承担,缺乏学生自己的活动,效果欠佳。近年来,有不少同仁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评改方法,给作文评改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一种作文评改的创新做法——合作型作文评改法。  相似文献   

16.
2009高考作文试题,打破了以往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在今年的18套试卷中,新材料作文依然色彩斑斓,有7个;命题作文则异彩纷呈,有7个;半命题作文悄然绽放,有2个;而话题作文则一枝独放,减少为1个;另有变形的话题作文1个。  相似文献   

17.
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但一篇优秀的应试作文,最好是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因此,临场作文的开篇.语言要富有文采,内容上可明示中心。纵观2007年高考作文.有许多惊人之笔,本人在阅卷之余.撷取一些精彩的开头片断,仅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与综合表达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作文教学历来就是一件“苦”差事.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苦。一日教的苦,主要是教师缺少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二日学的苦,主要是学生无话可写.不知怎么写。总之它归于学生方法技巧的熟练与生疏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无人不晓。近来.新课改对作文批改义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政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那么,怎样让学生自己摸到一套作文和改文的规律,掌握作文和改文的金钥匙呢?鉴于这一指导思想,近年来,笔者在中学生作文自改、互改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也知晓其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使作文教学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作文教学必须大胆地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了创新精神,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人类才有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小学生写作才有创新,才不会鹦鹉学舌、拾人牙慧,才能独辟蹊径.写出见解新颖独到的文章来。本文就作文教改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