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理念创新是西部高等教育创新的逻辑前提 ,学科创新是西部高等教育创新的主体工程 ,制度创新是西部高等教育创新的基本维度。只有创新西部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 ,才能形成“汇集全球教育资源、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创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自民国以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经历了国立大学、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和“985工程”大学三次变化。尽管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增加,但分布不均衡是其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省际差异和区域不均衡。从省际分布来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经历了从相对均衡到不均衡的转变;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强于中西部,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南强北弱”的格局则逐渐演变为“北强南弱”。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与政权中心的变迁和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程度关系密切,但与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程度并非呈简单的正相关。因此,促进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实力的提升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是扭转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失衡格局的应有逻辑。  相似文献   

3.
运用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论思想,以“国家—高校—个体”三大实践主体的功能性需求的实现为分析框架发现: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国家层面是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点;在高校层面是作为建构学术话语能力和延揽商业利益的基本途径和功能导向;在个体层面则是深化跨文化理解和形塑个体全球胜任力的关键支撑。而面对全球化的新变局,西方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将呈现出新样态,包括: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将被进一步“去中心化”,传统范式向多元范式进一步转换,由“中心—边缘”格局转向形成多中心格局。  相似文献   

4.
蔓延至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同时对各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系统总结并理性剖析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为应对危机、化解难题所采取的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与市场、高等教育与政府以及高等教育与高校自身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以“危机”为“契机”,把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战略是对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新,打破了传统重点大学建设较为固化的生态格局,将极大解放和发展高等教育生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部省合建”政策是中国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双一流”战略在特定范围的延伸。“部省合建”高校作为中西部高等院校排头兵、区域高等教育先行者,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战略引领下,“部省合建”高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现状,抓住发展机遇,明确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及国家重点战略。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简单地指某一静止状态 ,而是一个动态过程。我国总体经济实力不存在障碍 ,能够撑得起高等教育大众化。故我们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自身 ,从深层次探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形成多种形式办学的格局 ,开发西部地区更需要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高等教育以培育人力资本的方式,从提升供给质量与刺激内需扩张两个方面对经济发展格局的构建与转型有重要意义。相较于以量的扩张为主导的高等教育发展,新发展格局更需要内涵式的高等教育发展,即在保证办学规模的基础上突出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效益,这需要以新发展格局为需求导向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旨在以协调的区域结构、完善的形式结构、精进的学科结构、灵活的专业结构与科学的层次结构推动构建供需高水平平衡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的通识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未来高等教育的方向,也为我国的思政教育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未来思政教育要转向大思政方向,在吸收通识教育的某些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大思政”的“大于思政”、“高于思政”和“等于思政”的格局,即在原来的思政主旨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教育转向以思政为主的包含通识教育在内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被赋予新内涵,呈现出发展格局更具重塑性、发展形态更具变革性和发展趋势更具不确定性等特征。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选择:交流合作更聚焦高层次互惠互利;跨境办学更聚焦优势互补;“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更聚焦寻求“最大公约数”;全球治理更聚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在理念转型、政策架构、课程建设和人才保障等方面集中发力,可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1998年初,在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李岚清副总理又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建、调整、联合、合并”的八字方针。新的经济体制框架、新的经济增长格局以及政府机构改革的形势,迫使高校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做出力度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问题,实现教育的“两个重要转变”。其中,高校内部的机构精简,减员增效,切实提高管理效能,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对黄炎培职教理论进行了再次解读,探索了黄炎培职教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示,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从学校定位、实训教学、建立合作契机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确保良好思想道德和政治品质的塑造,而且要参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建立四结合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关注框架的立体化取向、内容的互动性取向和价值的动态性取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择业观取向发展轨迹,剖析了大学生择业观取向的内在冲突,阐明了通过择业观念、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创业教育等途径来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4.
从西南交通大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来看,团队建设存在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研究活动被削弱、教学和科研结合不紧密、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因此,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应选好团队的带头人,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构建创新的团队文化和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以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三重基本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些认识误区和实施缺失,提出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三重基本取向的思路,即立足于教育模式的本质取向,促进健康人格发展的目标取向和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实施取向.文中结合教改实践对这三种取向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调节和控制大学生学习、生活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准则和规范的总称,其核心价值取向是育人。实践中,这种育人的价值取向却难以显现。为此,可以通过引导师生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内容要以生为本、制定的过程要遵循道义原则、执行中要有弹性和张力这四种途径来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育人取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台湾高等教育的考察,对台湾的教师教育、高校国际化、高校机构设置等情况作了介绍,着重分析了对大陆高校所具有的借鉴意义.文章还对香港中文大学"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中心"作了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流动效益、市场导向、人才结构、政策导向、区位导向等角度探讨了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和特点,并提出要努力实现人才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完善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工作中的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构筑区域人才交流信息平台,加强区域人才立法协调机制,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而对国防教育和国防教育学的科学定位是所有工作的起点。本文从国防教育及国防教育学科的定位入手,分析了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意义,阐述了目前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内外部条件,进而提出探索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设置一个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目标定位的有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最强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最佳的激励效果.本文探讨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