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华军 《船山学刊》2009,(4):135-137
孔予以“孝”为切入点而谈“礼”,“仁”是“礼”的抽象,“仁”也是天与人之间的桥梁,天人合一,以和为贵。这是孔子“仁”学思想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及其诗歌艺术广为学界所研究。国内虽有学者研究了弗罗斯特的诗歌思想、艺术,但无学者研究其诗歌思想的起源。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与弗罗斯特的思想及弗罗斯特的诗学思想,发现弗罗斯特及其诗歌思想与詹姆斯的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九叶诗派在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中普遍存在的浪漫主义滥情与象征主义纯诗逃避现实的两种倾向进行反思的同时,自觉以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为参照,提出了"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诗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诗现代化的深入与发展.清理其理论代言人唐湜的诗学思想的外来渊源,可以便捷地把握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变异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4.
5.
魏光峰 《殷都学刊》2007,(1):141-143
中和”思想是孔子全部思想的哲学依据,是儒家思想中至为宝贵妁价值标准,是指导人们追求个体心灵的平和、家庭的和睦、人际关系的和谐以致天人之际的和谐的准则。要求人们在待人处事、治国理政等社会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从而实现人格的完善、人与人的协调和整个社全的文明与和谐。孔子“中和”思想对于处理好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子为人处事颇为低调,厌恶大话、空话,鄙弃"巧言、利口",嘉许"木讷近仁",推崇多做少说,甚至不说。孔子这一态度,一出于自身谨严的性格,一为教育学生,一为其所"严事"的先贤的影响。孔子宣扬"木讷",旨在补救春秋"尚文"的浮华时弊,同时也表现了其思想的内在超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论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丰富内容,它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当今,把握"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可以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孔子诗学视域中“不学诗,无以言”,从“诗”之意义视域的转换、“学诗”与“学礼”的对应、“诗”之“言”的价值依据,推动了孔子诗学“哲学的突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味着孔子诗学的道德取向、语辞与语气的温文尔雅、“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执礼”与“仁”的相通。我们既不能仅以现代汉语的修辞方式,也不能以古希腊哲学传统的诗性语言,来评判孔子诗学视域中“诗”之“言”与“雅言”的思想价值,唯其如此,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才能得到更合理的安顿与理解。  相似文献   

9.
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关系是庄子哲学中的核心论题之一。庄子之天具有多重含义,既有自然之天的含义,也有本然、自然无为之义,还有必然性之义。庄子认为,人与万物本体都是自成一体、浑然不可分的;但是人在物化和纷争中丧失了本性,使心为形所役,被物化了;人们应当体认天道,最终超越现实,实现“逍遥游”,达到“天人合一”。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立强 《船山学刊》2006,(4):108-110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最重要的主题。通过文学,“天人合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得到了具体生动的演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和大哲学家,其思想除了有发展和深化之外,还有一些贯穿始终的思想基因,我们应当探寻这些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的思想基因。马克思在中学时代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是对青年时代马克思本人思想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也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因素。这个观点不同于传统上黑格尔影响主导或者费尔巴哈影响主导的主流观点,并且认为应当到马克思中学时期的文本中寻找这些思想基因。  相似文献   

12.
孔子论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即音乐既是情感的唱响,又可节制情感。在孔子的视域中,音乐情感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其所谓“成于乐”,即道德人格的实现与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的逐层推进。  相似文献   

13.
彭彦华 《学术界》2004,(6):63-71
孔子思想的深层次部分在哲学方面。孔子哲学从天概念谈起 ,由天谈到变 ,谈到时 ,谈到中。孔子思想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是时 ,时是他的世界观。时 ,就是变化 ,用今语表达就是辩证法 ,也就是要求人们看问题做事情要依时为转移。客观世界是变的 ,人处理问题的对策也要相应地变化。掌握变化的分寸 ,不使过或不及 ,就是中。中是中国古代早期哲学也是孔子哲学的精粹。时里包括中 ,时也称时中。孔子“中”的哲学 ,其确切含义包括“无可无不可”、“执两用中”和“过犹不及”两个层次。中 ,实际上是说看问题做事情选出最合时宜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雪莱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借诗歌创作歌颂自然、歌唱理想,表现对光明、自由、幸福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无尽的艺术享受。透过雪莱的诗歌创作可以体味其作品的思想与寓意,以及作品体现的民主平等思想、反抗精神及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编辑家,他在整理、编辑"六经"过程中阐发了丰富的编辑思想。孔子编辑思想中的为社会政治服务的明确编辑宗旨,对传统文化无限热爱的执着编辑情怀,寓作于述的高超编辑技巧,科学严谨的编辑态度具有极大的当代价值。认真探究孔子的编辑思想,充分彰显孔子编辑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促进中国先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均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谭献的词学思想明显体现出从嘉道时期向同光时期过渡的特点。他对张惠言和周济既有继承之处,又有改造变通之处。“柔厚之旨”,是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对词之内蕴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在前人词学创作主张基础上,他提出了“潜气内转”与“一波二折”之说:“幽涩”之美与“虚浑”之境是谭献对词美感特质所作的新的归纳和总结:谭献虽然丰富、发展了常州词派的读者接受理论,但由于其浓重的政教说词观念,其词学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又限制了读者自由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对此要客观地加以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的心理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和谐主要表现为个体内心和谐、人事心理和谐、人际心理和谐及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适应环境、对持未来.<论语>强调心理各成分以及心理和外在行为的关系的统一协调,并认为内心和谐是君子的必备素质,内心和谐的主观条件在于修身养性,经济上的贫富对人的心理和谐有重要影响,学习是达到内心和谐的重要手段.<论语>反对巧言令色,主张少说多做,强调人的行为应与情境要求及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一致;认为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的相互制约以及外在行为的改善对人的内在心理有重要影响;主张质朴和文采的协调统一.孔子的处世之道可以概括为识世务、讲诚信、勤思考、多行善、把握适度、名正言顺、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及善于应变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 ,孔子的“中和”美学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孔子“中和”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艺术特征和影响三个方面可以看到 ,他的这一思想既是对先秦早期美学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 ,也直接启发与影响了后世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哲学史就是关于"形而上者"的思想史;而其它思想史则是关于"形而下者"的思想史;但思想史还应有一个更本源的视域,那就是关于那种先行于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观念层级的视域,也就是那种未被理论化、甚至未被意识到的、类似于所谓"集体无意识"的领域.这种视野更为宽阔的思想史,可称之为"观念史".作为"研究对象"的"思想的历史"乃是基于"主一客"观念架构的,而这种观念架构及其双方则均渊源于当下的生活感悟,"思想史"由此而可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终身教育的内涵,并对"学而知之"、"有教无类"、"博学而笃志"等孔子的终身教育理念做出简要的论述。最后,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学会怎样去学习等几个方面提出孔子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终身教育的几点启示,从而期待我国当代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可以更加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