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鱼”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积极的效果。从中国南方稻区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使稻谷和水产品生产的生态足迹下降、生态容量扩大,从而生态盈余相应得到增加。这表明循环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因而缓解了中国人多地少,特别是农业生产土地资源稀缺的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落实“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土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王祥  胡春 《四川省情》2022,(9):61-62
<正>近年来,内江隆昌推行丘区稻渔发展新模式,在发展稻田虾养殖方面独树一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小龙虾”汇大优势养殖规模稳居四川前列隆昌地处四川省东南部丘陵地带,境内土地肥沃,且水田面积明显多于旱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稻田虾养殖条件。2016年开始,隆昌以建设“中国西部鱼米之乡”为目标,大力发展稻渔产业,依托内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打稻田虾养殖,先后获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水土资源“尾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中国水土资源对农业经济的增长的约束力。基于Komer假说,探讨了由于单位劳动力资源占有量降低给经济增长带来阻滞的作用机理;并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测算了1978-2008年期间单位劳动力占有的农业用水量、农业用地面积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尾效”。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生态脚印"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瑜 《统计研究》2001,(8):62-63
一、“生态脚印”的阐释“生态脚印”为EF)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由威克内格尔 (Wackernagel)和瑞斯 (Rees)于 1996年提出的 ,其核心观点是把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换算成对土地和水域面积的占用 ,反映资源消耗和废物吸收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它测算的是一个人、城市、国家为维持生活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生态脚印”值大的对生态的影响力大 ,“生态脚印”值小的对生态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也就是说 ,在不影响人类生存的前提下 ,“生态脚印”值越小越好。“生态脚印”是一个简明的可操作的指标 ,旨在监测向可持续或不可持…  相似文献   

6.
2005年初,全省各地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转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工作,以全新的体制、机制、经营理念和强有力的措施奋力推进。在去年的基础上,全省土地资产运营取得开门红。基本情况今年1季度全省土地供应总面积1835公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67%,土地总收入72.57亿元,其中实现政府土地收益49.72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48%和38.85%;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1633公顷,占总供地量的88.99%;经营性用地562公顷,占出让土地面积的34.42%,全部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中以拍卖方式出让的面积占82.57%;实现了…  相似文献   

7.
三个集中是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这“三个集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产业集聚是先导,城镇布局是关键,土地集约是基础。推进“三个集中”,能够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增加非农就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三农”问题,“三农”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的增长将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激活农村市场,拉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缓慢。虽然全国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实行了粮食直补政策,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农民收入偏低的状况。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农业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农业也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农业发展已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产…  相似文献   

9.
都江堰市是四川省辖县级市,地处“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西北部,因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全市辖区面积120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总人口59.64万,其中:城市人口21.35万,城市化水平达34%。近年来,都江堰市大力实施“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农业产业化富农村”的市域总体发展战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青城出·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市跻身中国优秀  相似文献   

10.
肖建军  暴津学 《山西统计》2001,(11):20-20,4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立地之本 ,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农民收入的增减变化均与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土地资源有限且不能再生 ,故应有效充分利用。千百年来 ,人类生息繁衍 ,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文明 ,科学与经济的发展 ,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这块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土地。然而 ,人口在增加 ,耕地在减少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土地的稀缺和不合理利用及闲置浪费相伴并存 ,出现有者无其耕 ,耕者无其田的矛盾。这一方面反映出耕地资源与人口和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和配置的不尽科学 ;另一方面也说明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情》2005,(11):31-31
青川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因“其水清灵”而始于唐代,总人口25万,辖区面积3269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是典型的资源大县、人口小县。境内高山峡谷,坡度大于25度的占辖区面积73.8%。青川的优势在山、在水、在绿色,土地、森林、山珍、矿产、水利、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东部有被誉为“西南第一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龙湖,西部有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以及三国名胜、红色文化遗迹等,空气质量达国家Ⅱ级标准,饮用水质达标率为99.8%,具有生态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已建成四川省林业基地县、三木药材…  相似文献   

12.
忻州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是优化第一产业,跨越式发展第二产业,超速发展三产业,为忻州尽快达小康构建经济平台。1、优化第一产业。重点是根据本地资源状况优化农林牧渔各业发展结构。总的指导思想是,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在农业方面,重点引进和开发各种农作物的新品种,探求新的耕作方式,扩大地膜覆盖,改造旱作农业,大投入,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扩大大棚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逐步探求无土栽培作物的农业种植新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在林业方面,在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的战…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和Markov链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显著。(2)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左高右低”的“偏左”分布特征,样本期内低水平集聚态势逐渐改善,并且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形态存在差异。(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省份对邻近省份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农业纺织原料的生产现状和发展优势 1.中国是农业纺织原料生产大国.中国不仅具有品种繁多的天然纺织原料,而且产量和规模巨大,在世界农业纺织原料市场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棉花是中国农业中的主要经济作物,目前植棉面积总体在450~550万公顷左右,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4%,产量为460万吨左右,占世界棉产量的1/4,居世界首位;我国麻类品种较多,其中苎麻是我国特有的麻类资源,常年种植面积在10~20万公顷,纤维总产达到25万吨,产量占世界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信息短波     
我省“九五”期间农业飞跃发展江苏省农调队“九五”期间 ,我省各级党和政府始终把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放在国民经济首位 ,积极稳定和完善农村各项政策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一、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九五”期间 ,全省累计生产粮食17156 3万吨 (2000年产量为预计数 ,下同 ) ,比“八五”期间增长6 9% ;累计生产油料821 8万吨 ,同比增长24 5 % ;其他农作物生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农业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九五”后期在结构调整 ,大幅度压缩粮食面积的情况下 ,由于科技进步 ,单…  相似文献   

16.
西安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年来,全市立足基础农业的同时,通过调查农业区域结构,发挥特色产品比较优势,着力发展具有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优势的特色农业。目前,板块农业和产业带得到加速扩张,全市已经形成优质粮食、优势畜牧、绿色果品,安全蔬菜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四大板块”、“十条产业带”为格局的特色农业经济区域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7.
黄城  刘金石 《四川统计》2013,(12):15-15,2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支持,也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促进农民市民化。另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关键,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的四川现代农业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大力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突破困境:创新四川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虽然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以耕地为主的农业资源较为稀缺.农地规模经营并未随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而同步推进,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抑制了农业机械化,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甚至因土地破碎导致耕地抛荒等,小规模、细碎化的农地经营方式是四川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讲“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可见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粮食是人类生命之源,是一个民族立国安邦之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人民对粮食依赖性的真实写照。而土地,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他们生息繁衍、脱贫致富的靠山。多少年...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无需多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因此,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和推进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而且需要量化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这样才能为制定政策,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依据。为此,我们用了近3年的时间,建立了一套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截止200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目标值尚未完成三分之一;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农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