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宏观政策要着力扩大消费,就要了解消费者如何消费。对此,经济学家依据消费效用最大化范式做了解释,但它对效用本身如何形成缺乏解释。消费文化范式克服了这一问题,但它忽略了消费的“不假思索”的常规性和重复性特征。消费实践范式解释了实践意识所支配的日常性、常规性和重复性消费行为,但却无法有效解释消费行为的变迁。有鉴于此,消费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提出新的范式,以解释消费行为的创新和变迁。消费施行就是这样的范式。消费施行性既是对自身当下的消费状况和自身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的反身性调整,也是基于对未来宏观趋势的预期而作出的应对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熊彼特围绕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兴衰过程这一主题,力图以创新和企业家理论为核心,以独特的阶级理论、财政社会学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等为辅,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和统一的理论体系,应该被视作社会思想家。他根据创新、企业家和信贷等因素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的变化,将资本主义划分为早期资本主义、重商资本主义、全面资本主义和托拉斯资本主义四个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因,并断言资本主义未来必然会自我衰亡且为社会主义所替代。引导熊彼特做出这些独特分析的是他关于社会变迁的如下“构想”:社会变迁的演变特征,社会在发展中孕育自身毁灭的种子,以及社会诸领域的非同步演变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变迁的急剧加速,社会运动也在中国不断发展。围绕着社会运动何以在中国产生这一核心问题,海外学者从动力机制、制度条件、动员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当下中国社会运动产生的繁芜背景,并分析了这一现象对于中国政治所可能产生的复杂影响。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量化和比较的研究方法正不断增加,而理论建设型研究也将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变迁是在不断创新、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发生演变的,而且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现代海南的社会人口、经济和政治三大方面,研究了海南社会各个时期的演变过程,同时对海南社会变迁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心态何以可能这一论题包括网络社会心态存在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和价值何以可能三个方面。其中,网络社会心态的存在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前提;认识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核心;价值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目的。分析表明,网络社会心态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存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实践中可对其加以认识;它对网络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创新和就业二者之间呈现出双重矛盾的态势。习近平在关于“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论述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提出“要处理好创新和就业的关系”的基本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理论与相关政策的实效证明,习近平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结构性就业关系的重要论述具有科学性,它揭示了创新与就业问题的现实矛盾正是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在社会发展、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是它的理论特质,并且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从多角度展现了它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良性的社会变迁,是指变迁的实施者通过周密的有意施行以及相互协作的努力,来提高社会系统的运转能力.良性的社会变迁一直被视为与社会规划、社会设计、变迁管理或者营销相关.在社会变迁中,社区作为一个微观因子被拉入一个超越了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边界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的网络,我国少数民族农村社区也不例外.因而,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对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社会变迁问题深思熟虑,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社会结构变迁与发展问题引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创新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深刻洞见,是攻坚克难的必然选择,是顺应潮流的乘势之举,是着眼未来的长远布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四个全面”是统领与被统领、手段与内容的关系,与“五个发展”是点面拓进、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组织上要有保障,规划上要分阶段,推进中要成体系,实施中要抓重点。
  相似文献   

9.
人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活动。穷其动因,简单地说,就是人的活动的动力因素,它是考察人的活动何以发生、何以发展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人的活动不是简单地由外力推动着,而是被它想象或预期的结果所驱动。自我教育是自我高度的自觉的教育活动,如果说内动决定着自我教育活动的动因、内化决定着自我教育的实现过程的话,那么内导就决定着自我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内导的客观性是由人的思想观念的特点、情感特点和人的行为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任何理论的演化都无法脱离其所属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演化历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融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化过程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结合的过程,包含着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是指在国内外形势之下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书斋到世俗、由被少数人推崇到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历程。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演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不断融合。在当代中国,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对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分析创新文化内涵及其与创新驱动发展关系基础上,客观审视福建培育创新文化的传统资源和实践经验及其短板,从观念培育、制度创新、环境优化、人才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培育创新文化引领支撑福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与策略。对于福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新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观念创新是其它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先导,它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观念、理论、路径的指导,是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首先对创新理论的飞鸟模型、观念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过程要遵循的客观规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观念创新的方法论以及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取得的观念创新的突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阶段,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在努力实践和认真思考的问题。该文主要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教育质量随时代的发展内涵应不断丰富。扩招的过程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多样化、多元化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与标准,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总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因此高等教育要有创新意识,要注重创新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在保障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对策方面,主要就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育方式、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创新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和基础。创新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准确把握创新学习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推动创新学习要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要深化教育改革;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开发大脑,挖掘潜能,发展新思维,抓住青春韶华期。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社会改革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高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这项改革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在推进过程中会出现新矛盾和新问题。只有不断探索 ,与时俱进地创新思维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才能保证改革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创新驱动发展新的使命和责任感,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蕴突出表现为着力于新时代科技创新教育,着眼于新时代社会创新文化,服务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换三个方面。其内容涵盖自主创新能力、大学创新文化、创新师资队伍和创新人才培育等内容。为保障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驱动发展使命的实现,不仅要倚重创新科技需要助推高等教育自主创新能力养成,强调以新时代任务标准指导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以创新驱动引领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以智创目标理念建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任何科技创新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都打上了它所处的特有的文化时空的烙印。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既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凝聚作用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上。因此,有必要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健康、有序、和谐与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是指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所持的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延续性的理性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 ,从教育原理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至少涉及人才理念、教育理念、文化理念以及创新理念自身这样一些最重要的方面 ,其建构离不开这些理念的创新性建构。由于历史客观原因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建构在我国极可能是一个在多领域、多层面的理论平台上持续地进行事实判断与价值澄清的较长期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也是知识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探讨高等学校在创新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创新教育所涉及的教育观念、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差异,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创新思维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思维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展现出来,一定程度上,观念的思维和思维的观念决定着人类及个体的解放和自由。它既表现为人类特有的能力,更表现为现代社会个体的基本素质。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创新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充分重视理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正确引导非理性思维,才能够培养出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