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1—2017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森林资源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系统考察了城市森林资源状况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城市森林建设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森林资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途径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集聚等途径来实现;城市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是广泛存在的,不因城市规模大小而消失或减退。对以上结论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其仍然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广东省21个、珠三角9个、非珠三角12个、广深珠3个城市市区的平行数据,计量分析了集聚经济与城市规模、资本、失业率、城市发展程度等的关系。结果显示,不论城市发展程度城市规模对城市集聚经济都有显著正影响;而资本对集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非珠三角城市;失业率与集聚经济有负向关系;城市发展程度对集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珠三角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大力发展知识性服务业都是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构建DSGE分析框架,依据2004—2019年按季度插值所选取的61期经济运行实际数据,考察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产业集聚使得集聚区域经济增长了1.6%,显著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产业集聚引起的大量非技术劳动力集中改变了要素投入结构,长期内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在短期内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具有持续性;产业集聚引起的政府创新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产业集聚引起的基建投资增加使经济发展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动趋势。各城市应致力于其产业集聚水平和质量提升,注重技术创新持久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政府创新投资与基建投资比例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23个资源衰退型城市2003—2014年的脆弱性进行了测度,并通过Moran指数和LISA分析法对脆弱性的集聚情况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3个城市的脆弱性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集聚现象;高高型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低低型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其中,黑龙江省的伊春、鹤岗、七台河和双鸭山市的脆弱性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显著相关性,较难摆脱资源枯竭困境。应对各区域城市进行差异化发展:对脆弱性较高的城市,加大帮扶力度,且以鹤岗为中心,探索其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对脆弱性较低的城市,应积极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城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首位度是用于测量城市规模的主导性指标,是用以衡量人口、经济向首位城市集中的程度,反映区域城市序列中领头的优势性。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两种方法衡量:一是用区域内第一大城市和第二大城市人口或经济之比来衡量;二是用首位城市与所属区域人口或经济之比来衡量。一般来说,首位城市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总体发展的基本情况。城市首位度越高,其凝聚力和集聚力功能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力是城市通过提供自然的、经济的、文化的、制度的竞争环境,集聚、吸收和利用各种要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弱,通过为经济资源及其配置活动的集聚与扩散,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康宽  郭沛 《统计与决策》2023,(6):120-124
文章基于三次产业的就业和产出份额,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结构扭曲指数,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产业结构扭曲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产业结构扭曲明显缓解;从全域视角来看,产业结构扭曲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特征;从局域视角来看,产业结构扭曲主要呈现“高-高”和“低-低”集聚,且“高-高”集聚的城市占比逐渐下降,“低-低”集聚的城市占比逐渐上升;从影响因素来看,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和纵向财政失衡能够显著加剧产业结构扭曲,而金融发展和投资能够显著抑制产业结构扭曲;忽视空间溢出效应,将会低估各因素对产业结构扭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异质性,文章使用2004—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时序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GDP的空间格局特征、时序演变、空间集聚和时序轨迹类型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资源型城市GDP整体呈现“东部和中部高、西部和东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间相对差异呈缩减趋势。(2)GDP的时序演变呈现向中等和中低水平类型转移的趋同趋势,空间上GDP发展水平表现出集聚特点,热点区一直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冷点区由西部向东北地区转移。(3)通过资源型城市GDP时序轨迹聚类发现,“稳定上升且增长率高”的类型主要位于我国东中部地区,“稳定上升但增长率低”或波动增长的类型在西部地区比较普遍,“上升—下降—平稳”的类型主要在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力是城市通过提供自然的、经济的、文化的、制度的竞争环境,集聚、吸收和利用各种要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弱,通过为经济资源及其配置活动的集聚与扩散,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营商环境是城市及地区经济发展软实力的主要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有效吸引企业集聚、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文章通过构建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14—2019年中国31个省会(首府)城市、直辖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空间上看,我国城市营商环境差异较大,存在分化显著等问题;我国营商环境呈现政务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公共环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金融环境融资效率提升动力不足、人力资源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创新环境呈现失衡发展及市场环境逐渐分化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在转型中最大的限制因素在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文章以伊春市和白山市两个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为例,运用VAR模型对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金融发展并没有促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反,城市经济发展则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因.建议林业资源型城市应建立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金融支持模式,最终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实现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2.
赵峰 《统计与决策》2007,(13):88-90
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经环节,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为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指明方向,提供政策上的指导。然而,纵观当前关于城市循环经济的评价研究大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①评价是静态的,不能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及时跟踪,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经营的发展概念及其精髓 “城市经营(Urban management)” 是指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 指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来管理的新的 理念,是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来 调控城市发展要求与发展条件之间矛 盾的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它将城市作 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规划、建设、管理 和经营,通过营造城市的最佳投资环 境和最适宜的居住、人才集聚环境,创 造城市的品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优 化城市资源配置,带动城市经济、社会 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城市自身价值 和综合竞争力。“城市经营”的主体是 城市所在地的政府、各类企业以及全 体市民。“城市经营”的产品。是指一切 可以由城市政府管理部门直接或间接 运用市场和政策手段进行整合,有利 于城市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城市知名 度、美誉度提高和形象提升,能够资产 化、资本化的城市资源都是城市经营  相似文献   

14.
江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江苏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相当成就。但是 ,江苏省同时也是中国典型的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之一 ,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各大中城市 ,也同样显示出不平衡的态势。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江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找出城市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差异的主要原因 ,进而提出江苏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这是实践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体化分析技术 ,对江苏 11个大中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于洋等 《统计研究》2021,38(3):30-43
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家对此出台了包括高质量发展、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健康中国等多项战略规划,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这些战略对城市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解读了城市经济发展新内涵,构建了涉及数量、质量和效率三个方面,包含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和城市群支撑作用等10个维度,共44个三级指标的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测度指标体系,同时就城市群支撑作用方面指标给出了融合社会网络分析的指标定量测度方法。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可全面监测我国城市在经济新战略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状况,所提出的指标测度方法可定量测度城市所属城市群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为相关战略下城市测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与产业相结合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最终提高伞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城市产业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论述,指出了我国城市产业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希望能使我国的城市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强地受资源、环境、生态等条件的制约,客观上需要技术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城市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国内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可能产生的正、负向影响基础上,基于我国2015—2018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抑制了现代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但推动了多样化集聚的发展;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服务业集聚分位点的上升,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呈递减趋势,对多样化集聚的推动作用呈递增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较小,而对多样化集聚的推动作用较大;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扩张市场潜力影响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2003~2009年我国中部地区8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商指数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六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文章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政府行为、金融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城市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因此,文章提出了中部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措施,以期更好的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城市集聚经济对制造业就业的动态影响,将行业内溢出效应和行业间溢出效应纳入统一的动态空间分析框架,测算了丰富的集聚机制途径,对集聚经济中各种机制作用的方式和结果进行了考察。基于此,结合城市以及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单一行业的发展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限制,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城市制造业就业的增长。在多样化集聚的机制中产业关联显著的促进了产业发展,而技术和劳动力共享的作用并不显著。行业的集聚机制会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城市跨行业集聚强度进行测度的结果显示,2002-2013年期间每年多样化集聚对城市产业劳动力的增长作用约为2.56%。  相似文献   

20.
鹤岗市是一个因煤而兴因煤而建的城市,煤炭工业是全市的支柱产业,全市的经济发展一直依靠煤炭工业,但由于资源的枯竭和近几年煤炭市场的低迷,使我市经济发展严重受挫,所以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市的城市转型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