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家对四川“三农”发展高度重视,要求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加快推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四川农业大而不强、产品特而不优、品牌多而不响的特征明显,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由“大”而“强”的跨越,还需细细破题。什么是农业强省?强在哪儿?农业强省本质上是指一个省份在特定的时期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突破困境:创新四川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虽然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以耕地为主的农业资源较为稀缺.农地规模经营并未随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而同步推进,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抑制了农业机械化,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甚至因土地破碎导致耕地抛荒等,小规模、细碎化的农地经营方式是四川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简阳欢迎你     
《四川统计》2010,(11):1-1
简阳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东郊,幅员2215平方公里,辖5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45万,其中主城区人口23万,简阳是全国粮油、肉类、水果生产区和四川粮经作物主产区之一,更是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市(县)、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示范市、“三农”工作先进市,并且连续5年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多样化的水果及相关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水果种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优越的自然条件只是基础,要成为合格的商品,在上市流通前,一颗水果还要走过这些环节。种苗:好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枇杷是四川传统优势水果,“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川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冬季低温冻害、主栽品种单一、比较效益不高等原因,近年来全省枇杷面积缩减较快。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情》2023,(1):16-17
<正>2022年是四川农业经济发展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全省将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做大做强“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主动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全力保障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农业经济稳定增长。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四川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努力提高粮食种植积极性,大力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低质低效经果林腾田上坡,用好耕地资源。2022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95.2万亩,  相似文献   

6.
经济信息     
《四川省情》2005,(6):42-42
中石油投资80亿开发四川天然气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经过几年的反复勘探、比选,最终决定在万源市罗文镇建设铁山坡气田暨净化厂。该项目总共投资80亿元,将于2005年下半年动工,2007年底正式建成投产,日处理天然气600万立方米,可实现年税收数千万元。该工程的建成,可以解决万源城区和沿途场镇10万多群众的居民用气,有效地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万源招商引资的后发优势。(冯富珍)茂县建成万亩特色水果生产基地茂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特”农业中,结合本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推进了“万亩特色水果生产基…  相似文献   

7.
加快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上台阶的突破口,是推动农民收入上台阶的可靠抓手,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台阶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都强调要“着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  相似文献   

8.
西安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年来,全市立足基础农业的同时,通过调查农业区域结构,发挥特色产品比较优势,着力发展具有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优势的特色农业。目前,板块农业和产业带得到加速扩张,全市已经形成优质粮食、优势畜牧、绿色果品,安全蔬菜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四大板块”、“十条产业带”为格局的特色农业经济区域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四川积极转变思路,由过去单一的境内促销转变为境内外促销并重,瞄准四川水果的特色优势,为川果出口企业搭平台、拓市场,取得良好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份,四川水果出口1.86万吨、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9%、50.4%。川果出口增势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四川水果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数量、出口金额从2018年的0.69万吨、0.7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81万吨、5.62亿元,分别增长6倍、6.8倍。  相似文献   

10.
林俊  陈伟 《四川省情》2023,(7):43-45
<正>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近期,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对成都、德阳、绵阳等10余个市(州)、451户种粮农户、2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四川种粮主体总体呈健康发展态势,收益有一定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四川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四川是全国生猪养殖第一大省,国家唯一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五大牧区之一、四大育制种省份之一,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南菜北运”基地。2023年,全省上下坚决扛起农业大省重任,守牢农业大省地位,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9977.8亿元,比上年增加118亿元,增长4.0%。  相似文献   

12.
李后强 《四川省情》2023,(11):20-21
<正>川中四市要学会借势借力发展,自然不足人工补、优势不足融合补、特色不足创新补,敢于无中生有、从0到1,两边牵手、两头在外,化平凡为非凡、化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实现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3.
四川现代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人口多,耕地不足,人均耕地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开辟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情》2013,(4):12-17
在中央及地方的各种政策扶持下,四川民族地区立足自身优势,科学统筹,发展特色产业。在农业方面,不断推进传统农业的生态化改造;在旅游业方面,努力解决各种“瓶颈”,积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耕地、林业、草场资源,其中水资源更占了全国80%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依托于当地资源的特色经济,成为西部农业发展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美味不用等     
《四川省情》2023,(7):10-11
<正>餐饮需求在衣食住行人类基本需求和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中处于重要地位。当前进入构建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新发展格局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发展预制菜产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始推预制菜产业发展,至2022年市场规模已达4196亿元。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势,四川预制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国居前列。面对更多企业和资本入局,四川如何更好切入“味蕾经济”新赛道,实现“美味不用等”呢?  相似文献   

17.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水果生产成为诸暨市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一个热点。至1997年底,全市果园已达29325亩,水果产值已达1819万元,是茶叶产值的79.7%,并超过了蚕茧产值,成为诸暨市农业生产中的一只新“拳头”。水果生产已成为全市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对诸暨水果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思考:这样迅速发展对不对?还要不要再发展?为此,本文拟就稳定发展水果生产问题作些探索。一、迅速发展符合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年中,诸暨市水果生产的发展速度在农业中仅次于粮食和渔业。它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种植…  相似文献   

18.
郭双梅 《山西统计》2003,(10):22-22
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要求,定襄县就如何面向市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产品优势为商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今后发展中,定襄县农业结构调整及特色农业发展应主要遵循以下思路。1、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总的思路是“农牧并举,三业联动”。要继续适当调减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大宗粮食作物面积和畜禽养殖数量,扩大瓜、果、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稳定发展高淀粉玉米、高蛋白玉米和甜糯玉米…  相似文献   

19.
川果进阶     
《四川省情》2023,(9):10-11
<正>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多样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打底”,加之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四川水果产业(《川果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中,川果包括水果、蚕桑、核桃等,本期专题重点指水果)踏上量质齐升的进阶之路。2015—2021年四川果园面积稳定在全国第5位的同时,水果产量由912.1万吨增长到1290.9万吨,年均增速达6.0%,水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近60家。  相似文献   

20.
《四川统计》2013,(12):22-23
在城镇化过程中,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乡镇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最基层”、“最前沿”的组织,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和着力点。四川省统计局运用四川乡镇信息系统中的统计数据,从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经济结构四个子系统出发,构建了乡镇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四川乡镇经济发展进行了总体和分层的评价分析。现将2012年四川乡镇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予以发布。同时,本刊记者实地深入五凤、桤泉、山泉等特色乡镇探寻它们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