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情》2022,(3):10-11
<正>近年来,中欧班列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大通道,带动四川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作为中欧班列开行最早和开行数量最多的地区,成渝两地共创了全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4800列,开行量占全国比例超30%,运输超40万标箱。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我国柠檬主产区的四川安岳、重庆潼南两地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交会带,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川渝打造安岳、潼南柠檬产区,高质量打造成渝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成渝地区柠檬产业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成渝“双圈”)位于我国西南内陆腹地,具有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发展区域,现代金融、先进制造、高新科技等产业实力雄厚,具有较高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加强成渝双城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促进成渝两市的金融集聚,扩大两个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有利于促进成渝“双圈”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的即将出台,为成渝大地上增添了暖暖春意,这是两地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两地人民的福祉所在,是成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因此,广大网友热情关注成渝经济区发展动态,感受着经济区建设带给自己的变化,积极为经济区的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丁娟 《四川省情》2022,(3):36-38
<正>2021年,在疫情反复、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全省坚持以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准确把握战略定位,立足省情实际制定方针政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全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发展支撑不断夯实,引领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唐彬琰  贾翔 《四川省情》2023,(11):25-27
<正>今年以来,四川立足更好服务国家大局,就推动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列部署安排,明确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战略牵引力更加强劲、更加聚焦。随着“壮大成渝主轴、挺起中部脊梁”进一步落实落地,成渝中部地区将迎来深入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丁娟 《四川省情》2024,(3):31-32
<正>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川渝两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川渝一盘棋,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突破8万亿元,经济增长快于全国,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情》2022,(10):20-23
<正>成渝地区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近,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成渝地区发展高度重视,多次把脉定向、擘画蓝图。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周江 《四川省情》2009,(7):31-32
成渝两地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被视为西部乃至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投入产出表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关联度分析,前提是界定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因此,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国统字[2003]83号文件的规定,结合广东2007年投入产出表,从产业关联度的角度实证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清晰认识中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现状和区域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影响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全国2009—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构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对全国29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在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实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各省份依据其综合竞争力指数可划分为竞争实力强弱不均的四类地区,各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仍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系统,测度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水平,采用核密度函数和Dagum基尼系数对其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呈现“双核独大”的空间格局;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但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耦合共生水平低于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的耦合共生水平,存在明显的产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批准成都市、重庆市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2007年4月川渝两地签署《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协议包括四川14个市和重庆23个区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探讨了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应、马歇尔外部性、相关产业集聚外部性与雅各布斯外部性.结果发现在省际水平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与雅各布斯外部性,直觉上应当在高新产业中袁现较为显著的马歇尔外部性与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并不显著,表明从省际水平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还没有形成集群的协作优势,进一步的产业结构研究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国际产业布局影响大,产业价值链缺乏区域根植性是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当前集聚效应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成渝经济圈是我国区域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成渝经济圈构建的制度背景,以2006—2020年成渝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成渝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否能够促进成渝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发现,成渝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能够促进当地制造业企业创新,具体表现为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双重增长;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该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产业集聚、缓解融资约束是成渝经济圈一体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燕 《统计与决策》2006,(5):101-102
一、产业升级的结构变动特征 (一)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进,使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优先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从目前来看,除了软件业以外,其他两个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该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生产效率高等特点,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部门,是产业升级最主要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7.
戴宾 《四川省情》2023,(11):12-16
<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夯实成渝主轴发展基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提出,做强成渝发展主轴,打造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脊梁”。位于成渝地区中部的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地处成渝发展主轴线上,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委、市政府已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解广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制约因素和对策 ,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为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概念、分类及范围电子信息产业是指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及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进行加工处理 ,传递与服务的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集合体。可分为二大类 :( 1)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业。主要从事微电子技术与器件、计算机硬件及软件、通信与网络及设备、多媒体技术与设备、视听技术与设备、缩微复印技术与设备、电子出版技术与设备…  相似文献   

19.
吴磊 《统计与决策》2016,(11):181-185
专利法的修订是否能促进技术创新,是否能够促进专利成果的转化与利用缺乏实证研究.文章通过引入技术特征、市场特征等变量,系统地刻画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属性,以三次专利制度变革为虚拟变量构建产业创新动力模型.探究了中国三次专利制度变革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三次专利制度变革均显著地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效率,随着专利保护强度逐步加强,模仿创新对产业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三次专利制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20.
图说四川     
川渝将共同实施六大便捷行动2021年1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共同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将实施户口迁移、交通通信等六大便捷行动,提高两地人民便捷生活水平。图为已经开通的川渝省际公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