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几何要素的审美向度分析《奥德赛》的艺术结构,就会突破线性叙事的阐释定向,在时空维度上得到不一样的几何构成和审美感受。以奥德修斯为中心视点探究《奥德赛》几何结构的审美生成就会发现,随着奥德修斯这一中心视点的推移,奥德修斯与其余主要人物构成的关系支线在结构中心视点的推移和相交中形成了不同的三角平面,并在"回家"主题的统照下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三棱锥"几何空间。《奥德赛》几何结构的审美生成不仅显示了作品的空间艺术与立体美感,而且形象地再现了古希腊时代的文化传统,显现出永恒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美国当代小说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冷山》中的神话模型,运用坎贝尔的英雄神话模式,对《冷山》中的英曼和《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进行比较。发现《冷山》中特有的隔离、启蒙、回归等英雄神话原型,揭示出英曼的精神探求、转化与救赎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古希腊个人身份观的视角,结合神话学、人类学及相关宗教学理论,对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回归主题进行了探讨。以奥德修斯归返故乡宣告神之代言人国王身份建构这一视点切入,阐述了古希腊人是以对神的依存来确立我者之身份;并通过分析史诗中战胜死亡、忍辱负重和最后审判这三个神话素来表明奥德修斯的国王身份的建构,论述了古希腊人是如何在仰赖神性来确立自我存在的同时,又以神为他者而反观其自身,以达到人的内在灵魂之求索。最后,文章通过对身份观之本质的探讨来观照现世,以警醒人们对现实身份的建构给予思考。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文明中的史诗《奥德赛》具有独特的宏大叙事方式,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错综复杂的角色互动中,折射出荷马时代史诗创作中的哲理意向,使读者对《奥德赛》的文本意义产生无限遐想,在各种叙事层面中感受《奥德赛》的种种意向空间。本文基于陈中梅译注的《奥德赛》,探讨文本叙事话语所展示的叙事层面中的意向空间,揭示奥德修斯在归家途中承受着身份丧失的命运、重新构筑自己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存空间、作为英雄而追求的自由空间以及在天地人神界的应和空间。  相似文献   

5.
《诗章》中庞德把史诗英雄奥德修斯作为贯穿诗篇始终的原型人物,传达了诗人庞德"英雄"救世的理想。神话中的英雄原型的不同侧面——返乡的航海者、有勇有谋的行动者、秩序的创建者及坚定的追寻者"置换变形"为诗篇中的汉诺、马拉泰斯塔、亚当斯和杰斐逊、墨索里尼以及诗人自己等历史和现实中的"英雄"。他们都是庞德心目中与奥德修斯原型一脉相承的"奋力走出愚昧走向真知"的精神的化身,表达了庞德的"英雄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6.
作为《奥德赛》中的当然主角,奥德修斯的航海历险历来为论者所乐道,但也因此遮蔽了另一次航程的意义。借鉴人类学和神话学有关成人仪式与英雄历险的论述,围绕忒勒马科斯出海至普洛斯等地寻访父亲下落的情节,依次分析了史诗人物在分离、转变与回归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通过这次航海,忒勒马科斯完成了自我成长,成为被社会认可与接受的男性英雄。忒勒马科斯出海至普洛斯等地的航程,既是史诗重要的形式要素,而对于西方文学中航海叙事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而言,又具有典范作用与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校园里,研究生的导师被自己的学生称作“老板”,这个时候导师的角色因为不仅仅是一个老师;那么工作时期,“老板”是不是可以当作“导师”?在荷马伟大史诗《奥德赛》中,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奥德修斯在返回其位于伊萨卡岛的宫殿途中历经艰难险阻,所有妖怪,危险的漩涡、女海妖和食莲者,都扬言要破坏他的旅程。但奥德修斯至少会觉得安慰,因为他留  相似文献   

8.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新译《伊里昂纪》和《奥德修纪》)是欧洲最早的辉煌文学巨著,它既是古希腊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的艺术结晶,也是希腊民族童年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恩格斯称它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马克思称它是一切时代最宏伟的英雄史诗。”两部史诗不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研究公元前11—9世纪希腊的历史,《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唯一可资依据的文献,通过史诗的艺术描写,得以了解希腊历史黎明时期的社会风貌,粗略地看到希腊人从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塞壬被认为是用歌声迷惑人丧命的海妖,是英雄奥德修斯返乡途中需要战胜的诱惑和克服的难关。但在柏拉图《会饮》《斐德若》《克拉提洛斯》和《王制》等四部对话中,哲人苏格拉底却渐次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塞壬形象,她们不仅热爱、追求德性,还歌唱且引人走向德性,成为苏格拉底描述的天学景象中的女神。苏格拉底用其政治哲学,改造、净化了荷马史诗中传统、负面的塞壬形象,这既体现荷马文教传统在雅典民主时代暴露的问题,也体现处于雅典"新文化"运动氛围之中的苏格拉底的现实关怀,及其与荷马的关系这个思想史上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神话创造性现代改写是露易丝·格丽克诗歌创作的显著特点。格丽克在诗歌中巧妙利用图形-背景置换的改写策略,从生存阈限、女性意识和神话日常化三个维度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生活镶嵌。诗集《阿弗尔诺》里的冥后珀尔塞福涅在冥界与大地间漂泊的生存阈限被凸显,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人之漂泊感;诗集《草场》则前景化奥德修斯之妻珀涅罗珀的女性独立意识,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现代女性形象;而日常生活图形化和元神话背景化的改写则赋予神话和日常生活陌生化的熟悉感。图形-背景的置换有助于经典再生成,呼应了经典创新的时代召唤。  相似文献   

11.
阿特伍德在作品中融入了现代女性的观念,完成了对古老神话的颠覆,并做出重新阐释。在《奥德赛》中,故事有着两条平行的线索,一条是奥德修斯在海上的不同凡响的经历,这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另一条是珀涅罗珀在家机警地与求婚者的周旋,这条线索只占了全书的很少一部分。而在《珀涅罗珀记》里,这一情况得到了翻转,虽然就整体上看并没有违背原有的情节,但由于是由珀涅罗珀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因此使主体转移到了她的的故事上面。这种重写展示了叙事策略的改变。作家们不再是摹写现实,而是把纷纭变化着的现实纳入到古老而恒定的神话系统中,从而完成了从转喻到隐喻的过程。这样既可以达到一种重塑现实的目的,并赋予现实一种历史感,或者毋宁说,给古老的神话传说注入了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一部杂糅的、碎片并置的、开放性的小说,所以不易解读,被评论界誉为“天书”。运用“原型理论”,通过对比史诗《奥德赛》的结构,解读和诠释了《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以西方文学的源头(史诗《奥德赛》)为基石,在结构、母题、人物、象征等方面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人物的传奇冒险经历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3.
论流浪汉小说的文化渊源和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浪汉小说的文化渊源 在欧洲文学史上,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作品首推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旧译《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千古杰作,特别是《奥德修纪》,最先提供了同流浪汉小说相类似的叙事结构形式和流浪汉形象。  相似文献   

14.
奥德修斯的漂泊与回归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异化和归复本真的过程。本文以奥德修斯的漂泊与回归为两条主线,分析了大海与伤疤的隐喻意义。这两个意象在推动奥德修斯从自我异化到归复本真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分别象征了大海漂泊状态下奥德修斯的家园归宿和精神无根状态下的寻找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一、从《易》与《诗》看哲学与诗歌的同源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神话时代、宗教时代和科学的宇宙观时代。在人类幼稚的童年时期,原始先民生息于神话巫鬼的精灵气氛里,神与人、梦与真,精神与物质、观念与现实的界限,在其头脑中经常处在腺胧混沌的状态,很难截然分开。神话是一切民族文化心理意识的起源,它孕含了一系列哲学观念的母题和文学意象的原型,但它还不具备哲学的理论形态——概念抽象和逻辑分析;乐、诗、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此时也很租糙原始。随着文明社会的到来,人类思维水平的提高,神  相似文献   

16.
相传盲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故事、短歌整理而成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代希腊两部杰出史诗,是欧洲远古文学的丰碑。它以生动的情节,壮丽的画面,反映了公元前十二世纪至八世纪希腊社会生活,展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天性的纯真。同时,史诗以它博大的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哺育了后代无数的文艺家。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称自己的剧作只是“荷马大筵席中的几样小菜”;德谟克利特认为“荷马,赋有神圣的天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西方文学史上的三位人物形象,即奥德修斯、哈姆雷特和汉姆,阿多诺论证了资产阶级个人在西方社会中的演变。奥德修斯作为资产阶级个人的原型,以牺牲内在自然而征服外在自然;哈姆雷特则充分展开自我意识,精心设计了复仇计划,因此他是现代资产阶级个人的典型;而在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人逐步失去了反思的能力,汉姆正是这样的"活死人"。把握阿多诺的这种人物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境况及其中的资产阶级个人。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王传》是东方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个课题还值得继续花大力气去做。试可分别从史诗的三个要素---情节、人物、艺术切入展开对比研究,确证《格萨尔王传》的艺术成就整体上达到与《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同等的高度。仅就情节而言,《格萨尔王传》与《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均主要描写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撄夺财富的战争,同时交织着部落内部多妻制所暴露的男权统治社会矛盾、部落首领争权夺利的矛盾冲突和人神两界互动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相对而言,荷马史诗更瞩目人类在战争中的力量,《格萨尔王传》更在乎战争的正义性。中西两大史诗情节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源于共同植根于英雄时代,而中国的《格萨尔王传》产生、形成、发展的时间跨度更大。从历史类型学窥探其荧荧大端,《格萨尔王传》和《伊里亚特》与《奥德赛》的情节均具有实在历史性、神话传奇性和社会全景性,具有永恒魅力和认识价值,占据古典史诗情节概括提炼和组织安排艺术的最高峰线。  相似文献   

19.
正在国内,如果暑假作业只是读一本诗,学生肯定特别高兴。我所在的美国学校的暑假作业就是读一本诗,一本古希腊史诗,老师认真地说,下学期就学这个。我问老爸,这个北师大中文系的毕业生,《奥德赛》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一个叫奥德修斯的人漂泊10年,打败了海神最后回家的故事。全书12110行,老爸这么总结起来一点儿也没错,但也太"精辟"了。回美国开学之后,人文课学的第一本书确实是史诗,但却不是  相似文献   

20.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动态地、发展地叙写了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尔、涅斯托尔和佩涅洛佩等在战争、婚恋场景所展示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精神与物质、文化与自然、灵与肉的统一,和盘托出了他们在为荣誉而战的光环下的追求体系;《格萨尔王传》也在为"善道"而战的旗帜下,动态地、发展地写出了格萨尔、贾察协噶、绒察查根、珠牡等在战争、婚恋场景所展示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精神与物质、文化与自然、灵与肉的统一,将其追求体系和盘托出。中西两大史诗均开创了同时描写古代英雄之表层性格和"深层性格"之先河,他们代表着"英雄时代"之时代"英雄"亦人亦神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体现着人本意识、自由意识以及责任、担当、关怀意识,具有经典的人文价值和崇高的审美价值。从英雄形象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格萨尔王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可以与荷马史诗媲美,不愧为《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的东方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