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党百年,加快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有助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推动河北红色革命文化得到切实有效传播,必须加快构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从传播主体维度看,政府、学校、社会组织要相互配合、协同创新;从传播内容维度看,要系统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理直气壮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从传播路径方法看,要实现学校教育、理论宣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传播载体维度看,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从传播方式维度看,要推动红色革命文化公益化宣传与产业化传播协调发展,致力形成受众广泛、立体化的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格局,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2.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战略任务和育人目标,同时也是教育工作的要点和旨归。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背靠马克思主义的磅礴沃土,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新人”培育中具有丰厚的价值意蕴。融入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以“大思政”建设为抓手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时代新人”培育中价值意蕴的精准路径。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实践中尚存在需完善之处。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应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科学认识革命文化、从情感上高度认同革命文化、从实践中增强传承革命文化的行为自觉。这不仅有助于推进革命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激发革命文化的时代活力,还有助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时代新人内涵从最初的“革命先锋”,历经“又红又专”“四有新人”“五个成为”“四个新一代”的嬗变,在新时期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的核心意涵要求一代新人努力成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奋进者、坚定者、搏击者,为时代新人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必须坚持从落实党的青年工作战略要求、遵循青年成长成才规律、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方面共同发力,勇担培育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远、爱国情怀深厚、本领能力过硬、创新意识强烈的时代新人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有着很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应着力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实现二者的相互融通发展。红色文化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措施与保障机制,才能保证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军工文化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是高校育人的生动教材与鲜活资源。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军工文化的时代价值,了解其内涵发展和特征,用好军工文化推动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南京理工大学通过构建“一贯通三融入”军工文化育人体系,把军工文化贯通办学治校全过程,并从课程体系、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维度多向发力,让军工文化浸润美丽校园,涵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不同时期随着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而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演变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它是对"四有"新人目标的继承与深化,具有时代内涵,体现新的变化和要求。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可以从目标指向、目标内容、目标要求、目标实现四个维度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架构完善更加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作用。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构建路径不仅强调促进价值观的转化认同,还注重坚定文化自信以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更应最终落脚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可以强化青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在认知层面的掌握和实践层面的落实。讲好中国故事、发挥红色电波优势、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对推动红色文化赋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夯实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凝聚力、引领力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红色文化教育主体整体性意识有待增强、教育方式创新性有待提高、教育内容导向性有待强化。因此,要高校加强队伍建设、丰富工作方式、拓宽理论视野、优化育人环境,不断增强师生四个自信,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推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体系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厚积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印记、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人才之源,新时代的生力军。红色文化传递出的精神密码和价值基因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提升、大学生良好个人品质的养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营造崇尚红色文化的社会环境、推进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大学生的自觉自律,使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做到认可、认同,真知、真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重视对人才的培育,不同发展时期中都有相应的“新人”培育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在许多重要场合阐述了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性。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重要论述,明晰时代新人应当具备深厚的爱国情怀、崇高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敏锐的创新精神等基本素养,有利于加深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解,深入探索时代新人培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群众化,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途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涵盖内涵建设、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科建设、特色发展、社会服务及学术创新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精准施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人才支持,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承载着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体系的关键。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回溯到马克思身体思想的逻辑起点,深刻理解"以劳化人、以动育人"的价值导向——劳动教育关切身心健康,培育时代新人生命健康观;劳动教育关爱自然生命,培育时代新人生态文明观;劳动教育关注社会关系,陶铸时代新人公共交往观;劳动教育关怀人类命运,培育时代新人世界历史观。在此基础上,直面时代新人培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展开需要在"身心合一"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完整的人",在"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中培育多维价值观,在"多重场域"的劳动实践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内容.将协同育人机制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进而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是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呼应.面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现状,需从优化顶层设计、加...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承载着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体系的关键。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回溯到马克思身体思想的逻辑起点,深刻理解“以劳化人、以动育人”的价值导向——劳动教育关切身心健康,培育时代新人生命健康观;劳动教育关爱自然生命,培育时代新人生态文明观;劳动教育关注社会关系,陶铸时代新人公共交往观;劳动教育关怀人类命运,培育时代新人世界历史观。在此基础上,直面时代新人培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展开需要在“身心合一”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完整的人”,在“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中培育多维价值观,在“多重场域”的劳动实践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是重要的红色教学资源,能够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途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党史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精华的凝聚,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造就"四有"新人,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关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从政党维度看,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城乡平衡发展,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也有利于防范化解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风险。从历史维度看,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逻辑,它既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也能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从人本维度看,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利于缓解农村文化供需矛盾,也有利于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方法维度看,繁荣乡村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系统把握和科学运用。文化发展繁荣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化是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为教育提供了教育的资源和发展方向,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双重使命,是文化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教育,文化自信中包含着教育自信的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要通过文化教育,让更多人更深入地学习理解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热情和培养民众文化创造精神,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推进中,全面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高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且责无旁贷。"两个大局"的宏观时代背景让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一定的现实挑战,但也带来大的历史机遇。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其坚守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战胜潜在风险的必然要求,更是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社会需求,应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等方面,铸牢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