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学术界往往局限于从实践活动出发去讨论美感,因而把美感与现实活动中的实际的愉悦即满足感混同起来,该文着重从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同时又超越于实际活动的审美活动出发去讨论美感,指出美感只不相对于审美活动而存在,是审美活动所造就的主体效应:一种自由的愉悦即超越感。它不再以外在的功利事物而是以内在的情感的自我实现、不再以外部行为而是以独立的内部调节来作为媒介,因此是对于超越性的生命活动的鼓励,也因此,才形成统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于一身的“超功利性”这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的女性一方面摆脱了传统的宗教压抑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享受着身体消费对自身的救赎,另一方面却陷入了身体消费的困境.对美的狂热追求以及一系列身体消费活动,使女性身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导致女性自我的隐退.女性通过身体消费满足了男性的视觉欲望,并成为彰显男性魅力的符号.在资本增殖逻辑下,女性身体被理性的价值经济学所捕获,沦为商业增殖的器件.女性身体消费困境折射出女性解放的难题,当务之急在于引导女性建构自身主体性,走出美的误区,实现女性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自我”观是在哲学、心理学有关“自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 ,把“自我”看成是能动的、积极向上的统一体 ,认为“自我”的力量是巨大的 ,强调自我潜能与人性的充分发挥 ,充分展现了人类善良、自由、积极向上的一面。但由于忽视社会文化、脱离社会实践 ,这种自我实现最终只是一种虚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自我实现离不开社会实践 ,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 ,通过自身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人格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的讨论,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自我主义”、“大我优先”与“关系取向”这三种本土研究范式。但多数中国人可能既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也不是以“大我”为中心,同样也不是简单地以诸多的两者“关系”为取向的,而是在与众人的直接交往与间接相处的具体情境中,倾向于采取中庸之道的人际实践,以建立、维持、发展或改善自身在某群体或社会圈中的“人缘”状况。个体在某群体或社会圈中的良好“人缘”,是个体在该群体或社会圈中长期摄取更多资源的重要资本。这种以自身良好“人缘”为指向的中庸之道的人际实践可称之为“人缘取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特兰德善于把自我对象化,对自我及其所置身的世界进行有距离的观照,这种旁观者视角使得他的观察获得了某种“公正性”和“客观化”,从而打破自我和私人化,成为事件和风景的编年史见证人。主体性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形而上学的“自我”,而是陷入了悖论式循环的“递归的自我”。这种自我在场的取消,不但使主体性陷入了机械学的递归循环,也使语言陷入了类似的指涉循环。在这种状态中,自我和语言不再是指涉的和表现的,而是表演的和自我同一的。这种“最终的自我取消”绝不意味着对死亡的形而上诉求,而是重新寻回万物一体的本质同一性,以克服西方文明中主客观二元对立思维所造成的种种分裂与现代性危机。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现代家庭消费的变化郑晔消费是人们利用某种物品的使用价值或某种劳务而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它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环节之一,可分为生产性消费与生活性消费。生产性消费是“把产品当作劳动即活的个人发挥作用的劳动力的生活资料来消费”,而生活性消费是“把产品...  相似文献   

7.
消费语境下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以来,身体美学理论成为当下中西方学术热点之一。然而在消费语境下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以下四大悖论:批判“精神的圣化”与“身体的圣化”、身体的自我解放与身体技术的规训、女权运动的崛起与女性身体的消费、身体的狂欢与身体的焦虑。  相似文献   

8.
晚明人文思潮是一次以人本位为哲学基础的人性解放思潮,受其影响,“三言”尽力张扬和表现人性。作品中封建贞节观淡薄了,“失贞”的妇女不再被写成该杀该剐的“淫妇”,而是突出人的感情,突出对人格和人情的尊重,表现她们在理学压抑下正常人性人情的觉醒;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不再仅仅要求人身解放,更追寻把自己当人来尊重、爱恋的对象,获得精神解放;冲破宗教禁欲主义束缚的佛教徒,也不再幻想“西天”的幸福,而要求人生的现实幸福,发出了人性觉醒的呼喊。  相似文献   

9.
孟子思想系统中的“心”是主体与本体的合一,其展开自身意义的活动就是“尽心”的实践——即由德行彰显德性的主体活动。“尽心”的主旨有二:一是人心对天人关系的自觉,二是对自我本心的自觉。正因为如此,孟子的“尽心”说为我们现在所普遍关注的自我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课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根本问题,而自由与这一根本问题密切相关。《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基于权利话语为自由辩护,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思想自由的钳制。《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逐渐走出启蒙传统,确立了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自由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于争取自由权利这一范围,而是从政治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并在实现人的解放这一目的观照下重新思考人的自由发展问题,形成了基于“类本质”的自由观。从关注人的自由权利到关注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前后期不同的自由观之间的嬗变逻辑,才能系统地把握其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炫富”一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流行语中,不断上演的“炫富闹剧”,使得“炫富”的流行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通过频繁的“炫富”行为,我们所看到的是其背后折射出来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近年来急剧增长的现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不同于西方,更多的表现为“面子”消费,而这种“面子”消费背后隐含的是炫耀性消费的实质.究其原因,有深刻的思想根源、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不仅如此,对奢侈品的盲目崇拜也导致了国人独立精神自由发展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费希特是浪漫主义最重要、最直接的精神导师,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滋养了许多浪漫主义的核心人物,为他们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涂上了一层鲜亮的自我哲学色彩,并促使他们彻底摆脱了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费希特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对自我的解放;二、反讽创作观和人生态度;三、风格即人的审美原则;四、干预现实的实践愿望。但费希特对自我主体的过分夸大也导致浪漫主义有逃避现实、走向虚无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解放和自由相近似,解放意味着摆脱束缚和获得自由。它同束缚、不自由是相对立的。因此,解放思想通常是指从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但这种理解还是表面的。因为,这个定义对解放思想要不要马克思主义作指导,解放思想的本质是什么,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容易被“左”的和右的思潮所利用。究竟什么是解放思想呢?邓小平同志先后讲了三段话。他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旧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世内在者,由世界而言说人,进而言说人的写作活动,自然是没有错误的,但是,人并非由世界决定的,相反人是世界的决定者,人自诞生的一刻起,就在人化着世界。存在论意义上的实践是身体实践,身体的“出场”实践和身体的“立场”实践构成了人的实体性的人化自然实践和虚体性的使对象主体化的意识实践。在创意写作学视域中,创意是人自我实现的根本性实践活动,人只有把自己领受为创意实践者时,他才可能真正领受自己的生命本质并以其为基本原则来追求其自我完成,写作由此被理解为主体对其创意本质的一种领受和实现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宏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消费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马克思有许多重要论述。首先是科学地把消费区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活消费)两种。 马克思指出:生产的消费,是“双重的消费”,一方面是主体即“个人在生产当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和消耗这种能力”;另方面是客体即“生产资料的消费,生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的学理内涵与研究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消费社会的文化.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和新重组织.历史地看,我国消费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所谓"高消费"、"超前消费"、"消费早熟"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消费文化研究,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一种是对消费文明的倡导与建构,一种是对消费文化的批判性审视.  相似文献   

17.
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将人类推向了一个物质发达的社会。工业技术的革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人类的消费逐渐趋于奢侈和浪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的扩大具有盲目性。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批判视角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马克思由此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为当代消费群体的各种不当消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伴随而来的奢侈消费、享乐消费、符号消费盛行,导致一些错误的消费价值取向产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因此,推动异化消费向生态消费的转型尤为重要。生态消费是促进社会的生态化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适度消费、有限消费、低碳消费、可持续消费和需求性消费,需要政府的“引导力”、企业的“推动力”、社会媒体的“宣传力”、社会公众的“内在动力”等合力而行,共同构建生态消费社会对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提要]身体消费是彰显消费社会特征的典型方式,随着“身体转向”思潮的兴起,现代社会各种类型的身体消费与展演实践受到关注。近年来,迅速普及的抖音、快手短视频APP俨然成为消费社会对人及其身体进行展示、形塑、规训的一种技术工具。对青年、中老年、网红明星三种使用群体的比较研究表明,短视频中的个体身体景观既是对身体的展演和消费,也是一种身体管理和自我呈现、认同的方式,其并非是标准化的,而是体现出群体差异和多元特征。但这种“身体”是强调躯体、体态而与整全的“人”相割裂的身体,是技术背景下的另一种“身-心”二元论。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万历年间,文风出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曲折。由于反封建礼教的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李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童心说”,强调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三袁在李贽的直接影响下,倡导文学创作上的“性灵说”,主张文学“任性而发”,“独抒性灵”。钟惺又起来纠正公安派的“僻”与“俗”的流弊,在主张抒发性灵的同时,提出有选择的学古,在性灵里装进了“仁义道德礼乐刑政”、“孝弟忠信”这些封建性内容以束缚个性的解放,致使诗文方面的个性解放理论出现了中断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自觉 自律 自立 自由--论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实现”是个体追求的目标。大学生要达到“自我实现”,自觉是基础,自律是保障,自立是关键,自由是目标。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社会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