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中国式产业基础高级化、中国式产业结构现代化、中国式产业协同现代化、中国式产业创新现代化与中国式产业融合现代化5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式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QAP方法分析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产业现代化虽然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表现出攀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阶梯分布状态;中国式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源自地区间差异,并表现出减小趋势;中国式产业基础高级化子维度差异是引起中国式产业现代化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中国式产业融合现代化、中国式产业结构现代化、中国式产业协同现代化、中国式产业创新现代化子维度差异。应完善中国式产业现代化顶层设计、实施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加速中国式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推动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文章首先从经济繁荣、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生态文明、平安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最后用Dagum基尼系数、马尔科夫链、收敛模型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长期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各区域不断提升,且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在中西部地区缩小,而在东部地区逐渐扩大,其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从转移的时空规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等级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理背景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升,且呈现向高值集中的趋势。从收敛性来看,仅在中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但是收敛性不强,而在全国及三大地区均存在β收敛,但收敛速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相对贫困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仍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时间与区域上的异质性,即数字经济对2016年以后及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更强;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相对贫困治理是数字经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带来新引擎,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梳理数字经济影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机制,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和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乡村产业振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中介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化代表着现代文明的世界先进水平,既具有共性特征、基本衡量尺度和演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四川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四川现代化的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地区现代化发展阶段特征,对我国整体现代化进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党的二十大的指导思想,文章建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07—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维度的现代化综合水平,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推进历程与实现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2007—2021年得到了稳步提升,仅有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水平略低于2019年。进一步地,中国的人口特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避免且必须重视的问题,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关联效应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人口特征问题,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统计》2023,(3):12-29
<正>2023年2月28日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8.
<正>消费是新常态下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强调“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随后,在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县域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截至2022年,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出路在农业的现代化。农民不富,谈不上整体的富裕;没有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业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整体的现代化。在社会发展各项问题上,如果不能着力抓住人的现代化,就有可能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人民周刊》2023,(1):18-19
<正>2022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和Markov链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显著。(2)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左高右低”的“偏左”分布特征,样本期内低水平集聚态势逐渐改善,并且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形态存在差异。(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省份对邻近省份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经济转型发展、尚处于萌芽和孵化阶段的新产业,如脑科学、可控核聚变、量子信息等。近年来,各地积极部署未来产业,谋划展新位势。本文选取了上海、深圳、杭州[1]、南京、宁波5个城市作为观察对象,重点观察其在未来产业发展定位确定、重点领域选择、主要抓手部署三个方面的情况,以供成都借鉴。  相似文献   

13.
雷蕾  余勇  赵津  刘利 《四川省情》2022,(7):36-38
<正>为全面摸清“健康四川”建设背景下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进程及发展现状,近日四川省统计局组织开展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选取成都、绵阳、广元、乐山、南充、达州、巴中、凉山等8个市(州)开展,调研覆盖29个县(市、区)、111个乡(镇)。调研对象包括中药材种植户、中医药制造企业、开设中医科室的医院和社会公众,其中实地走访中药材种植户267户、中医药制造企业55户[1]、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统计学会主办,西南财经大学承办,四川省统计学会协办的第二十二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于2023年11月4日至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主题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统计科学”。来自全国统计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蔺涛出席会议并作题为《积极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统计力量》的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5.
蔡竞 《四川省情》2005,(1):7-10
在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对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系统有着强烈的客观需求。因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这一经济政治集合体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控制力、辐射力和吸引力起着愈益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初步的调研和思考,对此问题谈几点认识和建议。一、建设绿色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城市的发展也一样。城市作为一个地区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通过自身的辐射力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使它们处于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物质支撑,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要素配置效率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约束下,数字基础设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效果更强,对东北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编制好四川“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好四川省“十一五”规划要突出以空间、区域、土地、城市、环境、项目等为对象的重点专项规划。要以新的编制理念为指导;要“以人为本”考虑人的合理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注重空间协调;要既注重许可性,又注重禁止性;要既注重当代人的发展,更注重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协调、均衡的发展,力争使各个方面的重点专业规划能有利促进全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如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水等重要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等作出重要部署,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统计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以后,关于现代化的研究成为了学者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统计角度出发探讨某些领域现代化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一般来说,现代化可以作为一个动词,也可以作为一个名词。如果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个社会某方面追赶世界当时最先进水平的行为;如果作为一个名词,它可以表示达到或者接近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状态,这也用先进性表示。本文主要指后者。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CSSCI核心数据库,利用Ucinet和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历史变迁、热点趋势与未来展望。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经历了从萌芽探索的起步阶段,正在向深化发展的新阶段转变;研究成果丰硕,整体呈现校内“合作密切”、校际“单打独斗”的特点;研究主题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未来可以基于跨学科视角,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