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虽然相互贡献度较低,但加深趋势逐步显现。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逐步融合、协调发展的效应逐渐凸显,耦合协调度等级发生了明显迁移,轻度及濒临失调省份占比下降至零,初级协调省份占比不断扩大,勉强协调成为主要类型;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全局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中,“高高”型省份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低低”型省份多分布在西部地区,“高低”型省份和“低高”型省份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2.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在2022年持续发力,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度、便利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的保护政策,为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采用。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农业保险法律法规,这不利于到2020年基本形成“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本文从“两型”农业生产中农业保险法的地位和作用、农业保险法的现状及不足.农业保险立法的思考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且存在指标维度与空间维度上的双重异质性。首先,长江经济带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得分相对较高,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得分紧随其后,而治理有效得分相对较低;其次,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的分布格局,即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最后,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农村教育水平与财政支农水平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创新,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0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和30个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进行了测度,并用Dagum基尼系数对乡村振兴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水平总体较低,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提升显著;乡村振兴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省际差异;区域差异是乡村振兴差异的主要表现,但是东部地区省份内部差异也很明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4个方面的区域差异逐步缩小,但是产业兴旺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德阳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市农业、农村和农民协同共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篇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带来新引擎,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梳理数字经济影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机制,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和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乡村产业振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中介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江虹 《四川省情》2023,(8):62-63
<正>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达州市渠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理念,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衔接万达开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切实做到响应时代新要求、挖掘资源新能级、明确产业新方向、绘制产业新蓝图,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格局,推动渠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文章基于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多维视角出发,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揭示多维环境规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高西低的时空非平衡性及空间集聚特征;多维环境规制对乡村振兴具有正向反馈机制,通过环境规制→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路径产生作用;异质性视角下,多维环境规制对乡村振兴的激励效应随分位点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地区来看,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乡村振兴主要通过技术创新、绿色普惠金融、公共服务正向影响共同富裕,其中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最强、绿色普惠金融次之、公共服务最弱。因此,应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筑牢共同富裕根基底盘;着力建设技术创新引领高地,贯通科技循环通路;强化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延伸金融覆盖范围。打造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供给,力求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助科学的编码方法,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与政策效力的三维量化评价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政策工具法与PMC政策效力评价模型,对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央部委发布的135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进行文本挖掘,以实现对乡村振兴政策的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主体呈现核心聚集、协同分散特征;政策类别中,生态与社会类政策占比较低,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限制了政策效力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监测和全面反映四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四川省统计局联合相关单位组成课题组,依照全面性原则选取了54项重点监测指标形成有效衔接监测体系,进一步按照代表性原则选取了3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分别建立有效衔接指数、脱贫巩固指数、乡村振兴指数测度四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水平;从两不愁三保障、防范规模性返贫、稳定脱贫能力三个维度建立分指数监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情况;从特色产业发展、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三个维度建立分指数评价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成效。并以2015-2020年有关数据为基础,测算了全省88个摘帽县由脱贫到振兴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旨在为四川农村和全国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在新阶段统筹推进脱贫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尤其是本土人才振兴。通过调查发现,在海南全域旅游和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乡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环境在不断改善,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人才特别是海南乡村青年人才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人才引流政策激励下,回到乡村就业、创业的动机不断增强,乡村人才净流失现象正在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4.
2020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入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紧跟着的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主题,"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站在"十四五"的开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四川"三农"发展如何开好局,值得深思。为此,本刊记者针对当前重点关注的几个"三农"议题,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来共同探讨,为四川"三农"高质量发展献策建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涉农高校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对广大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新要求。广大高等农林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推动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指标,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40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分析其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良好且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横向对比发现,江苏省各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各维度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不同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保险深度、人均村卫生室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并借助匹配倍差法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高铁开通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沿线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高铁开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主要表征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而非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高铁开通有助于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反哺作用。在我国高铁建设纵深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借助高铁开通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发挥好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市(1965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攀枝花农业发展迅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65年的0.35亿元逐年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150亿元,年均增长11.6%,农业农村呈现出农民生活飞跃、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扶贫事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全面开启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9.
《人民周刊》2023,(1):18-19
<正>2022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新华 《人民周刊》2021,(6):10-10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