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庆德 《领导文萃》2005,(10):85-86
曹操爱才。赵云在长坂坡,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皆赖曹操嘱咐部下,不要伤了他的性命,赵云这才冲了出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曹操的态度好像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蜀魏两国实力一对比,蜀国若没了诸葛亮,没了关张赵马黄,也就等于没了智囊、没了大将,曹操那里却是兵山将海、谋士如云。人才多了是好事,不料,这里却有一个蒋干。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率二十七骑归回南郡,他大哭:“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的大失,在于他用了蒋干。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这一句话,盖棺论定,中国的国粹京剧也给曹操画了一…  相似文献   

2.
念缓 《领导文萃》2022,(2):97-100
铜雀耸立:枭雄的"谜题" 建安九年(204)二月,屯够了田,养足了气力的曹操带着大军围攻袁氏老巢邺城.土山、地道、长堑、灌城,足足六个月的猛攻加智取,邺城终于被攻陷. 冀州被占领后,曹操将邺城作为自己正式的根据地,继续把事业搞起来.对外自然是平定北方,在内则是邺城的大改造.  相似文献   

3.
搭配有术     
马超为父报仇,起兵反曹,攻下西京长安,兵指要塞潼关。曹操立即派曹洪、徐晃率一万人马去守潼关,给他们十天期限:十天内失了潼关,皆斩;十天外,没有责任。他亲率大部队随后就到。二人到了潼关,马超兵天天在关下骂大街,直骂曹操八辈儿祖宗。曹洪多次要出战,徐晃苦  相似文献   

4.
<正>曹操入兖州不久,兖州刺史刘岱身亡,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谋士陈宫对曹操说:"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当时,兖州有张邈,有鲍信,有陈宫,有万潜。难道这些人真的就这么差劲,自己领不了兖州牧,却偏偏要让一个刚入兖州的曹操当头领?我认为,除了因为曹操背后有袁绍的背景之外,  相似文献   

5.
许多蒙古人不说自己多少岁,只说"有了多少回",意思是过了多少个春天.在北国,季节的变换特别鲜明,春天的萌发、夏天的繁荣、秋天的萧瑟、冬天的沉寂,各有各的风采.春去春回,也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而在台湾,四季的交替不太明显,尤其在繁忙中逝去,很难被察觉,只有到月历撕去最后一张,才给人一种"又过了一回"的感伤.  相似文献   

6.
在大多数老板心里,自己既担负着引领公司发展的重任,还要保证公司所有员工都有饭吃、有钱赚,绝对是一个好老板,在某种意义上,自己还是员工的救世主,为他们解决了生存难题. 这些老板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自我意识:我给了下属钱赚,所以怎样要求他们给我做事都是理所当然.或者我作为老板,每天兢兢业业早出晚归,下属加一点班也很正常.更有人认为,经不起折腾的员工都不是好员工,等等. 但员工心里可不这么想,几乎没有人打心眼儿里喜欢加班,也没多少人喜欢在别人的手下做事,更没有多少人喜欢接受折腾,在一些员工心里,自己老板简直就是个自大狂、吝啬鬼,甚至是个"混蛋".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有不少人传言我所熟悉的一位县级干部为了得到提拔向一个企业借用了50万元钱。很多人在继续传播着这个传言的同时,也不免追问:真有这回事吗?我则宁愿相信他没有这个胆。为什么一个传言会惊动这么多人的好奇心?说起来还是人们对官场缺乏信任,对干部任用体制缺乏了解,甚至心存偏见。只要说官场的人贪污了、腐败了、搞男女关系了,大家都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只要说一个被提拔的干部送了多少礼、花了多少钱,大家就很容易信以为真。这个庞大的、在许多人看来高高在上的“神秘”阶层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是众多人关注的焦点。所以,媒体上披露的…  相似文献   

8.
公宜速去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2,(18):92-95
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老婆(公)都是别人的强,这是多数现代人的观念。但读过《世说新语》和《三国志》等书的人,大概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那时的一些人物,在对晚辈的评价上,可不都这么认为。他们倒是常常夸赞别人甚至敌人的儿子,为人家的孩子脸上贴金。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曹操对孙权的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名言,流传了快一千八百年,至今仍被许多人挂在嘴上。孙仲谋就是孙权。他是孙坚的儿子、孙策的弟弟。孙坚与曹操曾是战友,两人共同讨伐过董卓。而曹操说这话时,孙权继承父、兄之业,是与曹操鼎足而立的吴国君主,同时也是曹操最强  相似文献   

9.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尊刘抑曹,对黄巾农民起义也有诋毁。毛主席则主张 对曹操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地加以肯定。他有一次在北戴河时充满感情地说:"曹操统 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 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 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 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 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相似文献   

10.
田梦 《领导文萃》2009,(7):128-128
问题197:三国时期,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决定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这一举动十分危险,许多将领纷纷劝阻,但曹操还是率军出击,并取得了胜利。事后,曹操调查有哪些人不同意北伐计划,那些人认为要遭到曹操严惩了,个个十分害怕。不料,曹操却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并说:“北伐之事,当时确实十分冒险。虽然侥幸打胜了,是天意帮忙,但不可当作正常现象。各位的劝阻,是出于万全之计,所以要奖赏,我希望大家以后要更加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你若作为领导者,读罢此故事,有何感想?请谈谈。  相似文献   

11.
将将与将兵     
现在就领导的方式而言,有所谓的“将将与将兵”。第一个将字是动词,第二个将是名词。当年汉高祖问韩信,樊哙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十万人。高祖又问:滕婴呢?韩信说滕婴善带骑兵,其他兵则不  相似文献   

12.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08,(9):114-118
古代秘书因酒误事者真不知有多少,三国的徐邈就是其中之一。曹操曾发布过禁酒令,尚书郎(秘书)徐邈却没有遵守。有一天他喝得烂醉,校事赵达前来询问事情,徐邈回答说:“中圣人。”赵达把这件事告诉曹操,曹操大怒,要严肃处理他。度辽将军鲜于辅替他向曹操求情,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曹操这才没有处分他。  相似文献   

13.
民富论     
商品经济开启了财富闸门,为百姓脱贫致富提供了机会。南方农村有顺口溜:百万元不算富,十万元才起步,三五万是困难户……俨然一个小康村落。今天的中国人都这么富了吗?其实,莫说农村,就是京沪穗深等大城市,除了少数精英和娱乐体育界人士,谁有这么多钱?银行公布,到2005年底,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已达14万亿。13亿人口,人均过万,看上去够高。但请注意两点:一是储蓄存款不是居民充分消费后的节余,而是省吃俭用以备应急和养老的保命钱;二是这些储蓄分布不均衡,多的多少的少,不是人人腰缠万贯。所以,需要作具体分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风行…  相似文献   

14.
正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情商很高,不需要把拒绝做得太难看,用的套路经常是先答应别人,然后临时有事,编出各种理由,表示确实想去但去不成。终于有一次,惹怒了一个朋友,说你去就去,不去就不去,总是这么犹豫不决,真的很讨厌。我心里一惊,犹豫不决?我一开始就没想去啊。后来我观察了很多人,发现所谓高情商的拒绝,无论编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垫背的,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谱、易生变。拒绝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现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万别装。其实任何一个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甚至他可能比你更认可拒  相似文献   

15.
苗体君 《决策》2001,(2):3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著名的诗句在广泛地传播着,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在解读着它的真正内涵.对于走进庐山的人,不论他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能总览庐山的全貌,只有把自己置于庐山之外,距离产生美感,也才能产生对庐山的总体感觉.俗话说:局外的人最清楚.诗人苏轼早在一千年前,就用最精美的诗文提供给现代管理者一种最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后来的人又有几个能悟出它其中的奥秘呢?  相似文献   

16.
自愿     
正前年,单位组织大家为地震灾区捐款。我们科由工会小组长小刘负责,最终收到捐款800元。领导很不满意,认为我们科那么多人,捐款却这么少,明显觉悟不高,爱心不够,是工作没做到位,把小刘批了一顿。小刘感到委屈:"不是说自愿吗?"同事老王颇有城府地说:"不懂了吧?自愿是说捐款自愿,不是说捐多少自愿。捐这么少,你让领导的总结怎么写?"去年,单位组织大家为泥石流灾区捐款。小刘吸取了上次的教  相似文献   

17.
近日有个新闻是国税总局出来一个文件免收一元以下应纳税额,说是减轻纳税人负担。就像张维迎说的,这可能是一种语言腐败。其实国税总局自己也知道初衷不是说为了减轻纳税人的负担,纳税人也感觉不到不收一块钱的税是给我减了多少的税,减轻了我多少的负担。这么高调的说这件事确实会让纳税人觉得很滑稽。其他的大块头的税你怎么不说了?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一毕业我就被分到县政府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上班的第二天,办公室老主任就让我为曹操写一份对赤壁之战的总结。刚参加工作就能接受如此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不用说有多激动了。我花了十天时间采访参战人员,五天时间整理资料,三天时间深入思考,客观地分析总结了曹操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没有做到知彼知己。希望这份总结能让曹操头脑清醒,今后能多打胜仗。谁知道老主任说我写的总结不行:"曹操是丞相,你把失败的责任归结于领导,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历来是很看重面子的.最有名的人物当数项羽了,兵败于刘邦后,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也不过乌江.像项羽这样看重面子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非常多,可见面子在我们的传统和现实中确实是很重要、很微妙的东西.因此,领导不可不慎对下属的面子,给下属面子也要掌握好时机和分寸.  相似文献   

20.
<正>记忆中有这么一句俗话,即"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大致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或者基于"秀才"与"兵"的思维方式、行事风格不同,二者之间很难就某一议题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或者二者对于"理"的态度迥然有异,"秀才"相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而"兵"则认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又或者依据"秀才"与"兵"各自掌握知识、理论储备的天壤之别,二者之间完全不具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