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成都、重庆“双核”虹吸效应显著,成渝中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中部坍塌”“政策洼地”,经济发展增速相对缓慢,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相对乏力。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深度实施,成渝中部地区崛起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是将自贡、遂宁、内江、资阳4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能力全面提升为支撑的综合性崛起,最终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戴宾 《四川省情》2023,(11):12-16
<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夯实成渝主轴发展基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提出,做强成渝发展主轴,打造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脊梁”。位于成渝地区中部的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地处成渝发展主轴线上,  相似文献   

3.
吴振明  高晖 《四川省情》2023,(11):17-19
<正>区域不均衡是长期困扰成渝地区发展的难题。伴随着成都、重庆两座超大型城市的崛起,位于两大城市之间的自贡、遂宁、内江、资阳等城市出现了持续性经济增长放缓、人口密度下降、城市功能弱化等问题。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成渝地区中部城市发展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将这一问题形象地概括为“中部塌陷”问题。  相似文献   

4.
邓玲 《四川省情》2010,(7):23-25
成渝经济区是全国统筹城乡的示范区,国家在成渝两市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旨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随着成渝两市城乡统筹的顺利开展和深人推进,两市内部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但是由于政策没有覆盖成渝地区的全部,成渝两市与成渝中部地区的差距却越拉越大,客观上使成渝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的空间结构更加不合理,二元经济结构更加突出,严重制约着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情》2024,(3):33-34
<正>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四川省统计学会与重庆市统计学会共同研究构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指标主要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的发展目标进行设定,共包含6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成渝地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中,四川和重庆能否唱好“双城记”,全面增强成渝“双核”[1]经济辐射能力和带动效应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情》2022,(10):20-23
<正>成渝地区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近,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成渝地区发展高度重视,多次把脉定向、擘画蓝图。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情》2023,(11):10-11
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是成渝中部崛起的关键力量。2022年,四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58.0亿元,是2012年的2.1倍,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也相应增长,但占全省的比重有所下降,发展势头明显不及全省,亟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成渝“双圈”)位于我国西南内陆腹地,具有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发展区域,现代金融、先进制造、高新科技等产业实力雄厚,具有较高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加强成渝双城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促进成渝两市的金融集聚,扩大两个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有利于促进成渝“双圈”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成渝经济区成内渝发展轴是我国成渝地区以铁路、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为轴线最早形成的带状城市群,也是成渝地区南部最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技术等东西走向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扩张有边界,但创新发展没有终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一股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的新力量破茧而出——绵阳科技城新区。2021年,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100.48亿元,同比增长9.6%,跃居全市第一。更加从容和稳健的经济发展,为四川GDP迈上"5万亿"台阶贡献了力量,擦亮了中国科技城"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2.
成渝经济圈是我国区域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成渝经济圈构建的制度背景,以2006—2020年成渝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成渝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否能够促进成渝地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发现,成渝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能够促进当地制造业企业创新,具体表现为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双重增长;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该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促进产业集聚、缓解融资约束是成渝经济圈一体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我国柠檬主产区的四川安岳、重庆潼南两地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交会带,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川渝打造安岳、潼南柠檬产区,高质量打造成渝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成渝地区柠檬产业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丁娟 《四川省情》2022,(3):36-38
<正>2021年,在疫情反复、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全省坚持以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准确把握战略定位,立足省情实际制定方针政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全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发展支撑不断夯实,引领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成都和重庆这两座位居西南的特大城市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将成渝地区和长三角、津京冀、东北地区等跨省区的经济区发展纳入国家层次的规划,列入“政策关照区”。当前,一些经济学家预测,成都和重庆在未来的密切合作,将使成渝地区成为能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相媲美的中国第四大城市集群。如何推动成渝经济区更快更好发展,加快成渝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周边城市个个摩拳擦掌,我们翘首以待,期盼着国家相关政策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16.
功能定位: "两区两基地一枢纽" 成渝经济区,包括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是西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可以根据为"两区两基地一枢纽",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西部地区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西南地区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成渝经济区将力争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作为经济区的两大主体省市,四川和重庆在产业布局上要打破行政壁垒,把成渝经济区定位为一个整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成渝经济区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并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消息,令人非常振奋,一个全国"第四增长极"呈呼之欲出之态势.规划强调,国家要大力培育成渝增长极,使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西部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最强的区域、带动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动力引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川渝两地创新实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渗透范围最广、经济贡献最多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支撑作用。本文对区域内286家[1]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工业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探讨协同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阻滞,寻求成渝两地密切合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情》2022,(3):10-11
<正>近年来,中欧班列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大通道,带动四川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作为中欧班列开行最早和开行数量最多的地区,成渝两地共创了全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4800列,开行量占全国比例超30%,运输超40万标箱。  相似文献   

20.
成渝区域范围规划纳入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实际上由于四川和重庆的地理相近性,其各种自然资源的整合利用、文化的融合、生态保护的协作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这将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