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的公民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力克 《浙江学刊》2004,(4):108-115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存在着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公民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人性的自我分裂表现为人的"市民"和"公民"二重身份的紧张.Citizen概念的两歧性,表征着人性的分裂以及现代社会结构的内在冲突.卢梭是第一个反思现代性的批判理论家.他的新共和主义政治理论,正是围绕公民与布尔乔亚的二元对立而展开的.令卢梭忧思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现代性与道德的冲突,亦印市民的财富世界与公民的美德世界的对立.其现代性批判的焦点,是布尔乔亚的反公民性的异化本质.卢梭对现代性与人的困境的反思,对布尔乔亚和市民社会的批判,对代议制的公民参与缺失的揭示,显示了一位社会批判家对现代性的深刻批判.然而,卢梭的困境在于:古代公民的政治自由以奴隶的受奴役为代价;现代公民则以出让主权换取市民的个人自由.现代的商业社会、民族国家、民主社会,与卢梭小国寡民的古典城邦式公民政治理想格格不入.卢梭心仪的公民城邦毕竟属于业已衰落的小共同体.因而卢梭的最大困境,在于其以小共同体的美德政治模式来作为组织大社会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制度与公民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有好制度才有好公民,有好公民才有好制度的悖论,为解决这一悖论,柏拉图引入哲学王的概念,卢梭则引入立法者的概念.柏拉图和卢梭在解决上述悖论方面存在两个主要差异:在由谁来确定共同善的问题上,他们存在着唯理智主义与唯意志主义的差异;在依据什么来塑造理想国家的问题上,他们则存在着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差异.最终,柏拉图和卢梭都不得不求助于神意来支撑他们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草原就像一位美丽的温婉的少女,如今正被开矿者活生生剥掉一层皮。2012年9月的平遥摄影节,棉织场的I展厅,卢广的声音通过…部电视机,在空旷的大厅内循环播放。这里正在展出一部纪实摄影作品集,名字叫做《消失的风景》,是卢广近四年里走遍草原,对当地煤矿污染状况的记录。与摄影节展馆其它地方热闹喧嚣不同,当观看的人群走到这里,无一例外,总会驻足停留,静静地看着那些正在消失的草原风景,听着卢广一平实的讲解。  相似文献   

4.
美国社会学家论城市下等社会阶层:受排斥与贫穷[法]N.埃尔潘本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剖析W.J.威尔逊有关城市无产阶级中受压迫最重的阶层的理论观点;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人们针对他的理论进行的经验性研究:经济学家对城市大居民点就业市场上的工人行为的研...  相似文献   

5.
因为奥运会,2008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特殊的一年,当奥运圣火已经在中国大地上传递的时候,当所有国人的激情被奥运点燃的时候,我们采访到了国内惟一一位连续参加了五届奥运的资深体育摄影记者官天一先生。翻阅他的简历,有一句话引入注目:当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后,他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赴前方采访了1984年洛杉矶、1988年汉城、1992年巴塞罗纳、1996年亚特兰大和2000年悉尼五届奥运会……我们由衷感叹他与奥运会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公民身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统两种解释范武都陷入了一种自身难以调和的困境.两种范武的内在紧张,根源于公民与国家的不同价值趋向.我国公民文化与公民教育的缺乏,已成为社会全面进步的制约因素,公民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宣扬人格独立、崇尚宽容精神和强调政治参与.公民文化作为一种民主文化,对于政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农业文明为基石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缺乏公民文化的资源,因而公民文化的培育需要公民教育,在新时期必须探寻公民教育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比起5年前的亮相,在温州鞋企康奈集团30周年庆典上出现的郑莱毅举手投足间神情淡定,有问必答,回答切中要害,滴水不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的公民社会正在迅速崛起。公民社会能够沟通政府与公民,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制约政府权力,推进民主进程,有效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历史文化传统、当政者的价值理念、政治制度环境、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发展、公民社会自身的缺陷等一系列现实障碍。我国应该正视当下公民社会官民二重性的客观现实,借鉴后发国家已经成功的法团主义路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由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吴威威 《唐都学刊》2011,27(1):22-26
一个健康而有序的公民社会不仅是体现公民价值与权利的民主社会,更应该是倡导公民责任的主体性社会。在伦理思想史上,无论是机械决定论还是意志自由论都没能很好地回答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只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使我们认识到公民责任确立的逻辑前提是公民主体地位的确立,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公民责任的政治确证,是从政治意义上探讨公民为什么可以而且应当负担责任,即公民责任的政治合理性、正当性问题。公民责任实质上表现为公民基于权利作为或不作为的自由以及由此而承担的有利或不利的后果。这种对有利或不利后果的负担,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国家或社会对公民的强制,这种强制的正当性,源于国家或社会制度的正义性以及公民对国家政治合法性的认同,二者共同构成了公民责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主权在民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他对民这一概念作出了若干层次的解释。主权在民是指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主权者,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是民的最高与最广泛的层次;从分享主权者权威角度来看,公民就是共同体中的单个人格,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形成共同体,享有公共的自由与平等;从对法律的服从角度来看,契约的订立者又是臣民,是法律的遵循者和被统治者。因此,人民处于和国家的双重关系之中,既是立法者,又是守法者——法律的臣民;既是主权者,又是被统治者。对民的不同层次的解释体现出其不同的政治价值取向,对当代公民政治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叶 《东西南北》2011,(6):50-51
国美和永乐可以变成“一个人”, 但黄光裕和陈晓不能。 自黄光裕入狱以后, 陈晓与黄光裕在国美的实际控制权问题上打了一场恶仗。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2008,(7):18-18
灾难不只考验政府,也试炼着中国的公民社会。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灾救人行动中,有一股力量不可忽视,那就是民间志愿者。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大约有20万人次的志愿者奔赴一线。成都人自发地涌向采血点,踊跃献血;北京许多公益组织组织抗震救灾联合行动;一些网站发起民间募捐并得到众多网友的热烈响应;股民提出"不卖四川股"的倡议,一度引发了复牌交易后的川渝板  相似文献   

13.
李娜 《东西南北》2012,(20):46-47
(1)进入省队后不久,我就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次出国交流的机会。这是国家网球中心举办的活动,耐克中国公司担任赞助商,精挑细选了六男六女十二名运动员选送进入耐克训练营。最终的优胜者获得去美国网校学习10个月的机会,我非常幸运地赢得了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14.
我并没有找到肿块,也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发现在我胸部边缘的皮肤上有些轻微的褶皱。但正是这些褶皱,让我想起自己还没去进行一年一次的乳房X光检查。  相似文献   

15.
叔本华的人学复调与二度泛化夏中义本文认为,叔本华哲学所蕴藉的人本忧思,在其体系的各理论块板呈现出不同的价值指向,酷似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中的复调现象。人在叔氏哲学框架中并无独立地位,只是宇宙意志借以顾盼自身的镜子,故伴随认识与意志的亲疏程度,即从实用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学理论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社会学本己的使命在于直面现实的社会问题而探究其原因,并摸索未来文明的前景以及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案;而如今的社会学却面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社会关系的恶化、环境问题的深化等问题却提不出有效的理论阐释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印关系:认知与理解——解读中国高校学生眼中的印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发展在中国和世界引起了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中国高校学生对中印关系的认知程度这一角度出发,展开问卷调查,并对所收集的信息做统计分析,从新的视角观察中印关系的现状及前景,以供关心中印关系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卢梭文明与道德悖论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明进步与道德堕落卢梭社会历史观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文明与道德的矛盾。从卢梭的思想倾向来看,他是站在道德主义立场上来反对洛克的功利主义观点的。但是卢梭的道德主义不同于盂德斯鸠的道德主义,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二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孟德斯鸠是一位法国男爵,他理所当然地站在贵族的立场上来说话,把贵族的出身和荣誉放在与私有财产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孟德斯鸠对平民始终怀有一种天然的戒备心理,他多次强调:“人民的本性就是感情用事”,“人民的行动永远不是过分就是不及。人民有时候千手齐下,搞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19.
回顾十六年前,应天津社保工作的需求,《天津人身保险》诞生,1997年更名为《天津社会保险》。作为内部刊物,《天津社会保险》坚持"为经办工作服务,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职工服务,推动社保事业  相似文献   

20.
黄剑波  梅汝阳 《社会》2023,(4):97-128
舆论支配既是卢梭阐释社会状态的关键,也是涂尔干分析社会事实的重要参照物。借助舆论议题,涂尔干在改造自身解释系统的同时再造了卢梭的社会学说。卢梭认为,舆论是社会堕落的根源,需经由立法者的引导才能变成政治创制的基石。在早期的社会形态学路径中,涂尔干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了舆论、法律与社会类型的关系,在否定卢梭人性基点的同时强调了社会对人性的提升作用。为摆脱“决定论”色彩,涂尔干在与塔尔德的论战中为舆论机制纳入个体同意的条件,使社会成为符合个体本性的自然约束。在集体表象视角下,涂尔干彻底倒置了卢梭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等级序列,将社会从“压制本性”的人性枷锁修正为“提升本性”的文明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