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诗经·卷耳》抒写采摘、登高饮酒诸事,长期以来,论者惑于二事不能同为男性或女性所作,致使抒情主人公的性别众说纷纭。本文从考察《诗经》时代婚姻制度,社会风习等方面入手,论证《卷耳》主人公应是一女性。  相似文献   

2.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几十年来是全国高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古代文学教材,但囿于时代等方面的原因,从作品的题解到文字的注释,今天看来,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就入选的《尚书·无逸》和《诗经》中的若干篇旨意文字训诂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纠正性的工作,以期对即将进行的全国古代文学教材的修正和统编工作,提供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西周时,把已成书的《周易》──《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每交都作解释,叫“卦辞”和“交辞”。为使人易懂,《易经)的这些“交辞”,都用文学语言、散文、韵文的形式写成;就其内容,则反映了当时生活上的婚、丧、嫁、娶、耕、牧、渔、猎;在社会结构上反映家庭\法律;在战争上反映胜利与失败;在宗教上反映神鬼与人的关系等等。虽然成书于统治阶级文人之手,历史上一般都说是周朝文王整理编写的,“西伯囚而演(易)”。统治阶级用它卜资被统治的人们也相信它。《诗经·氓)中不是那个”氓”,在结婚之前,还占I一卦,卦象吉利,才成婚的…  相似文献   

4.
说明】 1921年8月中旬,郁达夫在日本东京附近杨木县的盐原避暑,作了十首诗以记录自己的经历与心绪,《郁达夫诗词集》将这十首诗名之为《盐原诗抄十首》。这组诗中的第一、二、三、四、五、八、九、十首,原载作者日记《盐原十日记》中,并曾在1921年10月至12月日本《雅声》第三至五集发表,第六、七首曾分别以《山中七夕》、《妙云尼墓》为题发表于1921年10月1日日本《文字禅》第五卷第十号。从诗的内容看,第一首表现对“秋来酷热”的“不平之鸣”(《盐原十日记》),第二首写山中避暑的清凉快乐,三、四两首是七夕怀内之作,第五首是给旅舍主人的…  相似文献   

5.
《诗经》诗并非指《诗经》一书中的三百篇作品,而是指后世在诗歌创作领域形成的以《诗经》为核心题材的诗作。依据创作宗旨与表现形态的差异,可分为集《诗》诗、《诗》事诗与论《诗》诗三类。集《诗》诗的出现是引经之习、用典之风、拟古之作三种因素的合力作用造成的。《诗》事诗的内容或是吟咏《诗经》一书,敷衍其篇章意旨,或是铺叙读《诗》所感,颂扬圣人之心,还有续补六笙诗之作。论《诗》诗的内容则或是专论《诗经》之技法特色,或是偏重以《诗》为法,阐述诗学原理。三者共同构成了《诗经》文学影响的一个具体层面。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诗经.国风》《爱情描写的文化内蕴,认为风诗所昭示的文化意蕴包括:揭示了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肯定和颂扬了爱情的忠贞和对婚姻的专一,张扬了在爱情婚姻上自由意识的萌发和个性的沉醒,展示了具有传统色彩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庸之爱。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五经”之一,也是当前高校和中学文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诗经》的研究有若干问题值得探讨。文章就孔子是否删诗,对《诗.序》的评价,“风”、“雅”、“颂”的不同价值,“风”中反映的周代婚俗四部分作论述,以供《诗经》教学和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所写人物甚多,不少为作者杜撰而成。但细考其中所写文武官员,多可见于宋,明两代之正史,杂史和野史笔记。然而作者写官员,并不囿于史实,限于当时世风时政的特质和作者个人的素质缘由,《金瓶梅》写官员对史实进行了“我化”处理,“近史而悠缪”,形成明显二律背反的扭结。其中重要人物狄斯彬的“我化”叙写,可视为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9.
《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是唐雪凝先生1999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新著。其特色可以用“新、实、活”三个字加以概括,即“锐意创新”、“新颖实用”、“炅活生动”。...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析《诗经》燕饮诗,再参考《礼记》等典籍,我们可以了解周代燕礼饮食的基本面貌饮食品类、饮食的制作、饮食的摆设规则、饮食礼仪及饮食的顺序.《诗经》燕饮诗是周代燕礼饮食文化的活化石,在展现周代燕礼饮食面貌方面,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仪礼·燕礼》《礼记·燕义》.因此,应该充分肯定《诗经》燕饮诗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诗经·邶风·燕燕》诗本事的解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或主女性之间的越礼相送,或称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之别,或解作分手情人做从此各自陌路的无奈诀别;现当代学者甚至从最新文献考定本诗出现了错筒,至此该诗题旨的阐释也莫衷一是。由此也足以证明,该诗堪称“万古送别诗之祖”之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发展规律看,《易经》是一部以筮书为形式的古代哲学著作;从《易经》成书的时间、作者的政治地位及成书的目的看,《易经》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易经》的思想主旨是周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与《新唐书》中关于租庸调数额的记载各不相同,当以何家为正,后世诸说纷呈,本文以记载相同的他种史籍、两书的编撰先后、前人的考辨与多种历史文献资料为据,论述了当以《旧唐书》之说为确,并就后人为何重《新唐书》轻《旧唐书》,误以《新唐书》之说为正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一个有影响有争议的人物,但在《胡适文集》里,他确实是一个古今中外思想兼容并蓄,在新文学、中国古代哲学史、整理国故、“启蒙”思想等方面都取得成绩的学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朴实平淡的语言、回旋复沓的结构、错落有致的节奏、全面分析、鉴赏《诗经·七月》的艺术特色,从而突出了它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证券法》开宗明义,通过规范证券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规范”与“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实质性理由.而“发展”即《证券法》立法的最高宗旨.本文将从证券种类、券商融资、A、B股并轨、关联交易、法律责任失衡等几个方面试析《证券法》之不足,以期能够协调“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找到二者之契合点.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新史学》与《新民说》,在倡导近代进化观、近代民族主义精神、近代国民观念等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显示出《新史学》与《新民说》宗旨相通,说明梁氏企图借新史学灌输近代进取精神、近代民族主义精神与近代国家观念,培养近代新国民,以适应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现代语用学角度同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话语理论”角度评析了毛姆的小说《午餐》的人物语言。《午餐》中人物对话充分运用了语用学中关于会话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多种具体准则或技巧,但从文学的“话语——权力”理论视角分析,这部小说恰恰是对这些“原则”、“准则”下隐含的现实社会关系和话语权力关系的揭露与反讽。这种对照表明:现代语言学从语法到语义再到语用的重心移动,还必须进一步同“话语权力”观念结合起来,这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语言系统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吴功正先生把70万家的《唐代美学史》的撰写视为自己学术长旅的第四次弹跳。而一部美学史著作有三大难题需要解决,其一为“关系”,其二为“交融”,其三为“流变”,从以三方面入手读解,指出《唐代美学史》是一部大气势、大境界并有大突破的大部分头美学史著作,是作者新近推出的一部由思辨美学走向艺术美学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假设句之范围,将《国语》与《左传》加以比较,以窥当时语言之一斑及两书文字之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