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因不堪忍受配偶暴力而杀害施暴人是大部分女性犯罪的原因。根据调查,对受虐杀夫妇女基本上适用故意杀人罪的第一法定刑幅度,学者普遍认为量刑过重并提出各种解决建议。在促进立法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科学量刑,依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考虑被害人过错、犯罪动机和被害人家属谅解等酌定量刑情节,对受虐杀夫妇女从宽量刑。  相似文献   

2.
由刘栓霞受虐杀夫案引出“受虐妇女综合症”的法律适用,并指出了它对传统正当防卫的质疑。旨在呼吁:司法实践中,在处理受虐妇女杀夫案时应当将“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受虐妇女“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重要理论依据,以体现司法公正和对妇女人身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宽缓化刑事政策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方面均得到广泛适用.但受重刑主义的影响,"严有余而宽不足"仍是司法常态,在处理极具特殊性的受虐妇女杀夫案时体现尤为明显.就定罪而言,司法实践忽视了出罪事由在此类案件中的适用;而在量刑方面,受虐妇女杀夫案涉及的量刑影响因素众多,"同案异判"情况较严重.此类案...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在其作品中多次展现了人性在受虐心理驱使下的反常行为,并忠实地将人的灵魂描摹出来。在他的作品中,施虐心理与受虐心理存在着相伴相随的共生关系。剖析其中体现出的受虐心理,可以看出俄国人对备受摧残的生命的绝望反抗,宗教意识的根深蒂固导致赎罪与受罚成为令作者困扰的主题,以及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趋死倾向,这些都是蕴藏在受虐表象下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伟 《东方论坛》2013,(1):18-22
家庭暴力受虐妇女的心理援助分为专业心理援助和非专业心理援助。全国及各地妇联、民间公益组织、医院中的心理门诊、心理咨询公司分别在受虐妇女的专业心理援助中发挥着作用。非专业心理援助中的情感支持能够帮助受虐妇女缓解应激反应,恢复信心。正式干预则通过形成社会支持的整体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给受虐妇女提供心理安抚和支持。中国受虐妇女的心理援助还缺乏社会性别理论的指导,其解决之道在于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充斥着“捆绑”和“鞭打”等诸般“虐恋”表象和形式要素,但却不是以表现“虐恋”为主旨的“色情作品”,而是以类似“虐恋”活动爱好者和参与者的游戏和狂欢的写作心态,揭示现实权力关系架构和运作中施暴一方强加于受害一方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屈辱,“虐恋”表象反映的是“施虐/受虐”实质,受虐的身体对应着受控的主体,因而从身体叙事这一特殊角度呈现出主体建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在欧茨的<他们>中,女主人公莫琳·温德尔始终处于暴力的包围中.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存在及他们的无能使她充满对暴力的威胁恐惧;家人都以对她施暴来克服自身的无能;为了克服个人的无能,她认同了暴力法则,成了施暴者.弱势群体及个体的存在以及他们的无能,是<他们>中社会和个人生命中暴力永无休止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使信仰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我们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内在心理机制.从集体无意识、末日情结、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等精神现象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中存在大量因家庭暴力严重损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事件,施暴者由于现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制裁,而不堪忍受长期家庭暴力愤而杀夫的妇女如何定罪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法院同罪不同判"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司法统一,也不利于平等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大对妇女暴力实施者的惩处力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苏童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饱受男权文化制度的压榨,其心理普遍带有强烈的社会受虐倾向,但在受虐的过程中,为了寻找精神平衡,其心理又具有强烈的施虐冲动。在施虐受虐的循环中,她们反复演绎着女性作为第二性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在对小说《恐惧》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主人公反英雄教师琼斯与学生之间的受虐与施虐的关系,指出霍克斯在最后的创作阶段中,建构后现代主义小说人物受虐和施虐的文本范式,也反映了霍克斯向现实主义创作的转向,从而达到文本的终极关怀,展示了后现代美国社会生活中人的尴尬的、令人恐惧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达到了文本世界中的受虐与施虐和现实生活中的受虐与施虐的对话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受虐是一种为了某种目标自愿为之的行为,包括肉体折磨和心理煎熬.张承志小说中为了男儿之美的展示,存在大量受虐现象,这与其成长的年代和血族出身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孕妇受虐是中国和世界的常见现象,它不但对孕妇的生理健康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生育、婴儿、家庭乃至社会都有消极作用。人格、心理、社会、文化、效用等视角都可以对孕妇受虐现象作出理论解释。鉴于该现象的多元化原因,社会工作者应该整合微观和宏观工作技术,预防孕妇受虐现象的产生,舒缓和治疗其消极后果。当然,体现实践智慧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清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塑造了狄希陈这个严重"惧内"的人物,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看,他的行为具有一种受虐倾向。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综合能力不足等因素使狄希陈产生受虐冲动,希图以妥协、消融进强大外在世界的方式获取安全感。这一过程具有强迫性、自伤性,并最终导致受虐倾向的形成。在大量明清小说作品中,以"惧内"为表征的这种倾向的普遍出现代表了一种社会异动,颠覆了传统伦理纲常的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5.
论女性罪犯关押期间心理表现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罪犯在服刑关押期间,大多表现为心理上的双重性:渴望家人关心却又害怕家人关怀;不关心世事却又敏感多疑;冷漠保护自己却又渴望得到真正的关怀;不相信狱警却又需要引导;同室相戒却又需要相互帮助等.针对这样的双重心理,可采用家人弹性关心、帮助女性罪犯树立自信心、有效防止攻击性行为发生、消除戒备心理等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使女性罪犯的心理状态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6.
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然而,由信仰所衍生的迷信、邪教和恐怖主义等异化形态始终困扰着人类。无疑,社会经济因素是使信仰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成因。文章就试图从集体无意识、末日情结、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等社会精神现象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7.
<青春之歌>是典型的女性写作个案,杨沫以女性细腻的笔触揭示了革命的心理内涵和文化功能,在革命堂皇的正义性下掩盖着许多秘而不宣的动机、欲望和幻想,在心理体验的层面,革命是最富幻想性传奇性的审美意象.而且林道静的革命激情还交织着更加隐秘的女性欲望满足长期历史压抑形成的服膺男性价值、逃避自由、受虐情结.  相似文献   

18.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然而,由信仰所衍生的迷信、邪教和恐怖主义等异化形态始终困扰着人类。无疑,社会经济因素是使信仰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成因。文章就试图从集体无意识、末日情结、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等社会精神现象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9.
对家庭暴力的心理学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家庭暴力问题及其成因。文章涉及心理学理论对家庭暴力成因的分析,家庭暴力中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心理特质分析,暴力发生过程双方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文章还对运用心理学知识防止家庭暴力的一再发生做了探讨,以期能为受虐妇女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2000--2012年以来的十余年间。以妇女权益保障为导向的家庭暴力专项立法研究蓬勃兴起。学界主要围绕专项立法的必要性、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家庭暴力界定、民事保护令制度构建、妇女受虐杀夫的定罪量刑等展开研究;研究方法从惯常的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拓展到实证研究与行动研究层面。本阶段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立法机关将制定家庭暴力专项法纳入今后五年立法规划,澄清了许多观念误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制度性设计。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确立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目的与宗旨,界定核心概念,设计关键制度无疑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