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检视夫妻忠实义务制度,不难发现,其在司法实践运行中有某些障碍,在夫妻忠实义务规定方面也存在某种缺失。为此,完善夫妻忠实义务规定,还有必要提出一些立法构想或建议,如,尽快完善相应法律规定,将夫妻忠实义务确定为离婚法定事由,尽快构建夫妻婚内民事责任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法对私法的适度渗透。  相似文献   

2.
2001年《婚姻法》第四条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夫妻应当互相忠实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我国现有婚姻法律的相关规定之下该规定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没有建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对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共同侵权人的立法处于空白状态,对于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的界定也不全面,这就导致夫妻忠实义务的规定形同虚设,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探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践中恶意支付大量小面额货币的现象层出不穷,反映了我国相关法律在实际应用中与立法初衷的分歧。对于遭遇恶意支付大量小面额货币行为的救济,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鉴于恶意支付大量小面额货币行为的不同类型,文章分别从私法与公法角度出发,分析恶意支付大量小面额货币行为的法律形态,确定在私法与公法上的救济途径。同时借鉴域外立法,完善相关救济途径,更好地避免此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英烈精神具有的双重公共利益属性,对其保护有私法救济和公法保障两种路径,但均存在局限性,导致公法与私法未能有效衔接,难以实现最佳社会治理效果。由于英烈精神与文化引导的国家义务高度契合,同时《英雄烈士保护法》蕴含公共文化法益,有助于建构公共文化法律秩序,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完善《英雄烈士保护法》,增设适合于文化领域的处罚协商履行方式,以达到既追究适当的法律责任、维护公共文化法律秩序,又促进公法效果与私法效果的融合;既达成社会治理目标,又教育侵权行为人,实现预防破坏公共秩序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婚姻法修订过程中,夫妻间忠实义务议题备受关注,争议颇多,也曾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而暂告段落,但司法实践中对夫妻忠实义务的保护不力,又一次将该议题推到前台。从夫妻忠实义务的法律性质、保护现状以及完善途径等角度综合分析,夫妻要求对方忠实是一种带有人格权性质的身份权,属于请求权范畴,具有对世效力。当前司法实践对其保护相当单薄,应确立损害赔偿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私法关系在公法的"管理"下其"自治"权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私法权能的限制带来的是在公法上合理补偿的正当要求。在对待私法物权公法限制的补偿上,应以私法物权所有人损失程度为标准,而不应完全以公法对私法物权限制程度为标准,应视公法对私法物权限制之目的与限制之程度区分是否补偿。  相似文献   

7.
加害人不明时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这一制度设计在法理上无法证成其正当性;如果以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违反协助查找义务和作证义务,要求其对受害人承担私法上的侵权责任,则是混淆了公法、私法两种不同的法律责任。另外,该条也不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故,《侵权责任法》第87条应该删除,应由刑法和社会法分担该条的救济功能。  相似文献   

8.
医师忠实义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医师的忠实义务在于促成利益信赖模式的医患关系。医师的忠实义务源于医学伦理和民事法律,内容包括医疗信息公开,经济利益相反行为的禁止,健康利益相反行为的禁止,期待利益相反行为的禁止等。如果医师违反忠实义务,应给予患者一定的精神抚慰金。  相似文献   

9.
无权行政与民事侵权行为之间异同共存,我国目前将无权行政纳入民事救济而不是行政救济制度体系值得商榷。无权行政并不就是民事法律行为,将其纳入民事救济主要缘于私法理论与制度较公法发展更早、更完善。将无权行政视为行政相关行为并适用行政救济机制,虽具备可行性,但在操作上会遇到诸如无权行政无法纳入行政复议救济、对相对人的损害赔偿不利、无法适用公法原则和规则等若干问题。无权行政回归行政范畴并适用行政救济途径,必须确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设计:针对无权行政的正当防卫制度、行政委托制度;厘清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之间的界限;严格公务形式要件和手续程序。  相似文献   

10.
对于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导致的工伤保险待遇差额给付问题,应当基于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模式,明确公法规范在私法上的效力,承认社会权损害的公法救济与私法救济的兼容性、工伤保险的保险责任和用人单位侵权之债的包容性。依效率和公平原则界定工伤保险基金给付义务、依过错责任及激励原则确定用人单位给付义务并调适两者之间的给付边界,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伤保险待遇差额给付规则。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怨女》不仅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银娣自己的救赎史。小说描述了“怨女”银娣坎坷悲剧一生,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展现了娘家的乡下生活与婆家姚家大家族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两者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银娣虽然改变了物质生活,但是精神生活却陷入了荒芜,姚二爷的身体残疾和姚三爷的无情将她的梦彻底地粉碎。银娣的反抗、挣扎跨越了时空,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个体和群体的象征,张爱玲实际上是希望通过银娣的实践和经历,来探寻女性的摆脱命运之路。《怨女》有很多张爱玲渴望诉说之言,只是这些言语隐藏在文字和显性进程的后面,如果能够采取“显性进程”和“隐性进程”理论阐释《怨女》,将会使深层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揭示起着重要的作用。《怨女》显性进程围绕婚前、出嫁、婚后、偷情、分家、借债、躲债等情节展开,而隐性进程则隐藏的是造成银娣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在父权的社会中银娣希望通过婚嫁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这条路是十分艰难的,小说中显性进程和隐性进程相互之间形成呼应、衬托与补充、完善,使得《怨女》的主题更加丰富,银娣的形象更加丰满,其哀怨更加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有关夫妻人身关系方面的规定,仍有许多不尽完善之处。特别是对夫妻之间应当具有的一些重要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作出全面的规定,内容上仍显粗糙,不能适应中国新时期婚姻家庭关系发展变化和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建议在今后修改《婚姻法》或制定《民法典》时,对夫妻的忠实义务、同居义务、夫妻生育权和家事代理权等重要内容作出相应的规定,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  相似文献   

13.
尽管在2001年4月,我国对1980年《婚姻法》进行了修订,但对离婚的原则界限仍然是“感情确已破裂”。然而夫妻感情不是夫妻关系的全部,感情破裂并不意味着婚姻关系的解体,因此把“感情确已破裂”作为裁判离婚的标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建议以婚姻关系破裂代替现行的感情破裂。  相似文献   

14.
婚姻礼仪不仅是乡村社会中婚姻关系缔结的必要程序和婚姻合法性确立的重要标志.而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关系到乡村社会中的婚姻形态和社会形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婚姻仪式与其意蕴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迁。在乡村社会正逐步经历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作为反映社区文化概貌与乡民生活意义的婚姻礼仪正在经由传统向变异变迁.其仪式正由神圣性向娱乐性变迁.仪式意蕴正由社会性向私人性过渡。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婚姻法结婚制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育人们的婚姻理性,避免不完全信息与有限理性对婚姻合作均衡的破坏。夫妻关系制度应赋予婚姻主体在法定框架内自由设置夫妻权利义务清单的自由。而在离婚制度方面,应确立"婚姻期待利益严重损害"的诉讼离婚标准和"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保护原则",并建立无过错离婚的女方合理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代“婚外恋”现象伦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传统的婚恋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婚外恋"现象尤为突出,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尽管不可以对"婚外恋"现象一概而论,但是它的日益严重却应当引起人们对当前伦理道德的沉思.如何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婚恋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医师专业人士责任是以委托关系为依据,直接由医师本人承担不利后果的一种责任方式。它不同于我国现存的内部责任理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采用这种责任方式。具体来说,其主要有“高度注意义务违反型”、“忠实义务违反型”、“说明义务违反型”和“保密义务违反型”四种类型。在内部责任理论不能有效化解医患关系危机的前提下,医师专业人士责任在义务分类及责任承担等I'.-1题上颇有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源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初心使命、政治品格,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源头的最新概括和提炼,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践行精神、"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先进性、实践性、革命性、政治性等鲜明特征。伟大建党精神对真理的追求与理想的坚守,表现持续的先进性;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体现鲜明的实践性;伟大建党精神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彰显彻底的革命性;伟大建党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突出的政治性。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强党的精神之源、强国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理想之真、初心与使命之善、品格与德性之美,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伟大建党精神让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是强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为救国、兴国、富国提供精神支撑,是强国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从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连接点,从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为着力点,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知、情、意、行协同发力,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9.
近代湘人精神世界有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向,其转折点在1895年。之前,湘人精神世界被保守意识、忠君意识和偏执意识充斥。此后,开放求新的趋向、追求民主的趋向以及理智自知的趋向日趋勃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第二部小说《加里克年》中的两个重要意象:加里克剧院和怀河。认为剧院的虚伪与欺骗性象征着主人公爱玛与她的情人法拉之间虚假的感情,而怀河的现实性象征着爱玛与她的丈夫大卫的婚姻现实;指出怀河对剧院的破坏预示着婚姻最终战胜爱玛的婚外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德拉布尔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