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听好友说我是“大美人”,狂喜。可为表谦虚之意,便惺惺作态重新注释一遍其含义:“大”——我的个子大;“美”——心灵美;“人”字自不必说。这样显得好听点。  相似文献   

2.
论梅雪关系     
梅花开与下雪有着同期的时间关系,这引发人们对梅雪关系的认识。对梅与雪生态关系的认识,归纳起来有3种:一是从对立观念出发,用梅花冲雪开放演绎其傲寒品格;二是从相和观念出发,用梅花“雪里开花”来表明其高于其他草木的情操;三是从同化观念出发,把梅同化成冰肌玉骨的“霜雪美人”,赋予梅花崇高的人格。虽然对梅雪关系的认识不同,但世人无不以梅与雪的关系来赞美梅花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3.
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花色是梅花的关键审美属性 ,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美学意义。梅花作为审美客体有三种存在状态 ,即“物态审美客体”、“物化审美客体”和“物态化审美客体” ;相应地 ,梅花花色之美分别展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并主要体现为“优美”和“壮美”两种审美价值类型。梅花花色之美的绝对性源于梅花花色独特的自然属性。梅花花色之美的相对性主要是指 ,梅花花色的美感因环境因子的衬托而凸现。  相似文献   

4.
宋代诗学“平淡”美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思维特征上,“平淡”具有集大成意识;2.审美特征上,“平淡”是一种老境美;3.情感特征上,“平淡”体现出处穷而淡然、淡泊却又不失进取的超然心态;4.鉴赏特征上,“平淡”以隽永深长的滋味为审美取向,由此演化出宋人鉴赏诗歌的新方式──涵泳。“平淡”在宋代诗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长华 《华人时刊》2005,(12):55-55
上世纪初,国民党宣布了“梅花是中 国国花”之后,一些人在很长时间里曾经 “敌我分明”地避讳谈梅花;尤其是台湾上 世纪七十年代曾有一首叫《梅花》的歌曲 在东南亚大流行,一唱就令一些人神经紧 张起来。其实,梅花作为台湾的标识并非台 湾的“专利”。六朝古都南京市1982年宣 布“梅花是南京市花”,并确定每年2月底 3月初举办“国际梅花节”,广邀海内外宾 客来“赏梅探春”,以繁荣当地旅游经济。 可以说,梅花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同根 文化。正如每一个省都有她的省花一样,梅 花作为我国台湾省的代表花毫不奇怪。 说起台湾同胞喜欢梅花,与其地理气 候有一定关系。台湾气候暖和,虽有冬季, 但与北方那样普遍银妆素裹却有很大差 异。所以,梅花在台湾并没有像祖国大陆北 方那么多,只有台东、嘉义以北有一些,每 年10月便开花,而且花香远不如大陆北 方。历史上台湾不但有著名的梅花产地(如 南投县雾社梅峰等),而且台湾不少地区经 常出现冬天未临梅先放奇观。2001年中秋 节过后,台东的肥池上乡、关山镇、东河乡 山区,就有将近二分之一的梅树开花,簇簇 梅花迎风摇曳,颇有清静高雅之美。对这种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8,(6):57-57
位于南美洲的阿根廷,是世界著名的盛产美人的国家,世界各种选美大赛上,都能见到阿根廷人的身影。但在近日,阿根廷却出现了让“美人”难受的事情,因为有一些被认为长得不好看的“丑人”要求向“美人”征税。这次对“美人”的“反击”是因相貌欠佳而从小备受歧视的“丑男”艺术家冈萨罗·奥塔罗拉发起的。  相似文献   

7.
<正> 研究《楚辞》者,向耒多解“美人”,少说“美政”。就是对于“美人”也解说纷歧,不能一致。至于专论“美人”“美政”者,到今天还没见到。是由于“美政”不重要吗?显然又不是。何其芳同志早就说过:“要研究屈原的思想,首先应了解他心目中的“美政”。这话道出了关键问题。如能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美政”是屈原和他的作品的主要问题。今特并提出来,发表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8.
有史以来,女性美的光辉一直照遍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包括语言领域在内。语汇宝库里,“美女”众多,各呈异彩,远观近视、横描侧绘,用女性美的任一侧面来代替美女本身,曲尽其妍。其形成的途径虽多这“借代”一种,但借代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从而孕育了众多的佳丽姊妹。一、容貌系美人之美,莫过于貌,眼耳口鼻,眉发额颜.一点一划,无不天心独运。任举一端而众美皆至,故可分为七类。眉类──美女之眉以弯曲细长者为美,形如蚕蛾的触须,故习用“蛾”来表示眉。《诗经·卫风·硕人》:“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相似文献   

9.
“反传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兼论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王畅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历来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见:一是“国粹主义”论,认为传统文化伟大卓越、至美至善,因此给予和盘肯定,主张全面继承和发扬;一是“全盘西化”论,认为传统文化一无...  相似文献   

10.
美人意象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人”(或“佳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最频繁的原型意象之一。她包含三重境界:“美人”意象的文化原型是巫觋,以“美人”喻君或君子构成源远流长的象征艺术传统,“美人”回归女性本体,成为审美观照的美的对象。这三重境界使“美人”成为古代最具魅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意象。  相似文献   

11.
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阴柔美郁桂平在美学史上明确提出了阳刚美与阴柔美的概念,“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开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  相似文献   

12.
重评“二美合一”说──兼论《红楼梦》脂本、程本之差异白盾“二美合一”说是《红楼梦》讨论中的热点之一。它牵涉到曹雪芹原稿的根本构思的思想倾向与审美情趣,是解读“文本”和探寻脂本、程本不同面目与性质及作者思想取向的重要命题。百廿回程本《红楼梦》流行近两个...  相似文献   

13.
美的默读     
毛志成 《社区》2013,(35):50-50
世上一切真实的美,尤其是深邃的美,包括美景、美物、美人、美文,是需要默读(即“心读”)的。若是只停留在目读、口读、喉读、手读(即鼓掌)的“美”,往往是浅层的或虚奢的。例如美景。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游者见了之后若是一味惊叫,大喊“太美了!太奇了!太绝了!”,或是只忙于拍照留念,  相似文献   

14.
“兴趣──素质──育人”的办学思路,经实践证明,成效显著。为培养21世纪社会的建设人才,必须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这一办学模式。改革的要点:一、优化课程结构,规范学科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创设氛围课程;二、优化教师队伍:建立基本功考核制度、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设立教师水平等级制度、重视教育科研;三、深化兴趣教学;四、优化设备手段:建设校内“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学生、教师与家长的电脑软件网络、充实功能室。  相似文献   

15.
陶瓷是人类发展史的永恒载体;《红楼梦》中隐含着一部陶瓷文化之精史.一、在曹雪芹笔下,处处都闪烁着陶瓷艺术的宝光.前80回,至少有10回书则多处写及100件以上的陶瓷器具.最集中的是写贾府鼎盛时期生活的40、41回,名品荟萃,美不胜收.二、《红楼梦》集陶瓷发展史上名窑名品之大成,如始于唐五代、盛于宋代的定窑及其产品白粉小碟,北宋的汝窑及其产品“汝窑美人觚”、“汝窑花囊’,大观窑及其产品“大观窑大盘”;明代瓷器旷世精品甚多,如成窑所制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官窑所制的脱胎填白盖碗,宣窑斯制的精巧粉盒,还有“美人耸肩…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针对目前学生鉴赏能力低下,想象能力贫乏,创造能力缺乏的情况下,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文学鉴赏:抓“文眼”,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的欣赏品味作品的情感美;求同辨异,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间读体会作品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17.
《十日谈》以绵里藏针的讽刺实现对形美实丑人物的暴露和陈腐事物的否定。这讽刺轻松宽容,尽量把金刚怒目式的批判裹在温情谐谑的外衣里,象蚊子叮人,虽不痛但辛辣绵长;以慧敏巧说的机智表现对形丑实美人物的赞颂。语言机智者迅速发现矛盾产生联想,以巧妙的借喻说明问题。行动机智者知计疾出(急智),在意外情况下几乎不思考就作出反应、压倒对方;以不动声色的幽默肯定正面人物、责备缺点或否定消极因素,同时,造成二种风趣温和的情境,使其在作品中起到“卤汁”的作用,让人物故事都浸润“卤味”,于醇厚中透出明朗和机警。  相似文献   

18.
“语丝”时期,鲁迅创作了许多大篇幅的杂文,将叙述、议论、抒情有机融合,全文有着逻辑较为严密、说理纵意挥洒、行文委婉曲折的整饬美和洒脱美。这些杂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体风格:一是选取社会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地写出其中深蓄的非凡的人生意义;二是显示出作者睿智的思想和天才般艺术功力;三是作品具有委婉含蓄、隐晦曲折的审美结构;四是充分显现出散文“散体构思”和“纵意挥洒”的体式美;五是具有诗意美和哲理境界;六是显示出高度个性化的体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黄震云(《离骚》若干兴象解说)一文(刊《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5期),对《离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占卜”、“练要”、“求媒”、“美人”、“凤皇”等若干兴象提出了一些新解,读后颇受启发。然就《美人:楚文化背景下的忠君斥奸的审美理想》一章中对“迟暮”之解释,却不敢苟同。其文说:“《离骚》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因为草木零落,故自屈原自疏已有相当长的时间,迟暮是说美人会把他遗忘,不是年老之意。因为年龄大小与用人为政并无必然关系。美人就是君主,故下文‘伤灵修之数化’。”作者将‘’美人”释为…  相似文献   

20.
“雪落着……”/ 美丽的静默,/冷冻成一座雕像。/ 目光摔倒在路上。/心说:/那里梅花开了。” 这是印在《诗神与爱神》背面的一首诗,题目为《远山》。它很美,但是“目光摔倒在路上”却打破了静态的美的平衡,“目光”先于身体前去寻梅,“摔倒”而不停止,原来终于看到“那里梅花开了”。诗人孙国章对美的执意追求,塑造得何等动人! 对美的追求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诗人作为共和国历史的见证人与生活的参与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