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纪回眸——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嬗变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毅 《东南学术》2000,(2):88-96
在自1898年诞生以来的世纪风云中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经历了数个关键性阶段 :张之洞“中体西用论”—晚清“国粹主义”—“东方文化思潮”—“学衡派”思潮—“中国本位文化论”—“现代新儒学”。在这百年心路历程中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在逻辑的发展上固然不乏有其理论体系不断创制更新和主观心态日趋平实开放的“变异”方面 ,但它作为同一种社会思潮的整体连贯性即“遗传”基因却从未中断过 ,而且在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本质所包含的三个层次(中西之争、古今之争、阶级之争)上 ,均凸显了三个极具传承性的基本特征 :(一)在“中西文化观”上 ,具有一定的文化融合意识与笃固的民族本位立场 ,“中体西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泥足深陷的思维模式 ;(二)在“古今文化观”上 ,具有相当的批判求新精神与强烈的回归传统愿望 ,“返本开新”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执迷不悟的一贯主张 ;(三)在政治思想和态度上 ,具有复杂的社会政治取向与整体的改良主义性质 ,反“激进主义”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不约而同的政治论调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并未产生真正的学术化科学化的文化研究,使迄今中国文化研究仍然在政治的急功近利与传统的思维模式夹击之下不能脱身。目前流行的“大文化”概念,其实是掩饰这一方向性偏差的谬误。科学实证是中国文化学术走向现代的必经阶段。科学实证方法将根本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把中国文化研究送入正轨。这也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文化观是江泽民关于文化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江泽民同志结合当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对毛泽东文化观和邓小平文化观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江泽民文化观既科学地把握了文化在当今的重要地位,也深刻地阐明了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并体现了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继承性与时代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思想已被广泛地研究,尤其是他的文化观,近一、二年已有开拓性研究,但许多人注重了对其文化观精义的探讨,对其意义和影响的发掘.而忽略了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观察。梁漱溟是站在当时的时代看文化问题的,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相关。因此,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方面阐述其文化观的成就与困境。  相似文献   

5.
“易和哲学”是“易”思维与“和”思维的辩证综合,是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层结构与中国哲学思维的创新范式。在当代,“易和哲学”契合全面协调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构成了反思批判现代性文明和创建社会和谐发展观的中国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构筑中西文化整体协调发展的文化观问题已凸显出来,而系统科学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方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方法是构筑中西文化整体协调发展的文化观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发展观的变革与思维方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观同认识主体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发展观的变革与思维方式的演变是认识的历史和逻辑发展有机结合的表现。2 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观及其思维方式经历了四次变革:经济增长发展观与纯分析思维方式;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观与纯抽象思维方式;可持续发展观与纯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科学发展观与系统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评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几乎是梁漱溟一生的事业.1921年,梁激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这就是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三期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在他一生中一直没有改变,以后的工作只是在哲学上给以论证.梁漱溟的文化观在思想发展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标志;后期则集中表现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和《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中.前期的文化观主要是提出了人类文化三期发展说,并预言未来的世界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后期文化观则  相似文献   

9.
回顾中国学术史,文化相对主义像一个幽灵,隐现于中国学术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艰难历程之中,近些年来文化相对主义思潮又重新在中国学界活跃起来。 文化相对主义的文化观是一种自足论的文化观。它对文化的相对性、特殊性、多元性的坚持正是建立在此种文化观的基础之上的。 就其价值论的出发点而言,文化相对主义是一种文化决定论的价值多元论,在这种决定论下,人不过是文化这一自行运转的庞大机械装置的“齿轮与螺丝钉”而已。  相似文献   

10.
1998年4月27日到29日,由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学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共同主持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化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术研讨会” 暨第二届年会在天津市委党校顺利召开。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文化和文化哲学 与会代表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文化、文化哲学和文化观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大文化观"视野下,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中国古代"雅俗文化观"起源于奴隶社会,在儒家思想体系逐步完备并成为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它实际上成为剥削阶级的真理标准、道德标准和审美标准.社会主义"雅俗文化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摒弃旧雅俗文化观鄙视劳动人民、排斥俗文化的观念与方法,科学揭示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方近代地理学是中国近代认识西方文化及科学的入门学问和变革传统观念的利器。中国中心观是阻碍文化交流和学习的瓶颈,其变革过程是曲折而艰难的,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世界观、文化观和思维方式转变的理解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取向看中国传统思维的缺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系统。从价值系统着眼研究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深人考察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根本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和扬弃,从而促进现代文化的发展。为此,本文拟从价值取向作为切人点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某些不足作出理性反思。从现代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人们按照一定方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实质上是人们对外界信息、感性材料进行综合研究、加工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主体是思维的转移系统,而人们在思考某一特定对象,解决某一问题时,总要运用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的取向──价值目标联系着人们的…  相似文献   

14.
论传统文化观与当代多元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共同体与现代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广义文化观 ;从梁漱溟文化中性论和梁启超的民族劣根性分析、美国传教士的有色眼镜与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批判诸方面评价了狭义文化观 ;从中国文化生态基本面貌、三种文化形态的局限性、多元文化的价值迷失、弘扬主导文化、培育文化合力诸方面探索了价值观的文化困惑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与西方不同,在建国之初,中国从文化生产实践到文化生活方式都具有鲜明的农业社会特征,以电影、出版、广播等为代表的工业形态的文化商品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通过国家统筹进入群众生活,并逐步构建起当代中国工业化特征的文化生产方式(基本制度、生产技术、市场主体)和文化生活方式转变的基础。这种从文化观到文化实践的转变与当代中国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基本主线呈现出一种历史性的同构关系,并体现出不同于西方的农-工结合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 与鲁迅独特的人格、经历和思维方式相联系,他对中外文化的价值判断取向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而且与哲学观、社会观显著的质变形态不同,前后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较为稳定的文化观的个性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选择、继承的,而对待西方文化,则是在肯定吸收中改造扬弃的。当然,其中也有过激或片面之处。但是,一方面我们不会无视其主客观的局限而刻意回避它,另一方面,也不应因此局部而否定它整体上的科学性和认识价值,因为这是中国100多年来的文化发展史作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王树林 《学术探索》2004,2(8):25-28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民主的现代转型。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现代文明作为审视民主政治的价值标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渐进改革作为民主政治的价值实现方式,务实主义的观念模式,试验性的方案选择和迂回式的改革发展战略,共同形成了中国政治体制渐进改革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张丽 《齐鲁学刊》2003,(3):133-137
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洪水灾难等神话题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也在形与神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殊思维方式 ,显示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法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然而 ,由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宗法式的社会结构及专制集权的政治构架 ,导致了其特有的法律文化现象 ,即法律的工具主义化和德主刑辅、礼法合一的法律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必然导致人治。这种文化观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 ,要解决这一冲突 ,建立现代法治 ,法律至上的理念的建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九海  韩强 《学术论坛》2005,42(6):25-28
从哲学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性思维、人本思维、整体思维、和谐思维经过创造性诠释与现代转换,可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