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推进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数对长株潭三市进行评价,发现其生态城市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环境规制水平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粗放的对外贸易不利于生态城市建设,高水平的FDI引进能对其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必须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从经济的发展、自然的维护和社会的和谐三方面因地制宜进行建设,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又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于制度建设,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从注重理念、理论建设发展到制度建设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目标既要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又要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类型的制度:第一类属于政府监管性制度;第二类是以市场主体交易的形式来实施的制度;第三类属于救济性制度。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是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各种制度;理顺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试点实践。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宁夏处于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生态脆弱,生态建设难度大,因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宁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笔者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借鉴东部典型区域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梳理了宁夏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绿色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改革政府考核机制、加快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宁夏处于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生态脆弱,生态建设难度大,因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宁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笔者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借鉴东部典型区域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梳理了宁夏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绿色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改革政府考核机制、加快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国家扶持中部地区的有关政策,是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国家赋予山东的又一重大区域政策.加快沂蒙革命老区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省级协调推进机制;加快编制沂蒙革命老区总体发展规划;加大政策争取和落实力度;尽快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加强与全省重大区域战略的协调;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淄博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城市功能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从城市规划、带动作用、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阐述了影响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通过明确规划建设重点、推动中心城区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着力加快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和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等措施,以达到加快淄博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化理念及其倡导的行为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生态文化建设是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生态城市内在之魂的建设。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导,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巨大推动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是维护巩固生态城市建设成果,使之持续改进的保障。发展生态文化,提高全民族生态文明和道德修养,对于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不仅要防止城市病,而且要让农村居民特别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居民享受城市文明而又不破坏生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集中在中西部山区,多数是国家级贫困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农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海南省白沙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农村建设做了有益探索。白沙个案表明: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国家必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农村建设,优先安排资金,按生态文明的理念改造贫困村庄的住房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当地居民既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居住条件,又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特别是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其既繁重而又紧迫任务。而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及本质,高度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正在建立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加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推进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抓手。福建具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基础条件,必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永中 《江汉论坛》2008,1(2):119-121
本文从封面、插图的角度考察<新青年>杂志"人"的视像的演变.文章认为,<新青年>杂志早期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后期倾向于以底层阶级或革命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视像的营造.视像话语变化与文化思潮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周世中 《文史哲》2003,(4):97-98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朱奇志 《江汉论坛》2004,4(5):87-90
龚自珍和鲁迅一生都与"梦"结下不解之缘.龚自珍的"梦"是忧患的宣泄,理想的升腾,往事的感怀,做的大凡是美梦、好梦、奇梦,体现出绚丽浪漫的色彩;鲁迅的"梦"则远远溢出"梦"之常态,成为内心黑暗影子的暗示和强化,做的大凡是苦梦、噩梦、毒梦,播撒出阴森愁惨的"鬼气".这种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先觉者各自不同的心理个性和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