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2):114-117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动力思想主要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居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6):159-160
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经典作家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论述。但是,他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探讨都是根据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进行预测或逻辑推理而得出的,这些结论基本上都停留在生产关系动力层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苏东剧变, 相似文献
3.
夏文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5):87-92
创新是社会主义活力所在,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在。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当代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他既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辨证地统一起来;既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又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体性因素与渗透性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了重大创新,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振兴中华奠定了千秋基业。在毛泽东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指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创新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江泽民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创新问题作了一系列深刻而精辟的论述,从而使邓小平的创新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外交思想是在长期的外交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和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相关,并具有与时俱进性.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形势,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战略思想,对我国当前及今后的外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经济发展动力论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完整的动力体系: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民群众需要与利益的满足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外部推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子动力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合动力,由此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龚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7):350-353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0.
施维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1):14-15
本文认为 ,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 ,是贯穿整个邓小平理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研究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 ,对于当今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 ,文章探讨了邓小平生产力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并结合中国实际 ,对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天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11-15
邓小平通过对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在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状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思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以国情为依据,强调了"切合实际";落脚于为民、富民,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经济社会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突出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粤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12
"政治发展"这一政治学术语是20世纪5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首先提出并阐述的,其含义是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的调整与变革。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是由政治发展的目标、动力、途径和保障组成的严密科学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观的集大成之作,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时代和个人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思维是把思维的视觉从传统转向现代化,转向世界和转向未来。文章探讨了邓小平创新思维的5个特点及其3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屠文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4):25-29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 ,悉心研究中国国情 ,了解掌握社会各个阶层经济结构和政治态度的变化 ,承接与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学说 ,形成了创新、务实、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国两制”等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的充分验证。 相似文献
15.
黄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4):35-39
人才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创立了顺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激励理论 ,这一理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从江泽民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科学论断 ,到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决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激励理论日臻成熟和完善 ,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 ,中国的人才工程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张英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6-29
科学有效的战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邓小平在总结中国二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主张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教为先导、以法制为保障,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措施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通过改革、开放、稳定、协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刘智利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8-11
国家利益观是人们对于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看法,是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国家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与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在实现国家利益观创新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给我们在面临和处理国际国内事务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和合哲学理念对邓小平理论创新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他擅长从不同的理念、制度、实体、利益之间找到能够交集融合的结合点,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实现其伟大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在政治上强调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对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经济上主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融合;在文化上提倡兼容并包、百花齐放,促进文化繁荣的新局面的形成;在外交上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实现祖国统一上的“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总之,“和合”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重要理论来源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孙粤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51-55
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是由政治发展的目标体系、动力系统、发展路径和保障网络等组成的严密科学体系,体现了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中国特色,构筑了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理论框架,是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亮点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