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从年代来讲,自西周初期《周易》中辩证思想萌芽算起,以至近代,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从内容来讲,古代哲学中曾经提出过一些光辉的辩证法观点,表现出深邃的智慧。如果谈批判继承古代哲学遗产的话,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应该是最值得研究的。近年以来刊行的几本《中国哲学史》著作中,对于历史  相似文献   

2.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列宁在这里虽然讲的是唯物辩证法,但也指出了辩证法思想的一般特征,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也基本上是适用的。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矛盾观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关于世界是充满矛盾的问题,关于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以及互相转  相似文献   

3.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丰富的哲学遗产,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就是哲学史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有它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在研究和阐明中国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发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时,也应重视探索哲学史中“辩证的东西”,研究古代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总结这一斗争的规律,对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各民族的思想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对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哲学史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4.
前言要研究辩证法史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上,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占着重要地位,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思想宝库。今天,我们应当运用辩证唯物义主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去开发这个历史悠久的思想宝藏。哲学发展的历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萌芽辩证观念起,到明末清初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王夫之止,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古代哲人们曾经相继提出并竟相阐发富有辩证思维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体系,盛开出一束束姹紫嫣红般智慧的花朵,既不断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宝库,又创造性地增添着人类认识史上真理的颗粒。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扎根于中  相似文献   

6.
论卢梭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熙国  于欣 《齐鲁学刊》2005,3(3):117-120
与19世纪德国的辩证唯心主义哲学家相比,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注重的是对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卢梭就是在当时辩证法尚未得以明确探讨之前就直接着手运用辩证法的杰出代表,具体表现在:他反对片面强调人的理性精神,主张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考察人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在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构建和阐释中,也彰显出了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是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创立了历史辩证法和军事辩证法,提出了一系列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核心是矛盾学说毛泽东同志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阐述,是以矛盾学说为核心的。毛泽东辩证法思想在理论形态上的表现,主要是关于矛盾规律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对立统一规律,指出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以及不断的斗争和最后的互相转变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变,来决定自然界  相似文献   

8.
谢林的历史观以人性及自由意志为起点来解释历史 ,不免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 ,但其中包含许多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他论证了历史活动中自由与必然的紧密联系 ,论述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伦理本性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把历史理解为自由与必然的统一。这些观点为人道主义历史观丰富了辩证内容。黑格尔历史观中的辩证法思想 ,就是对谢林自由与必然统一的思想的继承。这些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形成产生了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是辩证法的大师。他与一般辩证法大师的不同之点在于,他没有去专门论述辩证法问题即很少抽象地谈论辩证法原理,也没有去建构一个庞大的辩证法体系,但邓小平在其自身复杂多样而又广阔深刻的实践活动中始终贯彻着深途的辩证法思想,发展了辩证法,这不是哲学家书斋里的辩证法,而是从丰富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活生生的辩证法。这种在实际中得到创造性应用的辩证法具有无比的威力,成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特别是成为我们进行改革开放,搞四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这种辩证法的总体规定性就是实践辩证法,并展开为三个基本特征。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逐渐被人们认识,它对现代科学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远,在此背景下,对老子辩证法思想进行现代诠释是很有必要的.老子辩证法思想主要包含运动变化的思想、矛盾普遍存在及矛盾转化的思想.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对道的阐述中.研究老子辩证法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他一贯主张“按照辩证法办事”,他身体力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原则。在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其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张载辩证法思想述评张玉荣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经过先秦、魏晋,到宋明时期达到了顶峰。其中北宋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的辩证法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精深。特别是他的“动非自外”的内因论,“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和“变著”“化渐”说,在我国古代辩证法发展史上达到了相当...  相似文献   

13.
郝胤舟 《理论界》2011,(8):111-113
大卫·哈维是英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用十一个命题表达自己的辩证法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些命题做进一步的概括,总结出大卫·哈维的辩证法思想的五大基本原则,即过程、流动以及关系的辩证法原则、整体性的辩证法原则、内在矛盾的辩证法原则、变化的辩证法原则及"探索可能世界"的辩证法原则。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略家,而且不愧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的大师。这是举世公认的。 对于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本文试图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探讨,并希望同对此有兴趣的同志们商榷。 一、毛泽东同志军事辩证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贡献 军事问题、战争问题是历来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在中国或外国,从古代起,就产生过许多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先进的无产阶级宇宙观作指导,当时的研究虽然也概括了不少军事斗争的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个辩证法思想发达的国度。毛泽东以革命与战争为背景,撰著《矛盾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在此基础上,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邓小平根据新的时代与实践条件,克服了以往的局限,进一步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典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产生以前各国军事家和哲学家们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从世界军事史的发展看,主要存在于两个时期。一个是奴隶制社会以及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产生和全盛的时期。最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是两个人,一个是中国的孙武,另一个是德国的克劳塞维兹。这两个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影响很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和西欧略有不同。在中国的各个封建朝代里,还陆续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著作,如诸葛亮、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辩证法思想历史很悠久,在中国,在西方,大约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或者时间更长。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经过几个历史阶段,就是古代希腊、罗马自发辩证法时期,近代欧洲形而上学时期,现代科学辩证法时期。 我先从古代希腊、罗马的自发辩证法讲起。  相似文献   

18.
从柏拉图主义到海德格尔,哲学确实发生了一个思想的移居,与思想革命相比,"移居"意味着思想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发生改变的仅仅是思想的"居所"。这种新的思想视域是建构当代形态辩证法的理论前提。辩证法理论的思想移居具有三重内涵:(1)存在论主题从本质到实存的转换;(2)哲学视域从彼岸世界到此岸世界的转向;(3)理论功能从绝对真理到现实真理的转变。辩证法理论的思想移居,实际上所表征的是哲学理性信念的变化,即由绝对的无限理性信念转向对相对有限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与和谐辩证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考察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据,同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需要出发,论述了确立和谐思维与和谐辩证法的必要性,指出和谐辩证法是对历史上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集聚的深层的思想积淀,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和谐辩证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运用辩证法来分析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进行了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了新局面,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本文试就两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