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放桐同志在题为《关于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对现代西方哲学进行具体评价的标准”问题。最主要的是:究竟怎样具体分析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阶级属性;究竟怎样具体估计现代西方哲学在理论上的是非功过;如何具体看待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尽管刘放桐同志说的是具体评价的标准问题,实际上提出了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一个带有根本原则性的方法论问题。本文拟就这三个方面商讨,求正于刘放桐同志和其他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我在1985年《哲学研究》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以后,陆续看到了一些批评文章,但均无暇作答。刘福森同志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我那篇文章的“失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六点诘难,并表明了他自己的观点。由于他提出的都是一些原则性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我感到有一辩之必要。下面我就按照他所提出的六个问题的顺序,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必要劳动——兼答寒苇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效果两个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一文中(见本刊1962年第9期),曾从评价社会主义经济效果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的被会必要劳动时间,存在着三种具体形态的见解。《江汉学报》1982年第10期发表了寒苇同志《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一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对推动我进一步考虑一些问题是有教益的。但是对寒苇同志的批评论点,我是不同意的,并觉得许多问题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李孟存、常金仓二同志在今年《晋阳学刊》第6期发表的《对〈晋作爰田考略〉的异议》对拙作《晋作爱田考略》(见《晋阳学刊》今年第3期)提出了不同看法.我看了很受鼓励.我认为对这一学术问题展开认真讨论,将会推进晋国史以及春秋战国史的研究.两位作者认为我对晋作爰田一事评价太高了,  相似文献   

5.
何新同志的《关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本来涵义及其演变》一文(见《学术研究》1980年第4期),对新编《辞海》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辞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少意见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徐庆凯同志的《关于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一文(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2期),纠正了何新同志对形而上学看法上的缺点,但回避了新编《辞海》这两个辞目的不足之处。这里,我也想就形而上学的概念,谈两点看法。(一)旧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旧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理所当然地说,它是研究灵魂、上帝、自  相似文献   

6.
1978年底,我写了《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问题》一文(刊《江汉论坛》1979年第2期),对当时我所看到的国内外有关论著,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其中包括张怀瑾同志的两篇文章:《马克思关于艺术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是“过时”了吗?》(《文艺报》1959年第4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外国文学研究》1978年第1期)。本文拟专就张怀瑾同志发表在1981年第4期《学术月刊》上的《再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兼答何国瑞、刘世钰诸同志》一文(以下引张的话未注出处者,均见此文),与张怀瑾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7.
政法制度、设施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还是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这个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过去的一些哲学教材,往往把它划入社会意识的范畴。现在有的同志又把它们划入社会存在的范畴。邹永图同志就是持这种看法的。(《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初探》,《哲学研究》1981年第10期,以下简称《初探》;《对“社会存在”范畴的再理解》,《学术研究》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再理解》)但我不赞成把政法制度看成社会存在,仍觉得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我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楠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5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文。为此,我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了《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黄楠森同志的某些观点谈了我的看法。为此,黄楠森同志在《人文杂志》1990年第5期上发表了《再论本体论——答刘福森同志》的文章,对我的文章提出了全面的批评。看完答文很  相似文献   

9.
王坛浦和张政两同志(简称王、张)在《论社会主义社会肯定与否定的辩证法》一文中(见《学术研究》1986年第3期),对我先发表于《哲学研究》,后收入《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研究》一书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否定之否定问题》(简称《问题》)一文某些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同我商榷,对我很有启发和教益。我在该文中对某些问题的论证不够充分,未有展开,确实需要补充。但是,我对王、张的一些论点仍持有不同看法,现提出再作商榷,并就教于王、张和哲学界同仁,以便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我与徐德宽同志在《楚都丹阳地望新探》(见《江汉论坛》1983年第3期,以下简称《新探》)一文中,曾列举四条论据以证西周后期至春秋初期的楚国政治中心丹阳当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境丹水与淅水会流处附近。今年初,刘和惠同志在《楚丹阳考辨》(见《江汉论坛》1986年第1期,以简称“刘文”)中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就我所知,也不仅是刘同志一位的见解,而是有一些代表性的。因此,拟就此问题继续作一些补充性的论证与考辨,以就教于刘和惠等同志。  相似文献   

11.
我在拙作《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一致性研究》中,讨论了现代西方哲学诸流派的共同倾向,指出它们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不赞成或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然而,我们对现代西方哲学作如是观决不意味着因此就可以全盘否定它。不,这只能说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要对现代西方哲学作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那还必须考虑到它的另一个方面。因为本质并不等于事物的全部,本质只能说是它的主要方面而已。下面,我拟从研究课题、思维方法、哲学体系等不同角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合理方面作些考察,重点分析它的几个理论特征,以便从中借鉴一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有启发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中国化问题吗?有的同志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根本不存在“中国化”,这是值得讨论的。读了吴尚云的《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探讨》(《学术月刊》1995年第2期)一文后,颇受启发,于此对这一问题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月刊》1982年第9期发表了拙作《生产力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以后,我听到两种相反的看法,有些同志赞成我的观点,有些同志不赞成我的观点。《学术月刊》1983年第2期尹宣明同志的《生产力范畴应包括精神因素》一文,就属于后一种。早在六十年代初,一些同志在同李平心同志进行争论时,就热烈地讨论过这个问题,看来还要争论下去。下面我仅就精神生产力同物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补充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 读了《群言》1985年第8期刊登的费孝通同志关于《西部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一文后,觉得很受启发。我认为这篇文章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和某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现就其中的两个问题,主要结合青海情况,提出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算是学习这篇文章后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江海学刊》第8期发表的《关于价值量的计算问题》的拙作中,由于篇幅关系,我只陈述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意见,其中对涉及经济学界所争论的许多问题,都未详细列论。顷阅今年《江汉学报》第9期所载曾启贤同志的《劳动的社会形式及其计算、比较和分配的问题》一文,对上述拙作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这些意见大部分又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因此,我想谈一谈个人的看法。本文只打算集中讨论我们之间主要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在 30年代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1 942年至 1 948年上大学期间学得最多的是西方哲学史 ,毕业论文是关于康德的。 1 948年至 1 950年作研究生期间 ,我仍研究西方哲学史 ,导师是康德专家郑昕 ,但实际只上了半年。 1 949年初北平解放后 ,我就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和教学工作 ,后来就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是西方哲学的组成部分 ,我在大学期间和后来的工作中也经常接触现代西方哲学 ,因此对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也形成了一些想法。下面就此谈三点看法。一、西方哲学是…  相似文献   

17.
赖金良同志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一文(见《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2期。以下简称“赖文”)中,就现代科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为了吸取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不妨也就赖文所提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现代自然科学并未证明存在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赖文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信息论,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一个所谓“很麻烦的问题”:信息的最大传递速度只能是光速,而闵可夫斯基空间光锥是互相交错而又总  相似文献   

18.
近读田尚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六期发表的《明末农民起义军初期入川作战问题探讨》一文,获益匪浅。因其中对我的《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是五次》(载《重庆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一文的部分论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又觉田文所持论据尚难以服人,故写此文再论并兼以奉答。一,关于张献忠崇祯六年入川作战问题田尚同志认为:“《蜀乱》所谓崇祯六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主人公关子尹(Tze—wan Kwan),1951年生,广东南海人,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哲学系主任。关子尹也是我们的老作者,曾在《现代哲学》2005年第2期发过《西方哲学史撰作中的分期与标名问题》,还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发表过《西方哲学东渐下有关语言的一些重要议题》,都有两三万字。这篇编后记要讨论的则是关子尹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发表的长文: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1期刊载奚兆永同志《关于扩大再生产平衡条件的基本公式》一文,评论了张薰华同志《论扩大再生产平衡条件的基本公式》(载《经济研究》1979年第10期)一文中的某些论点。本文拟就奚文涉及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看法。这里有关于扩大再生产平衡条件的三个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