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交际有两种:语言与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即非语言行为.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共同形成交际的完整过程.而非语言行为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分析语言交际者的内在行为方式和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以及各种非言语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信息,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韦兰芝 《南都学坛》2002,22(1):120-122
不同文化的人之间进行交流难免产生文化误解甚至冲突 ,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非言语语义 ,帮助跨文化交际者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 ,自觉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 ,能够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影响习语者交际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起制约作用的非言语交际手段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以至造成交际障碍甚至失败。了解和实践非言语交际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非言语交际和语言交际两种.虽然非言语的交际和沟通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表达相对更多的交流信息,对人们的交流活动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语言交际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非言语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言语交际行为与非言语交际行为的默契配合。非言语交际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化语境,充分的理解话语的浅层及深层含义,恰当得体的使用非言语行为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性别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话题.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语言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分析了会话行为中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旨在促进两性交际积极、有效的顺利进行以及跨性别交际的和谐发展和语言学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言语行为为群体共享 ,因袭性、规范性强。它们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 ,它们的意义因文化而异。这造成了跨文化交流的不便 ,因而对非言语行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语言行为之外,非言语行为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中介绍有关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跨文化交际素质,是培养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所需人才的需要,也是外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非言语跨文化交际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言语交际是交际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非言语行为文化差异常常引起误解,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严重障碍之一.提高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意识,介绍目标语非言语行为方面的知识,比较本族语与目标语之间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看经典原声电影等,是培养学生非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除了用语言传递信息,还可以用语言来完成诸如问候、邀请、道歉等行为,这种用语言完成的行为就是言语行为。不同的言语行为不仅规则不同,而且因文化而异。  相似文献   

11.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泰文化在非言语交际行为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差异,文章以中泰交流中常遇到的非语言交际礼仪规范为例,对比了中泰文化交流中在交际礼俗范畴不可忽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两个语用原则出发,对言语交际中不同性别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和认识不同性别在语用学视角内的差异,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进一步推动性别语言差异研究,以提高人们对性别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意识,使不同性别的语言交际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文化意义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文化交际包括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在交际时人们一般只注重语言交际的作用,而忽略非语言交际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及由于文化差异和运用不当所带来的误解和冲突。非语言交际类型、传递信息及因文化差异导致非语言交际冲突与障碍,消除冲突与障碍可以采取入乡随俗原则和求同存异原则。  相似文献   

14.
非语言代码在交际中起着语言代码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讨论了非语言代码的文化特征,内涵差异,以及在交际中的重复、补充、替代和调节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探索人格障碍与人格偏常特质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南京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群体,实施问卷测量,采用SPSS23.0与Mplu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女性回避型人格障碍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而分裂型、自恋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多维度特质模型中,在5个维度与25项特质上部分特质存在性别差异。②在女性样本中,人格障碍与负性情感、敌意和焦虑、欺诈、冷漠特质相关;而在男性样本中,人格障碍与负性情感、解离、失抑制和分离恐惧、敌对、持续性、多疑、避免亲密特质相关。③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在敌意维度和人格障碍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④欺诈和冷漠特质的交互作用对人格障碍起到反向调节的作用。结论:人格障碍和人格偏常特质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非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语义传递的主要方式是以隐性为特点的.研究了非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义传递的功能和特点,论述了隐性语义的文化局限性问题.最后指出,对隐性语义的理解必须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结合,才能避免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和话语风格三个方面对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男女两性在语音、语调、词汇、句式、身势、面部表情、话题的选择、话语量的大小及话语方式与策略上的不同,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对产生差异的原因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学生人格偏常发生率以及性别差异,对中学生正常人格特质和人格偏常特质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和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BF-PI-B)对扬州?常州和合肥地区3所中学1 350名高一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①中学生10种人格障碍的阳性发生率为3.6%~41.1%,最高为强迫型是41.1%,最低为反社会型是3.6%;某些人格障碍分型阳性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②大五人格5个维度中,在神经质?宜人性和开放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③大五人格特质与PDQ-4中人格障碍各分型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中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人格偏常问题,男女存在差异?中学生大五人格5个维度与PDQ-4中各人格障碍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Carol Gilligan (1977, 1982) has proposed fundamental gender differences. Women typically conceptualize interpersonal dilemmas in terms of peopl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hereas men often orient to dilemmas as practical problems. Although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explored these gender differences, they have usually been treated as psychological traits or abstract moral orient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show how Gilligan’s theory accounts for gender differences when interviewees described their efforts to prevent others from 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DUI intervention). This result extends Gilligan's theory by showing how it can account for real lif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By demonstrating the relevance of Gilligan's gender differences to everyday life, we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ociological exploration of her ideas. His interests include divorce, social demography, and research methods. His book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divorce will be published b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Jerome Rabow has been a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since 1965.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100 articles in the areas of drunk driving intervention, gender and money, education, and race relations. He recently completed Tutoring Matters: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How to Tutor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9), a book based on the tutoring experiences of his UCLA students. Professor Rabow is also a psychotherapist in private practice in Los Angeles. He is also Research Psychologist and co-director of the Substance Abuse Research Center in the Psychology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Professor Newcomb has published over 200 papers and chapters and has written three book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etiology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adolescent drug abus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methodology,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human sexuality; health psychology; attitudes and affect related to nuclear war; and cohabitation, marriage, and divo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